第三课 《乘火车》教学设计
(2014-12-17 15:55:33)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以及认真审题、正确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法:自主探究法
学法: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课件、小黑板。
教学课时:2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4分钟)
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坐火车时也会遇到许多数学问题,你们发现了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研究火车上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学习:(8分钟)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56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10分钟)
1.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2.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3.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如果不会,可以在组内进行请教。
4.组织全班交流。
(提醒学生学会倾听同学的意见。)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写上答语。
四、精讲点拨: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1.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72 × 5
=
2.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1)70 × 5 =
350,
五、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10分钟)
1. 完成试一试
2.
×
六、课堂总结:今天学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七、作业布置:完成相关配练
板书设计:
|
(1)5节卧铺车厢可以乘多少人?(2)7节硬座车厢可以乘坐多少人?
(3)这列火车一共可以乘坐多少人?(4)什么车厢乘坐的人多?多多少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内容自选(4分钟)
1.认真完成(课本第57页“练一练”的第2题)
同桌互查,小组长汇报完成情况。
2.纠错
做错的同学进行板演,小组长检查错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原因(粗心、不会计算)。并让其进行更正。
二、巩固练习,当堂检测
完成课本“练一练”的第1题、第3题、第4题。
要求:
第1题:全班学生独立完成。做完互批。
第2题:优秀生必须完成,学困生在做完第1问的基础上可以尝试。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练习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
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课后反思:
今天我上了《乘火车》的内容。教学中,我创设了乘火车的问题情境,把自主探索的机会、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感受问题的存在,课堂上,对于72×5是如何计算的,同学们在独立思考后,都有自己的计算方法了。我请他们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之后,全班同学共享多种算法。大家都抢着发言,有的算法是:70×5=350, 2×5=10,350+10=360;有的算法是:80×5=400,8×5=140,400-40=360;有的算法是:5×2=10,再算出72的一半是36,36×10=360;还有的是列竖式……
但这堂课教学并不不理想,原因有如下三方面:
1.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是连续进位的乘法。教学重点是算理的教学,我在进行教学时没有突出和落实这一重点。导致很多同学在计算时计算出现错误,尤其是后一位相乘满几十没有加在前一位上。
2.练习设计没有层次性和挑战性,并且在反馈中没有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练习设计的层次性和有效性,并在反馈时要深入挖崛学生的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3.这堂课教学时缺少激励性言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造成学习效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