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三课时《节余多少钱》教学设计

(2014-10-15 09:21:47)
分类: 2014——2015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结合“节余多少钱“的生活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会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亲爱的同学们,2009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约二亿三千万人,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家人是如何节钱的。

二、探究—合作—交流
(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间交流。
(3)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引出问题“八月结余了多少钱?”)
【意图: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加减混合运算意义的理解,引出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4) 探究“八月结余了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和小组交流。

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800+185-745或800-745+185,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汇报。

(5)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交流中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同学。
   对于带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应引导学生关注。
三、实践应用, 拓展延伸
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意图:注意数学与生活联系,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内容,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评价: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对自己、同学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评价。【意图: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同时改进教师的教学,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更关注了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各种适宜的、开放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明确方向,促进教学。很好地开拓了学生思维。练习贴近生活,是孩子在生活中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