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棋说之三

(2012-06-07 22:43:36)
标签:

杂谈

 

                                       棋说之三

                                          云浩

                         

http://s12/middle/7c12fe6bt79ca0b4b1ed0&690

                                   棋 


                                            云浩(渐安)

                               

 


                              一举子  长风伴我动乾坤

             

 

                             二举子  民怨深深不忍闻

                         

 

                             三举子  放下眼前方寸地

 

                              四举子  拈起胸中护国心

                              五举子  围尽天下不平事

                              六举子  杀遍世上贪赃人

                              七举子  孤棋逸向千年路

                              八举子  文思连通万古魂

                              九举子  海清河晏终有日

                              十举子  暗香疏影月黄昏

 

    答应王元兄长要憋出一篇《围棋赋》,可每天耳渲目染,民生疾苦,哪里存得住一颗避世的诗心。

    再看看那些脑满肠肥的昏庸之辈写出的老干体盛世欢歌,写得好一些的勉强算得个入门级打油诗,实在是不好意思下笔。古人云:耻与为伍。

    写真话,保不住这颗卷毛头,春秋笔法,又怕人看不懂,只好捏着鼻子写个不伦不类的《棋歌》,以应和这个难以发声的不伦不类世道。

 

http://s3/middle/7c12fe6btc1e31b5ed0b2&690                               在中央美术学院餐厅的一场“棋谈”

    云浩:王元兄,我为什么找你聊?

    王元:也请你聊,你来启发我。

    云浩:你看,你比如说我找雷激兄,很简单,我不知道古琴界里边谁肚子里学问多,我只知道年轻一辈他弹的好,我就找到他了。我找王元兄呢,你并不是当世第一高手。

    王元:我差远了,差远了。

    云浩:但是就我所认识……因为我永远是,电视打开除了《天元围棋》就是《弈坛春秋》,我看电视就这两个频道来回倒,所以有所了解,我觉得就是所有人对围棋的谈论里头,你谈的是更高妙和深远的。

    王元:哈哈!别介

    云浩:我认为其实你通过围棋,你是在识别一种道。我特别希望通过我个人的点滴努力,为文化做点贡献。希望通过对琴棋诗书画的叙述,让今天的人们了解逝去的文明,从而把丢失已久的人性慢慢找回来。

    王元:好庞大的工程呀……

    云浩:对呀,王元兄你说我螳臂当车,我承认,不过大丈夫不都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吗?而且,我这样的人活着,中国文化一时半会儿不会完全死去,这就是小小螳螂的意义……

    王元:云老师这个可能是偏了一点,就是极端了一点。

     陈雷激:他就是个偏激的人。王元刚才说的,其实就是说,他希望能够把围棋这种精神来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一个元素,因为他在里面得到了很多启发以后来推广,比如说到了国与国之间的问题……

    中国文化一脉相承,为什么你会把琴、棋、诗、书、画连在一起?其实每一个技艺都代表了一个文化分支,而这个文化它有一个中心思想,其实老子说“大象无形”,对吧?越没有形,越是大气象。

http://s2/middle/7c12fe6btc1e32baa4171&690                                 左至右 云浩 王元 陈雷激

    王元:无形大于有形,这个在围棋盘上也随处体现。

    陈雷激:然后呢,其实他刚才讲的这个东西又跟太极很像,太极就是要阴阳结合,就像白和黑,对吧?然后你这边来一点,我那边过去一点,太极拳的原理也很哲学,没有对方的力量是没法……

    王元:没法弄的。

    陈雷激:没法弄的。

    王元:对。

    陈雷激:他都是要借对方的力量。

    王元:一定对方要存在。

    陈雷激:一定要有对方。

    王元:所以我还在想这个问题,但是很零散。我就想,有的时候看文章学习嘛,就说到秦,秦统一了之后,不是很快就灭了嘛。他有一个问题在哪儿呢?我就在这样想,不知道对不对?因为也没有学历史。秦在统一之前,周围不是还有六国嘛,还有种种互证因素嘛。所以,它的苛政是行之有效的,因为外边有动力、有需求、有对手。

    当它这个发条上得很足,大家都非常为国家卖力的时候,军队也强大起来了,后来它不是就“哗”一下就把周边都全部吃了嘛。但是吃完了之后呢,当时的通讯和交通以及人的视野受局限,他不知道在统一了中国之外还有海外,他不太知道,因此他突然就变成一统天下了之后呢,对手没有了,那么他原来那一套管理国家的方式如果原封不动地移植到这个大的国家当中的话显然就不行了,此一时彼一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呢,就是他因为没有对手,没有证明我的东西的存在,同时又没有应变,他自己就腐了。是不是跟围棋这个需要对手也有相通的地方,我就在想会不会因为他没有互证的对象了?

    云浩:你看西方的哲学,就是尼采会告诉你,他人就是地狱,在中国人这里,起码在兄长你这里,他人就是你的天堂,没他人就没你什么事儿,这点就特别不一样。

    王元:对。这一点反正在围棋上是,尤其这不是明显与否的问题,是与生俱来的,就必须是这样。

    但是呢,我们一直以来也很难把这样的东西能够推而广之,就像刚才陈老师所说的一样,就像古琴,它确实好像也天生地很难一下推到千家万户去,大家都能够接受,好像很难。

    云浩:雷激兄的书院,王元兄长真可以关注关注,他教周围的农民子弟琴棋诗书画,为什么他那天说起那儿,我当时都要他图片,我理解文化特简单,可能我老朽、我偏执,我觉得文化就是琴、棋、诗、书、画,如果我们的教育从小教孩子弹古琴、下围棋、写诗词、练书法、学绘画,这孩子长大了就是一个君子,不管他做什么,那怕就做官,也是有道德约束的,有人性的,这才叫和谐社会。

http://s15/middle/7c12fe6btc1e33c719c5e&690                              陈雷激做校长的浙江丽水躬耕书院

http://s8/middle/7c12fe6btc1e33f3a5607&690                                   书院的孩子

    陈雷激:和谐吧,你首先什么叫和谐,和谐就是有对立面的,对吧?

    王元:要不然谈不上和谐。

    陈雷激:对,就像他说要有黑棋、有白棋,叫和谐,太极要有阴阳。

    王元:它还有一个就是什么?云老师,就是关于这个平等,这也是围棋文化当中的一种,人们不是在解读围棋的时候认为它元素简单,而且最平等,每个棋子都长的一样?但事实上由于围棋非常好地模拟了社会,人类社会,因为它都是活体,它自然是一个社会了。那么实际上呢,它的这个味道在我们所理解的一般的平等的意义上还有所不同,它不是绝对平等。正如什么呢?就正如围棋子整个在盘上是不能动的,象棋棋子是可以移动的,是不是?那么围棋棋子它实际上不能做的是绝对的运动,但是分分钟在做相对运动,因为它周围环境变了,等于它在运动。

    云浩:对。

    王元:你每增加一个棋子,盘上的气象就变了,等于它就运动了。再增加一个棋子,刚才那个又变了,所以它是相对运动,它在运动,它是活的。当你想象成它是一个活体来参与这个游戏的时候……所以为什么那些高手如痴如醉呢?就是能够深入进去,知道其中三昧的人如痴如醉,为什么他忘忧?这个也可以待会儿再来议论,刚才我想说的,就是平等。它有一个什么呢?你每一个棋子固然它长得是一样,正如我们人一样,长得一样,而且民主的权利一样,理论上来说,是不是?生命最大,也是这样。但是它要生逢其时,就是它的使命一定是生逢其时的,比如布局阶段的第一招棋它占的最空旷的第一招就是最大的,接下来呢,斗转星移,局面就在变,那么每一个棋子当它要参与这个世界当中,参与的时候,要根据形势来做出它的贡献,实现它的价值,或者实现不了,或者是因为当时全部这个气象的要求它可能会牺牲掉,这就是弃子。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呢,每一个棋子它对于这个社会、对这个游戏运转的贡献肯定是不一样的。

    云浩:好多人说我应该生活在魏晋,我就是魏晋时候的棋筋,在今天恰好是颗弃子。

    王元: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云浩:正好放在今天的棋盘上,我那个位置正好是那个弃子的位置,但我坚守在这里,吼着让人们读古诗、听古琴、学周易、下围棋。不让教育机构把所有的孩子变成奴才和领导的复读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棋说》之一
后一篇:棋说之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