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昨天上午,明十三陵中最后一座未修缮陵寝——裕陵保护修缮开工仪式在裕陵祾恩殿遗址前举行,这是继德陵、康陵、庆陵、泰陵、茂陵抢修工程后,明十三陵有计划保护修缮陵寝的又一重大工程。 裕陵抢修,斥资2000多万,预计到明年年底,这座十三陵最后的危陵将告别破败,重现庄严。明年年底,裕陵大修竣工后,明十三陵将再无危陵。
据了解,裕陵保护修缮工程主要修缮项目有:明楼揭挑残存瓦面,更换补配斗拱等木构件;宝城补砌坍塌墙体,剔补酥碱墙面,整修马道地面;陵墙瓦面整修;三座门修复;祾恩门按明式仿建;祾恩殿遗址保护;陵内外排水系统全面疏浚等。裕陵施工将严格遵循 “不改变原状”的原则,尽可能地原状保留,使用原有建筑构建,采用原工艺,最大限度地保留文物建筑的原汁原味。
明十三陵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裕陵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钱氏、周氏两位皇后的合葬陵寝,坐落在北京市昌平区北部天寿山麓,是十三陵中的第四座皇陵。
历史上,清政府曾对明十三陵进行过大规模修缮。此后一直处于自然状态。220多年的风雨侵蚀,再加上战争的破坏,这座陵寝已不再有往日的庄严气象。如今的裕陵年久失修,摇摇欲坠的明楼,苍松掩映的宝顶,荒凉肃穆,更显出历史的沧桑,也向今人展示着一种原生态苍凉之美。
据了解,裕陵修缮工程竣工后,明十三陵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大规模修缮活动将告一段落,曾经破败不堪的十三陵全部“脱险”。和此前抢修完毕的德陵、康陵、茂陵等陵寝一样,裕陵抢险竣工后,也将实行封闭式管理,暂不考虑对游人开放。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