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精神vs傻瓜都能经营的企业
(2021-01-15 20:23:19)
标签:
股票 |
上次博文写道:投资,到一定程度上也是赌,赌国运、赌赛道、赌当家人。
的确啊,这几年谈投资不离企业家精神。但想想也还不全面。
想起几件往事。
其一,股神巴菲特在2003年大笔买入中石油,大概2块钱左右,4.88亿美元买了超过10%的股份;后来在2007年十几元清仓的。老人家曾经多个场合说过,要找傻子都能管理经营的企业。呵呵,当家人貌似就是一个摆设哈。如果真是会见了中石油的老大(党委书记),两位老奸巨猾的资本家也未必喜欢。再八卦一句,港交所对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有信息披露的指引,可以电子邮件、传真或者信件将持仓变动上报给交易所。巴菲特用平邮将减持的信息从美国寄到香港,这封信走了十来天。到底是见多识广的老人家,善用规则。港交所因此修改了信息披露的规则。
这中石油的交易,本质上是两位顶级宏观大师对全球经济和大宗商品的精准判断。中国改开已经势不可挡,加入世贸箭在弦上;前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大繁荣正徐徐展开。这一轮大宗商品的牛市,何其辉煌和磅礴!!管理的因素,在其中真是没什么份量!!
他们曾经多次表示,中石油的一滴油和埃克森美孚的一滴油没什么两样,但前者的估值是后者的1/3。所以油价+估值的双击,妥妥的胜率和赔率兼具。
其二,2008年的万科。金融海啸完全不顾中国首次举办奥运的举国欢庆,一浪接一浪的冲击。当年万科、招行、平安是妥妥的打死也不卖的核心资产,数次去调研万科,参加万科股东大会、业绩说明会……管理层避重就轻,信誓旦旦表示工厂化生产将大大提高装配速度、减少损耗、精装修比例将持续提高……这些都没错,千真万确。然而当年却做了存活拨备减值……啥意思?以2008下半年的局势,面包将大幅降价,面粉买贵了。高杠杆、强周期、类金融属性的地产行业,企业家精神和工厂化建筑,是次要和次次要的问题,都不是事儿。核心是周期,这才是要点。
当然,盈亏同源。万科对风险的重视,对周期的敏感使得它在历次危机中安然屹立,不断做大;而某些激进扩张,完全无视周期的企业,是否能得善终,我们可以且走且看。
为啥现在言必称企业家精神?投资必须先把老板彻底研究一番?无它,企业经营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早年草莽时代遍地机会的阶段早已过去,精益、创新、颠覆……无一不需要企业当家人的大局观、判断力、团队的组织、企业文化等等的合力。另外,被主流机构认同的赛道、板块,估值都非常不便宜,根本就没有傻瓜都能经营的企业。老窖换掉林峰试试?华为没了任正非会如何?比亚迪没了王传福,牧原没了秦英林……简直不堪设想。
所以,我们是在一条几乎没啥容错率的道路上行进。速度还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