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52
  • 关注人气:1,0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铮的文章,关于“自由与幸福”

(2020-06-28 08:56:13)
标签:

杂谈

转发黄铮的一些观点和文章,好像也是某自媒体总结整理的:

https://mp.weixin.qq.com/s/zXqRuaqJ0Lyjhh6bLjy93Q

 

作为最年轻的80后新贵,黄铮一路走来,开挂一般。名校、名企,自己悟性好,还得到贵人提携。总体看,是蛮liberal的。但仍然很落地,没有漂在云端,更没有油腻。在这篇文章中谈到对自由的贪婪,对幸福的理解。可一读。

 

对自由的贪婪

 

罗素自己说,"我的一生始终为一下三种激情所支配:对真理不可遏止的探究;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对爱情不可遏止的追求"。他的这些不可遏止的追求不但给我们带来了《数学原理》这样对数学和哲学有着巨大影响的著作,还给我们带来了"多样且重要"的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幸福之路》是其中之一。

 

罗素的"幸福"

读完《幸福之路》,我自己的总结大概就是下面几句话:

A) 要有勇气去面对常识,用常识做理性的判断,用理性的意念指引自己的行动。

B) 要把对成就一个无限完美的自己的兴趣,转移为对外部客观事物的兴趣。

C) 对不可改变,不可能征服的事要会放弃。

 

这里第一句是核心,因为后两句其实是第一句实践的自然结果。对于第一句,两个关键词是"理性""常识"。下面就请容忍我很不严谨的从书上以及我添油加醋的记忆里"摘抄"一些对这两个词的解读吧。

 

常识 common sense

人是宇宙中非常非常渺小的存在,人生的时间又是无比的短暂,能做的能改变的都是极其有限的。这应该是我们时时都应该清楚的背景。

人的思维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出身,年幼时受的教育以及当前自身的利益角色。所以当判断一个权威的观点,或者判断一个世俗通行的看法,一个父母的期望的时候要能知道他的背景,结合他的背景利益角色来看。在结合了这些背景事实的基础上需要的往往只是常识去判断,更多的需要的不是睿智,而是面对事实时是否有勇气依然追寻理性。(常识其实是显而易见,非常容易理解的,但我们各种继承的偏见和个人利益导致的偏见蒙蔽了我们,让我们对这些常识视而不见。这个是不是和佛经里讲的很像?)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圈子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一个地方的非主流很有可能是另一个地方的主流。在当时英国的罗素看来,美国的主流价值观是比拼财富。而在英国有贵族阶层的时候,贵族阶层的比的更多的是非财富的东西,如艺术。

"普通人性中最令人遗憾的一种人性就是嫉妒,因为嫉妒的人不会从自己拥有的东西中寻找快乐,而会从其他人拥有的东西中找寻痛苦"。嫉妒是不同阶级,国家,性别之间趋于公平的主要动力。同时,期望通过嫉妒来获得那种公平也会是最糟糕的公平。它在削减幸运者的快乐,而不是增加不幸者的快乐。

"人性的一个特点是总是更乐于给不太需要爱的人爱,就像银行更愿意借钱给不太需要钱的人钱一样。"

"你的动机并不总像你想的那样无私"

"不要过高估计你的价值"

"不要指望别人也像你一样那么看重你"

"所有的不快乐都是由某种分裂或不一致造成的。意识和无意识不协调就会造成自我分裂。不能靠客观兴趣和爱的力量将自己和社会连在一起,就会造成两者不一致。"

 

理性

"激发情感不是理性该干的事,尽管理性的一部分作用就是找出可以阻止会危害福祉的情感的方法"

同时,"理性是不希望减少任何炙热的情感的。有理性的人在干到了全部或部分的这些情感是,会为自己能感受到它们而高兴,并不会加以节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