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52
  • 关注人气:1,0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补发半年总结:维稳中的结构性机会

(2016-10-09 21:36:47)
标签:

股票

投资心得

今年很迷茫,很纠结。

感谢江涛同学锲而不舍地催促,即使不成熟的观点和思考也力争稍微整理出来。整理的过程也是一种思考。

 

先补发半年总结:维稳中的结构性机会。

 

2016年已经过半,先来检视年初提出来的观点----“被裹挟、防崩塌、求捡漏”。

 

第一、放水成功裹挟了所有人。裹挟是如此的成功,以至于我们每天收到各种“特殊渠道办理贷款”的陌生电话,以至于一线城市+苏州、南京、合肥等二线城市的房价继续扶摇直上。。股票市场方面,全球资金继续涌入美国,美股持续创历史新高;A股市场,在货币贬值vs股票下跌的两个选择中,越来越多人选择了担心货币贬值而不是担心股票价格下跌。

 

第二点:防崩塌。自2015年中股灾之后,2016年元旦两次熔断,算是小规模崩塌吧。至于年内或者未来短中期内是否有新的崩塌?无人能知。我们只知道越来越多的新增贷款是用于归还利息,并且美联储在美国大选落定之后加息的概率越来越大。金融市场的间歇性失常从10年为单位的周期快速切换到6-7年为一周期,现在是否加快频率?

 

第三,求捡漏。房地产市场方面,从北上深到南京苏州,包括加州硅谷无一例外是一线或准一线城市,供给有限,人口净增长。权益资产方面,保险资金、产业资金加大了对优质股权资产的购买。最热闹的是宝能系对万科股权的收购。产业资金如复星、恒大等也在股权市场加快了收购的步伐。目前平安系总资产6万亿,安邦2万亿,站在它们的角度看,必须“大到不能倒”,并与快速下降的无风险收益进行赛跑,呈现在普通人面前的就是各种买买买。

 

回顾2016年前7个月的市场,去杠杆成为空谈,调结构也仅仅是蜻蜓点水,煤炭钢铁行业的去产能补贴连杯水车薪都谈不上;只剩下稳增长。于是各方博弈的结果是加快购置供给相对有限的资产:一线城市房产和优质公司的股权。这两者都是结构性机会。

 

在下一次间歇性失常之前,上述两个结构性机会都会持续发酵。考验的是投资人对于稀缺性的把握,估值的研究。其中包括(但不仅仅限于)稳定派息的垄断型公用事业(例如长江电力)、在制造业领域依赖国内市场保有稳定利润和现金,并积极海外收购,有机会成长为跨国巨头的公司;在消费和医疗服务细分领域有15%以上持续多年增长潜力的公司……

 

上述为数不多的优质公司,类似一线城市的房产,价格其实并不很便宜,是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还是地铁总有下一班?见仁见智吧。

 

但我是坚决反对动用杠杆进行风险投资的。无论是楼市还是股市,都不是9成胜率的状态,目前最多是5:5。最新数据显示,居民上杠杆的程度令人咂舌,7月份人民币贷款新增4636亿,其中房贷增加4575亿。(且不说这4636亿新增贷款远低于预期,更离谱的是企业新增贷款没有净增加,反而是居民疯狂借贷)。

 

在此,我们要思考“现金”作为一种资产,其缺陷是明显的:长期持有,贬值的风险巨大;但中短期来说,它贬值的程度与股灾期间股票的下跌速度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我宁愿采取一种保守的策略,一方面多做功课,寻找到可持续稳定产生现金流的资产,或者未来可持续增长的行业(公司),重点是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保持一定的流动性(现金),等待合适的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