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算胜,少算不胜
(2015-02-18 15:21:43)
标签:
股票投资心得 |
岁末年初每天涨100多点,成交过万亿的时候,大牛市的呼声何其高涨!央行超预期降准之后,市场不涨反跌,加之经济数据雪上加霜、证监会查处不规范融资……似乎又回到熊市。多数的时候,我们被情绪裹挟,被噪音绑架,很少冷静看看客观的数字。
在此,仅用中国平安一个案例来说明在客观冷静的数字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情绪的裹挟、噪音的干扰。
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从上市之日起就一直是新闻的焦点,看好者vs看衰者,口水仗从未止歇。保险的财务处理,各种精算假设,是金融会计里面最复杂的,其估值也是最难的。我逢人就说,即便是股神巴菲特也不曾投资过寿险股,因为这是和长期利率对赌。我等有何德何能敢对赌长期利率?敢給保险公司估值并做出准确的投资决策?
但即便是这样,也不排除我们可以用中国平安2014年半年报的数据粗略地说明一二:
1、中国平安68元*91亿股本=6200亿市值
2、主要资产:保险业务(寿险、产险)、银行业务(深发展)、其他(证券信托小贷)等
3、保险业务估值:内涵价值(存量业务)+新业务。半年报解释:内涵价值为3643亿,新业务225亿,新业务乘数相当于市盈率,可以有不同的假设。假设20倍,则保险业务估值:3643+225*20=8143亿,这是很乐观的估计,如果10倍新业务价值则是5893亿。
4、 银行业务:平安银行的年度利润约200亿,平安持有平安银行约一半的股权,假设10PE,为1000亿市值。
5、 证券、信托业务半年12亿利润,乐观給予20PE,400-500亿市值。
6、 陆金所等,视N次引入战投后稀释的程度,假设上市后市值300-500亿。
上述合计约1万亿市值,这是当下市场气氛比较热烈,新业务价值和证券信托业务可以給较高估值的粗略匡算。意思是平安炒作到100元,一点不奇怪。会有各种研报来分析它是如何的低估、如何的物有所值。正如2007年平安140多元的时候,70倍市盈率,10倍市净率,乐观看多的声音也是占据上风一样。
如果悲观预期,平安整个集团仅仅考虑存量业务的内涵价值3600亿,和平安银行的估值,不考虑新业务价值以及性感的陆金所等等,4000亿的市值算是比较保守了。而在2014年下半年之前,平安的股价长期在30-40元左右,当时的股本是80亿,市值为2400-3200亿。应该是相当有安全边际的。
也就是说,考虑到经济的不景气、地方政府债务等等诸多的不确定性,中国平安3000亿的估值是压根没有计算平安银行的估值以及新业务价值的,仅仅是存量业务的内涵价值而已。
如此悲观的预期,超低的估值,持续了好几年。若干年后回顾这段历史,也许后人会鄙视说,当时的投资者为何如此放大了经济和金融的不确定性,却没有思考估值已经严重低估呢?这就是人性吧,多数时候被情绪、噪音所裹挟和误导。(这和2007年的狂热,本质上是一样的)
想想2005年以前,上海的外企员工买房,还可以退税补贴,几年后想想,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居然会发生?多么不可思议啊。
最后说说股市大牛对平安的影响。市场中很多人YY大牛市,保险公司买了一堆股票,股票涨幅N倍,保险公司赚发达,利润大幅增长,云云……其实在证监会的不懈努力下中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已经比较详尽,2014半年报中,平安的寿险资产90%投向了债券、固定收益、持有到期品种,股票投资仅占8.8%。所以,大牛市对它的弹性没有市场想象的大。另外一个数据是以公允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仅有242亿,占整个可投资资产的1.8%,其波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意思是其他7%的股票资产,就算翻N倍,其波动也只计入净资产,不计入净利润(损益表)。可见YY大牛市对保险公司有重大利好是完全没看过财报的。最后再说一点,平安的寿险中,传统寿险的比例已经很低,万能险等类似于基金的产品占比很高,即使是股票涨了N倍,绝大部分也是要分给投保人的,保险公司的股东是没什么太多油水的。
孙子曰:多算胜少算不胜,何况不算乎?
人是情感的动物,不被情绪裹挟,唯有冷静、唯有客观的数字。
(说明:本人未持有中国平安,上述分析仅为案例研究,不作为投资评估的建议。相关数据请查阅公司公告)
前几天看到一则段子,说一枚鸡蛋估值是一只母鸡的好几倍,因为成长性好.....云云。眼瞅着利润才两三亿的乐视网,直奔千亿市值,而刚刚公布年报的福耀玻璃,利润超20亿,市值才300来亿。虽然明白2014年11-12月有新增资金入市,此后便只是存量资金弃大就小,但如此有想象力,想想也是醉了。
今天是除夕,匆忙中,丰盛的马年就要远去,喜洋洋美羊羊懶羊羊.....各种羊羊已经在微信上刷屏,祝博友们新年快乐,羊年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