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杂谈 |
最近value杂志翻译了一篇文章,《巴菲特的所罗门之役》,把巴菲特入股所罗门证券公司的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彻彻底底八卦了一遍。虽然这段往事对投资领域的人都不陌生,但细节还是值得回味。
我最好奇的是,老谋深算的他,当年也不是愣头青了,怎么会掉到所罗门这个坑里的?从缘起看,还是因为贪便宜。他花7亿买到的便宜货,是9%股息的优先股,以及三年后可以以每股38元转换成普通股(当时的股价是30元),意思是3年后有接近30%的价差(折合年复合增长为8.1%)和每年9%的股息。从文章中看,当初所罗门的老大肯給这个条件是因为遭到了敌意收购。也就是说,这个条件(年收益率=9%+8%)是巴股神认为在正常市况下比较令人满意的投资回报。即使市况不好,也有9%的股息可以稳当入袋。事后多年看,他在金融海啸深处入股高盛,也还是优先股的老套路。
老谋深算如股神,对于(9%+8%)这样的项目,都觉得满意,我等凡人,对投资收益率的要求还是不要太高吧。
其次,我好奇的是如日中天的所罗门兄弟公司,怎会顷刻间翻船?好简单,内部违规自营和资产管理一起上,在国债招标上作弊。捅娄子之后管理层欺上瞒下、力图拖延和掩盖。听上去大多数公司都会犯的错误,只不过金融行业这样的错误分分钟搞垮百年基业,从巴林银行到贝尔斯登、雷曼,不胜枚举。越来越觉得人这种动物,可靠性实在是有限得很哪。如今每当看到研报中夸奖管理层优异…….可以PK各种不利环境和因素,便不由自主心生疑窦。但凡基于“人”的因素,“硬”货色少的各种商业模式,例如金融,例如高科技,分分钟是其兴也勃焉,亡也忽焉……曾经的垄断帝国微软,如今虎落平阳,今后结局如何?不急,慢慢看吧。
第三,巴菲特如何从泥潭中抽身?核心之处是斡旋财政部,取消对所罗门兄弟公司的禁令(虽然只是保留了自营部分的资质,客户标购的部分仍被禁止)。这种斡旋,是普通的草根屌丝能办到的吗?谁说世界是平的?从来都有潜规则和玻璃天花板。当然了,巴菲特斡旋的技巧还是不错的:所罗门大到不能倒,一旦破产,引发的灾难不可收拾。这段历史,活生生是2008年雷曼倒闭的预演。“已有之事将来必有,已行之事将来必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