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总有下一班
(2014-04-24 22:35:26)
标签:
股票 |
中国建筑4倍PE,0.75PB,0.13PS,4.8厘收息,让一干小票情何以堪?其他一大堆僵尸,不赘述。
成长股投资已经深入人心,一如房价永远不会跌。
2013年成长股堪称登峰造极,一来有NASTAQ的风光,更有A股一年多的新股暂停;场内资金从僵尸挪至小票,鸡飞狗跳。不知即将到来的五百、八百甚至上千的新股,让存量的小票如何估值?只闻新人笑,哪知旧人哭?不管谁哭谁笑,反正等待退出的PE、VC们早已不耐烦。
时间是绝大多数公司的敌人。只有凤毛麟角的公司,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护城河是加宽的,其盈利是持续增长的。
为什么港股里面,大公司估值高,小公司便宜?而A股相反?一干大型公司,加快了去港股的行动,从万科到福耀……
黄药师说,A股是强有效市场,开的是心中的花,所以高成长的小票会被高度认同。也许吧,至少去年是这样。但更长时间呢?投资不光是要看最近几年的增速和利润吧,永续那部分是占比70-80%的,没有永续的公司,只能给3—5倍市盈率。而恰恰A股是把相当一部分可以长期存在的公司,给了3—5倍的估值。
到底是港股A股化,还是A股国际化?我认定是后者。虽然阶段性来说,港股一些小市值,未被大机构覆盖的,能获得很不错的超额收益。
A股大公司的估值,体现的是投资者对崩盘的预期,媒体和各种群里,铺天盖地是明斯基时刻、黑洞、崩溃……这些字眼,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扯个题外话。吾友,上上周末抢购了宝安沙井赛格的商铺,宝安体育馆乌泱乌泱云集了好几千人,朋友是找了熟人才拿到300多号的券,进去后,立马拍下两个商铺。开发商前三年回购,8%的年息,之后返还给业主。朋友是做电子生意的,需要自用,不过他说,如果出租给别人也能租到15%。我想就算打折扣,也能租到10%吧。如果珠三角这块的电子、轻工行业还能维持的话。话说电子轻工行业往柬埔寨马来西亚转移,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否则联泰、申州国际这样的公司怎么能毛利净利持续增长呢?至少珠三角这块,生意还是有得做。
另外一个朋友,想要买一块工业用地自用,未果。说当地三年的用地指标都被一家外企的生产基地给占用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干了一票大买卖,害苦了朋友这样的小业主。
至少,我从广东省的情况看,并非崩溃啊。所以,还是结构性的。
据说深圳小产权房有4亿平米,正宗商品房才5亿平米。所以深圳房价始终也没有疯狂离谱。要说好大泡沫?看看M2,想想房价,老百姓不傻嘛。
崩盘的说法不认同,但类似日本这样长期僵尸的概率倒是蛮大的。但僵尸归僵尸,任天堂、丰田、索尼,可是一路高增长的。
在供应洪峰冲击下,不知高估值的小股票们如何演变?尤其是后期冲进去的年轻的基金经理们,能否平安着陆?
耐心等等吧,地铁总有下一班,关键是坐对方向和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