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是硬道理
(2013-01-02 12:43:09)
标签:
股票投资心得看公司杂谈 |
便宜是硬道理,理由就不说了。普通案例一枚:喜诗糖果,200万利润的时候,巴菲特买入价格是2500万,市盈率12.5倍。买入后的头12年,复合增长16.7%。
便宜有很多种,看上去市盈率低是最直观的,非常管用,使用面非常广,但技术含量不够高,要结合其他指标一起运用。周期性行业的低市盈率最要警惕,因为对应的极可能是盈利高峰。2006年南方基金的王宏伟说100倍市盈率买中信证券,10倍市盈率卖,赚10倍。当属经典。
非周期性还低市盈率,可能是金矿,也可能造假。港股目前低于净资产、一倍或一倍以下市消率、2—3倍市盈率当中的很多个股就属于后者。
低市盈率不造假还有增长,那就是双击了。曾经的同仁堂科技、恒安等等,都属此例。均需要在牛市初期甚至熊市末端去慧眼发现耐心持有。
另外一种便宜是看市值,比较行业空间。这个有一定难度,因为行业空间跟企业发展并非一一对应,大行业未必诞生大公司,因为集中度提不高或者行业竞争格局恶劣,原因可能很多。但市值过大的公司始终是令人警惕的。美股的巨无霸,曾经的微软、IBM、2012年的苹果,5000亿美元的市值貌似天花板。A股公司,银行总利润1万亿,规模以上企业利润5万亿,这1万亿算不算天花板?给几倍市盈率好呢?假定中国股市的总市值等于GDP总量,大概50万亿,银行占10万亿,20%,算合理了吧,银行股还有多少上升空间?从这个角度看万亿市值的白酒行业,怎么看怎么别扭。相对来说,红酒、啤酒、调味品等等,都是吃吃喝喝的,行业市值去到千亿或者两千亿还是有指望的。
不同行业联系起来看,也大概能有点眉目。一个旺旺和一个康师傅,都能有500亿800亿的销售,说明中国的大众消费品还是空间很大的,要说凉茶行业做到三五百亿的销售,应该不奇怪的。这纸巾纸尿裤啥的,几个上市公司加起来还不到500亿,也属于基础消费类,真真是必需品的。经济不好,收入有限,在纸尿布和旺旺米饼两者中做选择,一定是前者更迫切需要的。这大和小,还是一目了然的。
毛利率净利润率是个好看点,高毛利高净利的公司确实牛!乳业始终3个点的净利润率让人泄气。高和低的辩证,便宜和贵的反思,还是适中的好。从下往上走的有看点,从上往下滑的比较艰难,因为需要量的倍增才能弥补毛利率的下降。
但问题在于,未必小的就是一定能做大,小的就是美的。很多很多时候,一间公司做了几十年也就那么大点,也许它的基因就是做不大的,是一只兔子,永远长不成大象;就算放到大陆市场这片蓝海,也未必有竞争力。香港很多本地公司,来大陆发展,成绩一般般,水土不服。
不管怎么说,寻找便宜货是必需的,尤其当下熊市末期,如果能找到好的便宜货,未来真是收益可观哪。便宜还要有成长的基因,太难得了。
寻寻觅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