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四单元  百分数(《营养含量》 《这个月我当家》)

(2016-11-16 15:44:36)
分类: 教学设计2016--2017六年级上册

《营养含量》教学设计

 

《营养含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必要性,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正确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

养成教育训练点

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 能正确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

2 理解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 五(1)班有50人,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3/5,男生有多少人?

2.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025 1.4 0.123

3. 把分数化成百分数

1/8 3/4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 出示黄豆情景图,问:“从图中你了解到黄豆含有哪些成分?”(生答)

2 .:要求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算式怎样列?你能列式求出黄豆中其他成分的含量吗?

250× 36 250× 18.4 250×25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总结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板书)

:算出蛋白质含量.

:老师,我们没学过一个数乘百分数.

学生发现未学过这样的算式,是一个新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有办法解决吗?

师:请同学们以250×36%为研究对象,同桌2人为一组开展交流,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并将计算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可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一个数乘分数小数我们学过.这样就把没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

师强调指出:同学们是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答,这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好方法。

学生交流后汇报,师归纳学生的解法并板书

师:将分数化成百分数,这三种成分的含量变没有?

生:没有

师:只是数的形式发生了改变。

板书:36=36/100=36÷100=0.36 36=36/100=9/25

师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A.题中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方法能否推广到其它的一个数乘百分数?

B.是不是所有的百分数都可以化成分数和小数?

C.如何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呢?(百分数化成小数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通过举例验证,交流讨论,学生归纳出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方法。

师板书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方法,生齐读。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把百分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去掉百分号.

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的约成最简分数

    三、巩固练习,集体校对:

1.生任选250×18.4% ,250×25%两道中的一题来求出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集体订正并板书。

2.完成数学书70 1.3.4.

    四、知识拓展:

小丽家这个月的总收入是3000,买食品支出的的钱数占总钱数的60,买文化用品支出的钱数占总钱数的1,买玩具支出的钱数占总钱数的10﹪。小丽家这个月买食品,买文化用品,买玩具各支出多少元?

生解答后.

:你认为小丽家的这个月支出合理吗?如果是你,打算怎样支出?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五、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营养含量

                250× 36 250× 18.4 250×25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把百分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去掉百分号.

              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的约成最简分数

教学反思:

教学应立足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做到旧知与新知的无缝衔接。

本课中我充分利用黄豆图这一情景,对教材内容略作了调整,从对“如何知道谁的含量高?”这一问题的探索,引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和“分数化百分数”两个旧知的复习。而又结合两者自然引出“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计算”这一新知。这一设计将以往单一、被动的开课旧知复习转变成了蕴藏于问题情境中的,学生主动的旧知复习,一切都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由点生发,水到渠成。

        1、课堂教学应注重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要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多运用鼓励的方法,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

       2、数学课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想的传递。本课中在对一个数乘百分数的算法进行探索时,学生发现可以将百分数转化成分数和小数来帮助计算,此时,我向学生强调了“将新知识转化成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之后以提到“转化”思想,我认为,这既是对学法的指导,也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不仅仅是教师如何完美地将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从数学学习中获得了哪些有价值的思想方法,如北师大新教材中已经体现出的类化、转化、数形对应、符号化等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有益于学生的后续学习。数学课的魅力应该体现在对学生思想的启迪。

 

 

 

《这月我当家》教学设计

 

《这月我当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用百分数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价值。

2.在经历数据调查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统计的联系。

养成教育训练点

    体会百分数与统计的联系

教学重点

    会用百分数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百分数与统计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先用等量关系表示各题中的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

1)我校有女生450人,占全校人数的 45%

2)一段铁丝剪去 1/3,刚好是3米。

3)一桶油倒出20千克,刚好占全桶油的 20%,这桶油有多少?

师:解答这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怎样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用同样的思路和方法来继续学习。

   二、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家是谁当的家,你了解你家一个月的支出情况吗?请简单介绍一下。

师:如果让你去当家,你会如何支配家里的支出?

师:“当家”中的学问可多了,你们想弄清“当家”中的数学问题吗?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

2.揭示课题,板书:这月我当家。

   三、探究新知

  (一)收集数学信息和问题

师:假如老师想对你家的家庭月支出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而且能一目了然,你会怎样做呢?(生:制作成统计表)

师:同学们,老师也是当家的,你们想知道老师家的家庭月支出情况吗?

课件出示统计表:

食品 服装 水电气 书报 其他 合计

钱数/ 500 100 125

占总支出的百分比 40% 8% 2%

师:这就是老师家的家庭月支出情况统计表,但是很遗憾,统计表被弄脏了,其中一些数据看不清楚了,你们愿意帮老师找回看不清的数据吗?

1.读懂统计表里的内容

师:仔细观察,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老师家这个月有哪些项目的支出?

师:这个“合计”是什么意思?

2.提出数学问题。

师:统计表里需要你们帮老师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

水电气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之几?

书报支出多少钱?

其他支出多少钱?

其他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之几?

老师家这个月总支出了多少钱?

合计占总支出的百分之几?

师:你们都找到了表中的一些数学信息!那我想了解你们对40﹪是怎样理解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 “总支出“就是“合计”,也就是各项支出的总和。

  (二)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师:同学们刚才提出那么多的问题,你觉得先解决哪个问题比较好?为什么?

那么怎样解决呢?请同学们静静地思考再动笔算一算。

2.交流、汇报

1)把自己解决的问题与同桌间交流。

2)指名汇报

师:谁能说说哪个问题能先解决(生:老师家这个月总支出了多少钱?)

请大家认真分析表内数据间的关系,找到等量关系并写出来,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答。

师巡视,指名不同算法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并说说解题思路与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

方法一: 方法二:

解:设这个月总支出是X元。 解:设这个月总支出是X元。

总支出×40%=食品支出 总支出×8%=服装支出

40X500 8X=100

X=500÷40 X=100÷8

X=1250 X=1250

方法三: 方法四:

500÷40=1250(元) 100÷8=1250(元)

3.比较算法的异同。

师:黑板上的几种算法,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对比

师:同学们,请认真思考,我们在解决“老师家这个月总支出了多少钱?”这个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和复习中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有什么联系?

5.小结:其实,百分数应用问题就是分数应用问题,就用解决分数应用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来解。因此,今天所解决的就是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三)把统计表补充完整

师: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老师家这个月的总支出是1250元。总支出1250元实际上也是什么?那剩下的问题会解决吗?

1.让学生独立把表格填写完整。

2.全班交流反馈。

   四、巩固应用

1.填一填

1 学校里男生人数占51﹪。

)×( =男生人数 )÷( =全校人数

2 果园里桃树棵树是梨树的120﹪。

)×( =桃树棵树 )÷( =梨树棵树

3 五年一班今天的的出勤率是98﹪。

)÷( =98 )×98= )÷98=

2. 类别 本数 占总数的百分比

科技类 2400 20%

故事类 3600

学科类 50%

1)学校图书馆共有多少本书?

2)请把上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钱数/ 占总支出的百分比

日常生活 1100 40

娱乐 400

其他

3.把表格补充完整。

4.一套西服按六五折出售的价格是260元,这套西服的原价是多少元?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五、全课总结

   作为一家之主的感觉?

板书设计

                       这月我当家

                             统计表:

                    食品 服装 水电气 书报 其他 合计

             钱数/ 500 100 125

    占总支出的百分比 40% 8% 2%

     解:设这个月总支出是X元。          解:设这个月总支出是X元。

         总支出×40%=食品支出             总支出×8%=服装支出

         40X500                                 8X=100

             X=500÷40                               X=100÷8

             X=1250                                    X=1250

         方法三:                           方法四:

       500÷40=1250(元)             100÷8=1250(元)

答:我家这个月一共花了1250元。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逆向思维应用题,教材设计了“这月我当家”的生活情境,要求学生用方程来加以解决,使逆向思维成为顺向思维. 由于学生在分数除法单元中,已经学过“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学的学的轻松,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本节课采用对比认识方法,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学习新知做铺垫,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注意教学理念,向学生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类推和知识迁移,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很好方法。本课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在已知条件中,找单位“1”的量,接着找寻数量关系,最后列式,使学生们展开多角度、多层次地比较,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与沟通,是完善思维过程的一个体现。比较,是一种辩证的认识方法,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

    通过旧知铺垫,对比完成新知内容,学生可独立完成“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类型题。通过对比,使学生用方程或算术法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巩固练习展开思维。我设计的练习环节,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用更多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应用问题。

    成功的课堂离不开师生间和谐的交流和平等的对话。没有对话和交流就没有真实的互动,只有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学生才能得到真切地体验和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