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讲“一筐鱼和一根鱼竿”的故事
(2015-01-21 11:21:55)分类: 教学故事 |
给学生讲“一筐鱼和一根鱼竿”的故事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正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运用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怎样才能让学生进行高效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要先建立起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的目的能否顺利达到要有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做前提。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凡是交流汇报讨论结果的学生,一定是小组成员中成绩最优秀的那名学生,而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只是在一旁看着他说,甚至有的人连讨论也不参加,只是听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侃侃而谈,连嘴也不张开;也存在当老师布置完讨论任务,学生开始讨论时,有的学生不知道老师布置的任务是什么,在那里东张西望,有的小组干脆说起了闲话,等到交流时就哑口无言等问题。
出现这些情况,主要是学生没有建立起平等、互相尊重、相互理解、互相合作的合作意识。针对这一情况,平时应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经常有意识的讲一些这方面的故事,可以起到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前几天,给学生讲“一筐鱼和一根鱼竿”的故事,效果就很好。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在沙漠里走投无路,碰到一位神仙,神仙扔给他们一筐鱼和一支鱼竿,让他们各选一个。一个人要了鱼竿,另一个人要了鱼,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烤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品出鱼香味,就吃光了,不久就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当他捱到海边时,他最后一点力气也用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这个故事对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意识的建立很有启发性,学生从中能悟出合作的道理,明白建立起平等、互相尊重、相互理解、互相合作的合作团队的重要性。
平时有意识的培养合作意识,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创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