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反思 |
时间过得可真快,两个月的暑假已经在指尖溜走,新学期也已开始了一周了。一周下来感慨很多。
新学期,我已不再担任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也就不用那么劳心,一门心思放在了教学工作上。这一周各项工作计划、备课也是忙不停,但是相对班主任来说这不过是小菜一碟,即使这样,我也是用心去做,上好每一堂课。自己的工作不想太多地啰嗦,关键是聊一聊学生一周来的情况。
表现进步的有这样几点:
一、课堂纪律较一年级有进步。
虽说是开学第一周,学生显得比较浮躁,但是学生的课堂纪律较一年级时有了一定的进步,课堂中维持纪律的时间少了不少,这点值得表扬。
二、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完成作业,班主任选出来的组长也认真负责。印象比较深的是一鸣,明显的进步了不少,而且很有幽默,周五上交同步的时候跟我说:“老师,你定的货到了!”然后把他们组所有同学的同步整整齐齐地递到了我的手中。过了一个暑假,一鸣真是不一样了,我不觉感慨。
一周的学习,也反映出了不少问题,大体如下:
一、课堂中,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太小。
现在上课,我一直努力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但是课堂气氛依然不是很理想。一方面学生积极性不够强,举手回答问题的就那么有数的几个学生,像语文呀、道德与法治呀,提出的问题都很简单,有的在课本中就能直接找到答案,但是不管我怎么重复“还有想说的吗?”好多学生总是无动于衷,我也不能让几个学生主宰我们的课堂呀,我希望每个学生都是参与者,而不是一节课一直做观众。另一方面,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太小,有时我站在附近都听不清楚,何况整个教室的同学呢!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实行5+35的模式,讲课之前学生要进行5分钟的阅读展示。一年级的时候学生都是拿着一本书上讲台读,这学期第一天我就告诉学生,我们的阅读展示形式可以有多种,比如朗读自己喜欢的文章、讲好听的故事,谈读书收获等等。但是这周交流的学生大部分还是局限于朗读,当然朗读也可以,问题是声音太小了,我现在教室中间听起来就跟费劲,更谈不上后面的学生了,开始的学生我不好意思打断,但评价的时候我一直在强调这个问题,如果你读的内容同学听不到,那就是浪费时间,可是效果依然不明显,学生回答课堂问题也是如此,一节课下来,我重复最多的话就是“你的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你能再大点声吗?”“我没听清,你再说一遍。”重复多了,我自己都有点不耐烦了,有时候我对学生说:“如果你继续这样,你就没有机会回答问题了。”我是想以此估计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学生却理解成了“老师不让我回答问题了……”看来是部分学生宁愿不回答问题也不愿声音大一点。这点真是愁人,但是我还是得想办法去鼓励。
二、作业质量有待提高。
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作业,但是相当一部分作业质量不高。比如说我们的同步练习册,第一课都是很简单的题目,能全部做对的还不足十人,学生的错误也比较多:抄写错误、组词不恰当、课文内容填空出错、漏题,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还是数不清。还有不少学生书写很不规范。这样去做作业,根本起不到巩固练习的目的,所以我告诫学生只要去做,就要把它做好,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三、课前预习不理想。
不管是什么学科,做好课前预习,课堂上就能事半功倍。我们小学低年级阶段的预习其实很简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总结了这样几点,并在课堂中让学生学习记录在了课本上,这里再简单说一下。
1、朗读课文至少3遍。这一项我没有什么检查的依据,完全靠学生的自觉性。
2、标出自然段。
3、标出每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这是从一年级下学期才给学生新加的,主要是我发现学生在练习册、单元测试遇到让学生数出一个自然段有几句话的时候老是数不准确,所以在预习课文的时候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来,标的方式是每个自然段单独数,在句子末尾边上带圈的数字。
4、圈出课后两条横线之间的生字,也就是要求会认的生字。新教材中要求学生会认的字每课都不少,在课文中标出来,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会有意识的注意一下,方便掌握。
5、给课后田字格里要求会写的字注音。这一项也是新学期加上的,添加的原因是学生写话的时候出现了很多拼音错误,这样随时练习可以巩固学生的拼音。
6、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参考一下课后题。
看起来预习时的任务比较多,但是做起来你会发现有好几项都是在读课文的时候顺带着就完成了,通过学生这一周两课的预习检查,学生做得并不理想,有将近10名学生新课之前书本上竟什么都没有,这些学生还好好反思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周我会加大预习的检查力度,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能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接下来的一周。希望孩子们都能将好的表现坚持下去,不足的地方我们一起努力改正,争取新的一周我们的语文课堂、道德与法治的课堂都能有所进步。
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