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三、四单元试卷分析
(2012-05-10 19:18:50)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反思 |
昨天,进行了语文三四单元的测试,通过改试卷,发现效果不好,可以说是六年级以来最不好的一次了。昨天晚上我在家改试卷的时候就内心复杂,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与表情变化,妈妈在我旁边就跟着干着急。我一直在找原因,为什么会这样呢?
从客观来看,这是一张三四单元的测试卷,第三单元是期中考试之前的,而第四单元是期中考试之后的。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间隔了一个期中考试,学生对先前学习的知识有所遗忘,这个可以情有可原,可是该背的、该写的,在考试之前也让写了,还出现这样的情况就不能原谅了。
从主观上来看,学生还是无法很好的端正学习态度,即使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要毕业了,可是仍然看不到一丝丝的紧张感,出现的还是原来的那种状况,课堂效率低下,课文都学完了,书本上仍然空空如也。一次这样,我可以再说一遍;两次这样,我可以再说一遍;三次这样,我也可以忍耐着再说一遍,可是人们都说事不过三,如果三次以上了,我真的还有再说的必要吗?
关于课文的预习,我专门跟我的结对老师讨教了经验,在班上我说过,记得我还是打在大屏幕上让学生看的,我还把详细的预习步骤加说明发到了QQ空间,可是,一点都没有起色,想想自己都是在做无用功。看到家长们这么拼命的为孩子,看到孩子这样的不屑一顾,我都觉得有点过意不去。为什么孩子就是不能意识到别人对自己的好呢?
好了,这样的话不想再说了,重点还是我们的试卷分析。
这份试卷在考试之前我就做过了,自我感觉并不算难,题型都是原来的,不同的是这次考试内容中多了古诗和文言文的翻译,让学生无从下手。现在就从最基础的题目说起吧。
第一题还是那种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这个题目中错得最多的是“魁梧(wú
第二题是看拼音写词语。这个题目出现的错误也是五花八门的,要么拼音拼错,要么就是写别字。主要有这几个:“绚烂、斗殴、懒惰”,“斗殴”的“殴”是一篇略读课文的会认字,当时只是读了课文,没有强调学生去写,所以出错较多,其他还有写得不够规范。
第三题是比较组词。出错较多的是“怆”、“遣”,前一个字见的很少,很多学生都不会组词,后一个学生跟“谴责”的“谴”混淆了,其他几个字也有出错的,有时候遇到这样的题目时我就在想,为什么就不能找一个很常见的词语记住,非得找那些模棱两可的?困惑!
第四题是翻译古诗文中的句子。这个题目做得出乎意料的差,当时我也给学生说着写了,也让学生起来说过,可是……主要出错原因就是翻译不完整,个别重点词语没有翻译出来,还有的是重点词语理解错误,总的来说就是掌握不牢固,强调不够多。还是没有掌握好记忆的方法,总是想着死记硬背,想当然的生搬硬套。
第五题是按要求写句子。相比前面的题目,相比以前的同类题型,这个题目做得还是不错的,不过在一些细节方面还出现了失误。有些句子转换标点符号很重要,如果不改变或者不写意思完全就不一样了,这个很多学生忽略;另一个就是改写句子时乱丢或乱添词语,按理来说这样是不对的,曾经也多次给学生强调过。其实这样的题目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辨别认真能力,从做题结果就能看出一个学生的态度来。
课内阅读是对《我的伯父 鲁迅先生》中两个重点句子的理解,当时将课文时也对学生介绍了写作背景,大部分学生还能靠点谱,还有个别学生的答案看了让人哭笑不得,跟没学课文一样,这样的学生我实在不好评论了。
课外阅读整体上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在选择正确读音的小题中,学生的出错率还是比较高的:“包扎、刹那、笃定、瞟”,除了“笃定”没大见过意外,其他的以前都做过,甚至是考题中出现过。其他主观题出现的一种现象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不按要求去做,导致失分。对于阅读,我还是强调学生能够真正静下心来,用心去读,其实小学中的阅读理解不难,答案都在文章中,关键是学生得去读。
古诗文连线做得还不错,但是根据诗文填空就差点了,学生不明白什么时候是思念、什么时候是送别。填出的内容放到句子中不通顺,忽略了填完之后再读一遍这个过程。
作文是课本第四单元的。在讲百花园四的时候,我大体给学生说了一下,介绍了什么样的算是一个人物群体,比如说有一年春节晚会上表演《千手观音》的那二十一位表演者,她们都是聋哑人,再比如清洁工,交警,我们学校的学生、教师,家庭成员等等。人物群体这个概念学生都明白了,但是学生在写作文时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时不时会把“人物群体”这个词语放到文章中,其实作文要求只是说的一个写作情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容起一个比较吸引人的题目,不一定在文章中出现“人物群体”这个词,在别人读你的作文时能感觉出来是写的这方面的内容就可以。还有一个就是写人物,要运用我们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所要写人物的特征或是精神,很多学生都忽略了这一点。
总之,这次考试并不让人满意,我不知道学生看到自己的表现是否会有和我同样的感受。我希望有,因为能够意识到了才真正会改正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