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体育课中的分层教学

(2013-10-23 08:39:15)
标签:

教育

分类: 计划和心得

素质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然而,传统的体育教学由于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做法,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只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致使一部分学生课堂上“吃不饱”,另一些学生“吃不消”,结果导致学生的体质普遍下降,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反而降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使身心全面发展的任务不能很好地完成。因此,要提高体育教育质量,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切实完成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应承担的任务,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孔子就十分注重学生个性之间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平衡性,并实施个别引导,提出“因材施教”的伟大理论。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分层次教学的基本含义是:在相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出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和提高。的要点是:根据不同学生学习可能性的不同水平,将全体学生分为若干层次;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制定相应的分层教学目标;根据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施教;及时反馈,分层辅导,分层评价,矫正、调节、确立新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分层分层次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对学生分层。按什么标准分层?怎样分层?做法是:

 1.摸清学情 即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对比,找出教学分层的依据。

 2.划分层次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对学生进行异质分层,即按不同的属性标准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⑴.按身高、性别等属性 进行划分,可用于集合、队列练习。

 ⑵.按身体素质差异,如以某一素质的测试得分进行划分:80 分以上为甲组,60—79分为乙组,60 分以下为丙组。可用于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练习课。

 ⑶.按体育基础、兴趣爱好进行划分:基础较好、特别喜欢的学生为甲组,喜欢的为乙组,不太喜欢、无基础的为丙组。可用于球类练习课(课外体育活动球类课另论)。

 上述固定类分层,分层后确定小组长,课中由小组长带领进行技术练习或组织比赛,以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⑷.根据技能掌握的快慢而自评、互评分组:由于学生体育基础、素质、能力的差异,学生掌握技能的速度有快有慢,因此,体操等项目教学就可在第2—3次课中实施自评、互评,从而将学生划分为甲、已、丙三组。

 在实施学生分层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之明确分层的意图,消除心理障碍。其次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主动分层,树立信心,确保全体学生积极愉快地配合教学活动的开展。再次,实行“动态管理 ”。即依据学生学习情况对各层次学生作适当的调整,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使学生之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气氛。

 二、目标分层教学目标具有诱发、导向、调控、激励的功能,所以在给学生分层后,教师应依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例如下表:

组别

教   学   内   

教   学   目   

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发展目标:对大纲范围有所拓宽, 对教学内容有所深化

学习基础知识,提高能力

中等目标:在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对拓宽部分有所了解

学习基础知识,练习基本技能

基本目标:熟练掌握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

 

在运动负荷的安排上,应区别对待,分层要求:甲组学生在练习次数、强度、动作规格、成绩标准上应高于乙组,丙组低于乙组要求。如女子耐久跑教学,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甲组学生比乙组学生多跑100—200m,比丙组学生多跑200—350m

 总之,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是相应层次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成的教学目标,也就是所谓“跳一跳摘到果子”。同时,分层教学目标应是分层递进的目标,各层次学生在达成本学习领域的目标后,再选择高一层的目标进行尝试,推动达标的不断发展,使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始终处于动态的协调发展之中。

 三、施教分层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目标,采用“合”“分”结合的方法分层施教:首先“合”,即教师引导带领全体学生一起实现基础目标,将基础知识内容予以讲解、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网络化。其次“分”,即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对甲乙丙三组学生分层教学,既可以“一动两静”,也可以“两动一静”,使分组集中讲解、答疑与自主练习“动”“静”结合。这样,在合与分、动与静的反复交替中,各层次学生各自学习,各有收获,共同提高。

 指导分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各层次学生主客观需要会有变化,教师应及时根据信息反馈(观察动作、提出问题、学生示范、练习效果)等,对各层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要注重优生的个别对待,既提出高要求、高标准,力争让他们有新突破、新提高,又应鼓励他们主动帮助、指导乙、丙两组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要特别关注丙组学生,低起点,严要求,勤指导,多表扬,以帮助其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树立信心。这样,通过各种指导,使丙组学生能完成最基本的学习目标,使甲组学生在能力上得到更大的提高,使乙组的学生更快向优生转化。

 评价分层体育教学离不开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业水平的提高。然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只重视结果评价,忽视学习过程评价;只重视共性评价,忽视个性差异评价。这种绝对的评价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心态、改进动作技术、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养成锻炼习惯。因此,必须结合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和相对评价法,分层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将评价对象的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既能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又会激发内在潜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形成积极的心态。对于甲组学生,除使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外,还可以使用相对评价法,将评价对象与某一评价基准(较高的基准,如:校运会、县运会该项成绩)进行比较,从而让其明确差距,形成竞争氛围。这样,使每个学生既了解了自己在集体中的相对位置,同时也知道自己学习上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由于分层评价的评价标准不同,从整体上看,甲乙丙三组难度由难到易,难度差距较大,但分层对学生而言,各层学生在完成各自学习目标时,面临的难度则大致相当,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因此,分层的教学评价标准更趋于科学合理。

 课后作业分层布置课余体育锻炼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是培养锻炼习惯、增强体能、提高素质的有力形式。因此,布置课下作业,督促课余锻炼是分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布置、督促要遵循下列原则:1.内容的针对性。应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布置提高素质、增强体能的练习内容,各层次学生的内容可以不一样。如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跳绳、单足跳、加速跑等。2.要求的层次性。甲乙丙三组学生在运动量与强度上应区别对待,体现层次性。鼓励乙丙组学生力争向上一层次学生的标准靠拢。3.督促的经常性。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特别是发挥各层次小组长的带领、督促作用,以保证学生按时按量地完成任务,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和体能,为课堂教学的全面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体育分层教学由于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性,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途径,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参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的参与和发展机会,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蓬勃地发展。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分层次教学”的方式,既能满足体质好的学生的要求,充分发挥他们体质好的特点,发展他们的特长,又能充分调动体质差的同学的积极性,消除他们心理上的自卑感,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身心都得到发展。这样的教法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又能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全体学生都能在体育课上欢乐愉快地学习、锻炼,课也上得有趣生动。有利于各类学生“各尽所能,人尽其才”,真正使各类学生获得最优的学习发展与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