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有止境
(2011-07-13 17:46:50)
标签:
高尔夫杂谈体育 |
7月10日,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系统两地高尔夫对抗赛,在东庄海岸和陈先生、蒋先生、徐先生同组。四人成绩
为三个90、一个92,都不好。
蒋先生和徐先生为初次接触,而陈先生却是多年前的旧友。说旧,其实也谈不上交情,总共在六年间也就打过两
次球,这是第二次。第一次是2005年的这个时候(详细的记不清了,也是夏天),我与陈先生同组,参加上海系
统的比赛。当时,陈先生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场球,详细的比赛过程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陈先生开球很
远,三号木都在两百三左右,而打的嘉定国际球场又比较短,所以,陈先生一场球几乎都不用一号木。而且,陈
先生铁杆精准,杆杆都奔着旗杆。那场球陈先生打了78杆。只是奇怪的是,论开球没距离(一号木230左右)、
论动作不好看、论推杆也一般的我却在那天一直压着他打,以致打出了我学球后的首个见7--74杆。至今,陈先
生作为系统内单差高手的光辉形象一直深入我心,并被我由衷地羡慕着。
陈先生个头不高,一米七左右,瘦瘦的,一副精明的上海人的样子。是日,陈先生一身高尔夫绅士打扮,竖条黑
白相间的裤子,横条的黄蓝相间T恤,白鸭舌帽,白绅士球鞋。一身专业行头,成为三十几位参赛球手最靓丽的
风景线。陈先生面色微黑,身材依旧,神采奕奕,似乎更显年轻,彰示着陈先生从区级中层高升到市级高层的志
得意满。看来,陈先生今天又要大显身手了。
又想到这几年,自己一会换铁杆,一会改动作,加上疏于练习,球技大不如前,心想,今天这场球输定了。
从第17洞开球开始,陈先生开球依然很远,动作依然潇洒,只是整场球“哎哟”之声不停。陈先生似乎已经不是
原来的陈先生,280码是一杆,但100码却要用掉三杆。最后,陈先生整了个90;最后,在我方队员徐先生的神勇
合作下,我方获胜(比洞,取一方两人最佳成绩)。
忽然有了困惑。按说,陈先生球没少打,应该不至于此吧(昨天陈先生汤臣也才86)?
学球以来,经常听人说,高尔夫是个没有止境的运动,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为,理论上,任何时候都有
更低杆数的可能。而且,高尔夫是个熟练活,只要努力,高尔夫水平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高,每一场球
都可能超越以往的成绩。所以,只要持续苦练;所以,超越的那天总会到来;所以,任何一次高点都是起点而非
终点。
我深以为然。
刚学球没多久时,有次在银涛,跟一位80几杆的高手偶然同组,羡慕地问高手,打了多久,高手说8年了。于
是,就以为,哦,过几年,我也能达到这水平的;
2006年,取得上海市运动会优胜成绩的时候,系统的组织者说,下一届你一定要参加,你到时一定能打得更好。
我无比自信地回答:好。因为,我真的坚信,四年后我一定能更好。
四年后,我没有再参加运动会;六年过去了,我的成绩没有明显的提高,没有超越我最好的05、06两年,大部分
时间,都在85左右徘徊。几年来,我没有减少对高尔夫的热爱,虽然下场和去练习场的次数少了,但我思考的更
多了。只是,成绩,依旧。
或许,是我的努力不够?或许,是我的天赋不够?我的高尔夫水平就到此为止了?
有位李姓的朋友,已经打得很不错了,应该在八十大几吧,但不满足。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下定决心,要使自
己的球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于是,找了大都会的最好教练,勤学苦练;李先生也曾一直将自己当作单差的
高手,专找高手来过招。怎奈,几次和我等朋友打球,都没赢过,也就不要谈7了;
还有位毛姓的老板,也是经常见8的高手(或许不够高手资格?)了,有那么一两年时间,从汤臣到大都会到旭
宝到陆家嘴,上海主要练习场的著名教练都找过了,也是,依然在9左右游离;
还有,还有......
为什么?不是说高尔夫是熟练活吗?不是说高尔夫无止境吗?
从自己到陈先生,到周边的一些朋友,我终于明白了,高尔夫是有顶的。有个无形的天花板在那摆着,也许你偶
尔可能摸到,但你千万不要天真地以为,你有多强大,强大到你可以不断地超越。是的,你可以偶尔打出更好的
成绩,但你的差点在你一开始学球时就已注定。球技和人生一样,有高峰,有低谷;有发展期,有成熟期。到了
一定程度,你的球技就会稳定在合适的水平,你很难去超越你的极限差点。你的球技可以提高,你的挥杆动作可
以完善,你也可以打出一场好球,但你很难降低你的差点。
也许,有人可以超越,但那不一定是你。
也许,对高尔夫的追求和理解可以无止境,但高尔夫的成绩是有止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