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度悲观预期比危机本身更可怕》2010/07/09

(2018-08-26 02:39:39)
标签:

财经

股票

分类: 证券市场评论

《过度悲观预期比危机本身更可怕》2010/07/09

提示:中小板综指自72低点上行推动进入本级末段上行,下周初该级别上行完成后将有同级回压。关注该上行高点是否触及621低点,如是,则后市回压结构结束后,可尝试布中线盘多单;如非,则继续等待为上策

动态杂志上周末的论坛上,参与会议的四家公募、四家基金、两家研究机构,几乎是一致性的看空。而从中金与安信两家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看,结论是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放缓期基本难于避免。我个人非常认同对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的增速放缓表示的担忧,但我还是不认同此次调整是针对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次大调整。我们注意到连续两个月中国经理人采购指数的下滑,这表明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经济有明显出现滞涨的现象。与主流机构得出的结论不同的是,在上周末的论坛上,我个人认为宏观政策可能出现转向的迹象已经显现。而从这一周媒体密集的信息显示,央行的货币政策有可能在下半年出现调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但并不意味着一看到这信号市场就马上可以出现起死回生的走势。这里面的第一个原因,除了主流们一致性的看空,甚至有作为公众资金委托管理人的基金经理,宣称看不懂未来的走势,并倾向于做右侧交易的原则。我以为这是对公众委托人的不负责,如果作为主流的机构,对市场都没有一个合理的前瞻性,如何能担得起对公众的信托责任?第二个原因是历来政策的变动对市场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我们可以回顾一下08916释放利好,央行宣布下调贷款基准利率,以上925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市场照样是下跌了两天后才出现反弹。在经一段强反弹后,由于多数人的观念没有马上转过来,后面市场自08925高点开始下跌,一直跌到1028是才真正止住跌势。而在9251028期间,又出了免征利息税与融资融券试点利好。所以,仅凭一个货币政策的转向信号还不够,还得有进一步的利好支持,否则多数人宁可相信现在只是长熊过程中的一次反弹,而不能相信市场已经到了该出现转折的时候。正因如此,我们以为目前的状况下依然还不能全力做多,因为大级别资金目前还没有看懂市场,市场暂时还不能形成做多合力。我不知道他们宣称没有看懂市场,是谦虚还是想掩盖真实的目的,说实话,我不太相信拥有大量海归有着相当高专业素养的主流们会看不懂市场,而前面指数在探底过程中,每笔成交手数是不断放大的,也表明至少有些主流没有说实话。我极不赞成主流们在目前的位置如此悲观,过度悲观的预期是有害的,它会使你的视角变窄。

回顾08年的下跌,一月份开始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大型投行几家连续倒闭,给市场带来很大的冲击,而A股的第一波下跌在6月之前,基本反映的是世界金融危机所致的影响。而6月之后的下跌,更大的因素是大小非减持预期,这与当时的货币紧缩政策形成共振,令市场出现再度腰斩的深跌。但至今回想起来,这种下跌完全是因预期出了问题,但并不表明多数人的预期就是真实发生的。至少,至09年中报时,我们发现多数的大小非并没有真实减持,市场上的如紫金矿业的陈发树的减持,实际是发生在09年市场重新回暖后。预期形成一股合力时是相当可怕的事,尽管它不会真实发生,但它令股价的腰斩足以将投资人打入地狱。而近期很多人悲观的理由,同样是源于温总理的讲话“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极为复杂”。因此,悲观情绪又开始轮回并漫延。就我个人理解,经济形势的复杂与艰巨性,目前体现在减排压产所带来的就业压力上,而农民工的工资议价能力抬高、人民币对外汇率升值等因素,也会造成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但是,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对我们这样一个有极大腹地纵深的国度,内部投资是能够消化很大一部分过剩产能的,它会将淘汰落后产能所造成的硬伤减小并以拖长时间的方式消化掉。由于国家性质的不同,我极不赞同以广场协议后的日本与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相提并论。

从年初开始,我们国家进入产业结构的大调整,而这大调整的前题原因是原有的粗犷性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后经历过一次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转型的波动,自02年开始的重工业转型得益于98年以后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运动,地产业全面走强而促使钢铁、水泥、有色、煤炭等行业的产能高速扩张。但因中国并不是一个矿产资源全面富有的国度,当产能扩张到极致时,矿产资源国的涨价讹诈就开始显现,这让中国很胸闷。从轻工业向重工业转型期的市场代表性的股价走势看,以四川长虹为代表的轻工业龙头自98年后就进入衰退期,而中间兴起的网络科技股行情,在没有大盘蓝筹股的支持下,独立地又将股指拉向2245点。02年以后才是大盘蓝筹股的初升段行情,这里面最有代表性的是宝钢股份02年开始走上行第一推动段,此后04年初结束第一上行推动进入第二修正段调整,而与此同时的市场却是继续地走熊。直至06年以后基金大规模募集,市场只有大盘蓝筹股才能提供充足的流动性令基金们放胆增持。而至075月时,是基金大量密集发行的最高峰,也是大盘蓝筹股们最为疯狂的一段上涨行情。此后,金融危机来了,一切都从归平静。由于长期盈利率增速的下滑,这些大盘蓝筹股们即使已经跌到了价格很有吸引力的低估值区域,未来也难逃长期盘底的命运。

通过上述的回顾,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从去年中到现在,有远见的大级别资金,都不太愿意流入原有的大盘蓝筹股的原因。而与此同时,市场出现的是新兴战略行业出现大量资金涌入的情形。尽管相对于大盘蓝筹股们,它们的估值显得的点高,但重要的是未来它们中间的某此行业,最有可能体现出社会进步进程推动的盈利率增长的趋势。只不过,目前这些股的总流通市值都不算太大,市场的资金总容量不够大。这让基金们很纠结,过大的资产总额总不能都流入新兴战略产业里,而大蓝筹们的长期趋势又实在不能令人乐观。所以,他们只能少量增仓新兴战略产业,而仍然在大蓝筹里寻求做反弹的机会。

从年初至今,我一惯的态度是抓小放大,其根本原因除了对市场存量资金总量的不足有疑虑,另一层原因是新兴战略行业多数集中在中小盘股里。其中,以新能源、新医疗、新技术、新材料为主要方面。但这种看法可能还是片面的,我注意到新兴战略行业远不止这四个方向,其中,先进的机械制造业也是一个方向。而研其根本原因是目前世界各国都相继进入朱格拉周期(设备更新(技术更新)与消费升级周期),而我们去年底至今年初上市的一批大盘新发破发股,有不少是属于这个行业的。这令我想起当年的中国联通上市后的行情,在没有其他大盘股配合下,也曾全市场在03年末至044月走出过一波像样的行情。而从美国80年代的一次大调整可以看出,之前无比风光的钢铁与石油巨大,从此趴下至今也趴不起来,而取而代之的是一批如微软、辉端、安进等新型的上市公司。

花了这么大的篇幅讨论市场的转型与蓝筹股今昔,是想通过这些事例告诉各位看官,蓝筹股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实体的产业结构转型,一定会有一批公司从此沦为绩差股,而市场新兴的行业才是资金应该追捧的东西,如果它们的长期盈利能力是地增长的话,你更有理由在一次市场的大调整中买入。如果主流资金们连这个也看不懂,那真是要被市场所淘汰。

也正是基于上述的判断,我赞同鲁老先生对未来股指波动框架的预判,未来几年仅从大指数讲,可能将呈反复在相对低位的振荡波动状态。但是,对于小指数我的看法则不然。小指数与深成指的波动可能会有异于上证指数,走出相对独立的走势,它将充分展现出实体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复杂性。

就目前的股指波动而言,小指数自72低点上行为推动上行的可能性比较大,我们注意到过去一周,中小市值的个股反拉的速度相当快,其中,前面有资金涌入并快速下调的个股表现最为明显。而从结构上讲,中小板综指622低点是不是能在下周初能被触及相当重要,如果触及,它将证明自610高点的下行为非推动。既然低点上行为推动,而前级高点下行非推动,则表明中小板综指自4月高点的下行,存在着533的选项。如果这是确实的,那么,在第一级上行推动上周初结束后将出现同级第2修正回压,只要这个回压是不创新低的,并且市场再次出现成建制的板块主动攻击盘引发的上行,就应该考虑进场中线做多。但如果是反之呢,即下周初622的低点不能触及就开始下行,这是应该先搞清下行的结构是什么性质,如果还是推动下行,则在击破小时线下趋势线时应该先减仓短多盘,而中线盘则不必急于进入。目前的市况还不是很稳,还不应有马上出现飚涨的预期。只不过现在的市场不太一样,有股指期货在其中参乎,跌时会跌过头涨时也会涨过头,特别是基金专户理财不设限可进入期指,会不会带来指数出乎意思的变化,现在还不好说,只能在观察后再相机而变。

 

 

 

                 莫大  Sulon   2010/07/08 153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