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未尽,合理回压》2014/05/30
(2014-06-17 08:08:22)
标签:
股票 |
分类: 证券市场评论 |
提示:大指指数低点上行非推动,寓示未来反弹空间不大;小指数5月16日低点上行貌似推动,但上行初段有结束就象,未来出现针对下方上跳空缺口的合理回压可以预期。但市场目前资金有向成长股迁徙就象,市场反弹结构仍然未尽。
上周我们对权重股的预期显然是有问题的,在多重制度性利好推出之后,市场在权重股方向的反应很平台,这令我们反思当前的市场状态,应该还是与资金供给量有关系。实质上,宏观上始终处于收缩状态,总理与央行的再度表态,令货币供应方向的适度放松预期落空。因此,耗费资金量大的权重高流动性品种,尽管已经处于低市盈状态,但仍然不能引起场外资金的兴趣。这种现象反映到大指数上,即是无序的低量反弹。而且,在大小指数无法形成合力上行之时,对市场的做多人气必然是有影响的。从市场的交投看,机构们在市场无法提供趋势性套利机会时,转而向题材股中寻找机会的更多。从而导致了市场仅有部位题材股超预期炒作,以及部分成长股合流小幅做多,对市场整体并无太多的助益。
严格地讲,自2009年股改之后的国有股解禁大量流通开始,市场的二元性越来越明显,尤其是2011年以后,国内经济明显出现周期性行业的整体衰退,以至于大量的资金从权重周期股中溢出,转而向中小成长股迁徙,造成了大小指数波动节律难以出现同步的现象。宏观经济上固定资产投资热度不减,令大量的社会资金沉淀在低效的地产方向,使得市场出现缺乏新增资金的现象。如此一来,市场溢出的资金令市场的总市值不断下降,导致大指数方向始终难以出现令人兴奋的行情。而就目前看,国家高层对宏观经济调结构的力度不减,必然会导致全社会出现明显的通缩现象,在滞涨到通缩的过渡期中,金融体系的造币能力受到极大的抵制,社会的流动活钱总量的减少,必然会导致证券市场缺乏新增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利率市场化改革,企业的间接融资成本抬高,令企业需求端对资金的需求欲望减弱,资金从银行体系的表外向表内回流,也会使得权重金融股群体的整体利润率下滑,从而在大指数方向缺乏做多动力。
去年的6月中下旬,市场急速的下行还是令人记忆犹新。人们对市场中惨痛的教训或许不是特别敏感,但机构策略规划者却不会淡忘。每年年中,是一个重要的资金结算时点。而这些年发行的各种债,在二季度末到期的量往往会比年末还多。所以,此时的机构不主动发动行情,是有着时点上行考量。观察目标的银行拆借利率走向,以及此前对非标债的处置情况,今年6月末出现去年那样的场景的可能性小。但是,国内已经压到低位的金融市场或许不出问题,并不能排除国际上不出现问题的可能。我们毫不掩饰对6月关键时点,国际金融格局可能出现问题的担忧。因此,反映到市场的分析判断以及操作层面,我们会更多一分谨慎,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几周,只将市场定义为短期反弹的原因。
确切的讲,其实市场还不能叫短期反弹,更准确地表述,它只是一个结构性反弹。受制于新增资金不足,以及人们对IPO增量的担忧。市场的存量资金,恐怕也只能在小指数所涵盖的群体方向,寻找一些波动套利行情。这里面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是区域政策性支持的题材类群体的反弹,比如新丝路的新疆国企类群体的反弹,以及京津冀同城化类的反弹;另一方向,则是并购题材类的短期吸睛之作,以及中美网络安全斗争上的朱格拉周期软硬件更新题材。这样的市场环境,所表现在指数群体上,必然会出现小指数领涨市场的短期现象。
如果说,此前的市场调整,是由小指数涵盖群体的整体回调所表现出来的市场总体风险。那么,自5月16日之后,小指数已经由领跌指数转变为领涨指数,这时对市场的走势性质的定义,则从下行调整转变成上行反弹。跌时看领跌,涨时看领涨,这句话的意义在于判断二元性的市场,大、小指数间交替波动时,由同步下行到转向反弹时的时点判断。5月16日当日用轮中轮所给出的小指数节点的判断,在其后的走势被验证为那个节点即是一个重要的点。而所不同的是,那个节点的时间结构并没有完成。由于小指数在5月16日之后的上行结构,途中出现了三个小跳空缺口没有回补,这令我们担心,其后的走势或者会在第一上行段结束之后,出现一次同级的回压。尽管小指数在5月16日低点之后,出现的波动结构有貌似推动上行的性质,但是,在其短周期结构第一上行段走尽之后(以短周期顶背离为判断),必然会有一次同级回压。虽然我们知道这样的回压并不代表风险,假如此前的貌似低点上行推动,确实是个上行推动。那么,合理的预期后面应该有个回撤动作,或者悲观一点的预期,会以第二个上跳空缺口回试为目标。但这里面会有不确定性,如果做多机构并不认为后面是市场机会,这个位置拉高的个股必然会涨得急,急切的上行并非是为了长期空间,更可能的是为了在预期风险来临之前尽快地做出差价。如果是这样,则非合理的预期是仅作最近一个缺口的回试动作,并不给后来者留太多的机会。但在操作层面,在市场整体并不是很乐观的环境之中,我们仍然觉得作合理预期,可能会更靠谱些,这样,至少不至于令你的仓位因过于乐观而变得太重。本来就是个结构性的反弹机会,你必须明了,这种机会只是让你用来降低原有的持仓之持有成本,而不是开新仓全力做多的时段。
其实,小指数涵盖的群体中,有很多个股从三月初开始下调,到4月28日时就已经出现极度缩量的低点了,其后的成交量低迷期一直持续到5月16日小指数创业板指数出现低位节点,但其股价已经率先抬高,并伴随着成交量小幅放大。我们注意到,这类的品种,多是未来前景看好,并属于社会发展洪流推动的方向。而极度的缩量,意味着抛压已经极轻。我们注意到,这类的品种多是面临业绩即将释放的成长股。其共同的特征是,筹码的稳定性比较好,且动作在其中的机构,并未在调整过程中出现大面积减轻。我们判断后续的市场其实机会并不多,热点式的题材股的炒作,多少有在市场低迷期,极尽所能地表现其吸睛能力。而市场真正的套利机会,则在小指数所涵盖的真实成长股中。对于小指数的运行格局,自调整至今我一直是同样的态度,它们是会有一个中等级次的调整,但调整之后,仍然会恢复上行。而且,在1230一带的密集峰一旦收复,则它即便不是新生的上行推动,至少也是一个与2月25日至5月16日下行段同级的B段上行。并且,从其调整幅度看,后面这个不管是新生上行推动还是同级B段的上行段,是可以提供套利机会的可操作段。只不过当下的市场形势并不是很好,所以,在仓位的控制上,可能还是以小仓本股套利为主要策略。因为,从大的市场格局讲,我们认为这个位置,将其当作B段上行反弹结构操作,会更有利于保护本金。
正因上述的分析,我们认为就目前看,小指数的合理回撤更应该看作机会而不应该看作风险。如果准备在成长股方向上小仓位布单套利,在下周二左右可能会有机会。但从市场的总体格局讲,我们并不认为市场的大的机会。以目前的大指数波动结构看,它是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涨也涨不动,跌也跌不深。如果没有一次反弹,它也跌不一去。如果有一次反弹,受资金层面的制约它也涨不了多远,除非是再有实质性的货币政策利好支持,但其实这种预期在总理与央行的表态之后,已经变得不那么贴合实际。对于未来市场的中长期预期,我们在去年已经今年初作策略分析时已经讲过了,应该待三季度末才可会不会出现由超跌权重股引导的结构性反弹,在此前出现这样的行情机率还是比较小。无论是中金还是国泰的多头观点,你听听就行了,其实本不用假装相信,它们所预期的逻辑可以说并不成立。
Sul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