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说民生银行与几个重要权重股结构

(2013-03-19 15:20:29)
标签:

股票

分类: 波动原理

特别声明:本文所提及股票,只是为了说明它们的波动结构与推论,并非推荐股票。在我看来,这并不是现阶段套利的好标的,只是它们的状态与市场的走势有很大的相关性。请诸位看官详察。

 

前面民生银行春节前高点下行时,我们讨论过那是个某4修正结构,而当时的大量是集中在春节前两天,那两根大量,是后续调整的短期压力区。其后,安信录音门事件曝出后,银行板块遭大量套利资金减持,致使大指数一路调整。但是,请注意下图标识。

再说民生银行与几个重要权重股结构

2月26日民生放出阶段最大量,但这个量不是在高点,而是在阶段次低位。这些资金的回补,应该与民生本身发行200亿可转债有直接的关系。

假设一下,如果大级别集团资金在这个位置进去,应该是冲着可转债套利为目的。以其可转债的发行条件看,是个低风险套利。尤其是现货与可转债联动,在套利方向风险可控且亦于与通过现货影响可转债市价。

注意一下图中筹码分布,下方的筹码几无松动,表明上面高点之处的减仓行为,是短多套利盘行为。而2月26日大量,必有回补。另外,脑黄金那主博客上鼓励刘家兄弟认购可转债,刘家兄弟是通过银行贷款实施的。

以波动结构论,既然此前假设高点下行是某4修正,则此修正之后必有末段上行推动,以合理的预期,创出新高是正常结果。而高点之处,是未背离的,它也支撑未来市价再创新的推论。

 

问题是,如果民生银行创出新高,市场会怎样?(哪怕它只是如平安银行一样创新高)

 

另一个,是指标股广发证券,注意它,是因目前它是左右深成指最有人气的指标股。

先看一下大结构

再说民生银行与几个重要权重股结构

广发证券,前级大级别的推动实在是太大了,这是重组红利。从整个上行推动段的空间与时间看,很显然相对于这样的暴涨,所需的同级平台整理的时间,要比低点到高点的半径长得多。所以,A点的假设正是因为时间不够,不成比例的调整时间,是激不起新的推动结构。

但是,这并不妨碍机构的套利。A点的日期是2012年1月6日,那里起来的是一波市场的整体反弹行情,以其低点上行非推动看,后面的上行只能是B段结构上行的某一段。2012年8月29日是次低点,这个时点是全市场打破“钻石底”恐慌的时候。但是它放量上行,有很大的稳定市场作用。再其后,是2012年9月初市场主流资金开始以估值评估市场并在蓝筹股中布仓的时候。它领先于其它蓝筹股上行,10月22日之后,市场进入末段恐慌性下跌,它的二次回压没有创出新低。11月30日打出低点之后,它是12月4日之后推动市场反弹的主要动力之一。

但请注意一下,在整个金融板块的上行行情中,它的表现并不突出,增量资金进场确是明显。这里面的推动力应该来源于限售股解禁,而我们发现在限售股解禁当日,竟然没有放出量来。从筹码分布的角度看,筹码的锁定程度不错。即使是1月29与2月1日两根最大量,亦是进量大于出量。从波动动作看,这是对2012年5至6月平台的套牢盘的换手。而目前的密集峰值在15.17,能不能越过我不知道。

但这里面有个推论,即是多结构上作推论。如果去年11月30日低点,是前级结构的B-c段上行,那么,现在应该是在B-c段中的主升初段之后的同级回压段中。若将此同级回压,视为扩张平台型整理,则3-3-3结构的回落已经到了结构的末端。

再从更细的结构看一下

再说民生银行与几个重要权重股结构

你再注意一下今天的分时走势,还不明白?其实一切都已经了然了。

 

 

前一篇文字,说大指数调整后面至多是个情绪化的楔型,两到三天内会有个变化。这种情绪化,可以从这两天的市场气氛感受到,骂声多了,诿过的人多了。本来说过,大指数如果继续下压,必然会影响到小指数涵盖的群体,难不成还得我扯着告诉你小票要跌了?小指数这里作个同级某II不正常吗?

如果上面两个特定的指标股你看明白了,那么,还有一个保险群体的指标股你也自己看看,结构的细节以及未来的波动方向,你就能明白我能挂出来的每篇文字,都不是随便无逻辑的瞎讲。

 

sulon  2013/3/19  16:25

 

PS:查了一下,广发证券2月21日限售股解禁,从2月21日到3月19日,通过大宗交易平台交易的只有3月6日的24.5万股,金额381.46万元,是机构间的倒手。证明解禁后,无大量筹码溢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