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希望在天际中闪烁
一颗微星照亮天空
整个大地
都在迎接一个崭新的黎明
一个无声的愿望在大洋上浮现
那变幻莫测的风
在树林间低语
猜忌之塔逐渐奔溃瓦解
· · · · · ·
这终将过去
当一个新生命诞生的时候
! (部分中译歌词)
“当婴儿降生时”(When a child is
born)是一首介乎于通俗(民歌)和宗教音乐之间的歌曲,它原本是阿根廷电影“人狼之恋”的主题曲,由当时非常走红的乡村歌王约翰尼·
马蒂斯(Juhnny
Mathis)演唱,该主题曲恢弘大气且气势磅礴,后来被无数次地改编成单曲或童声合唱,包括排箫和小号在内的单曲演奏曾经在许多国家的演唱会上引起过轰动,由于歌曲的主旋律渗融进了浓浓的宗教元素,所以在每年圣诞节来临的当月,这首曲子的收听(收视)率以及单曲唱片的市场销售率会呈现强势往上的状态并维持一段时间的历久不衰!
“当婴儿降生时”这首曲子尽管是从电影“人狼之恋”的主题曲改编而来,如追本溯源,该主题音乐则是来自西班牙的的一首叫"Soleado"(晴朗)的民歌,至于后来为什么这首改编曲会与宗教音乐挂上了钩,在欧美乐界始终是一个谜,至今没有人能解释清楚,不过说起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的关系,有一个事实就是自欧洲中世纪以来,宗教礼拜音乐与世俗音乐并存了很长一段时间,世俗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曾不断吸收和借鉴了宗教音乐所表现出的那种舒缓安详,庄重纯净的音乐风格,后来随着欧洲文艺复兴浪潮的兴起,包括世俗音乐在内的各种早期单声部音乐都已经不能够满足与诗歌、舞蹈的融合,尤其是教堂唱诗班重新兴起后,复调音乐已成为了礼拜、朝圣等宗教活动中的不可或缺,所以,在(唱诗班)合唱艺术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宗教礼乐、祈祷诗文伴奏
· · · · · ·等纯宗教音乐在人文主义精神的感召下,特别是通过宗教改革的激烈碰撞,纷纷加入到了复调音乐的行列中来,这时,相对独立的世俗音乐也就顺势脱离了宗教音乐的束缚并逐渐地发展了起来。
说起“当婴儿降生时”这首歌曲,不得不说到一位著名的古典、流行跨界女高音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1960年8月14日她出生在英国一个叫伯肯斯特德(Birkenstead)的小镇,13岁起便参与了音乐剧的演出,1980年,20岁的莎拉·布莱曼参与了韦伯(Andrew
Lioyd
Webber)音乐剧“猫”的演出,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也得到了韦伯的高度欣赏,后来两人互生情愫,结为了夫妇,1988年,莎拉·布莱曼凭借音乐剧“歌剧魅影”登上了百老汇的舞台并取得了惊人的成绩,然而,它与韦伯的婚姻也在此时走到了尽头,在这之后,莎拉·布莱曼曾搭档意大利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演唱了跨界名曲“告别时刻”(Time
to say
Goodbye),通过创下超过1500万张的单曲全球销售记录,以雷霆万均之势,横扫了欧美古典、流行跨界领域的不景气态势,从而成就了一曲旷世音乐神话。
“当婴儿降生时”这首歌曲的属性系美声通俗唱法,由于莎拉·布莱曼有着深厚的美声跨界功底,所以由她来演唱这首歌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属于水到渠成的选择,莎拉·
布莱曼柔美的声线结合宽阔的音域,不仅在嗓音的变化上充满了情感,而且在演唱的技巧上也有多样化的表现,在应对美声的高音和通俗的中、低音时收放自如,不仅给听众带来自然、随意和亲切的感觉,最令人惊讶的是莎拉·布莱曼在驾驭、演唱这首跨界歌曲的时侯,能够从容地把歌曲旋律中蕴含着的特定弥撒元素给表现出来,从而给听众带来了静谧与至洁的圣诞气氛,以至于一些音乐爱好者为了给这首歌曲赋予完整的宗教寓意,有时也就直接称呼歌名为“圣婴降临”!
在离开百老汇音乐剧舞台后,莎拉· 布莱曼开始了对其个人音乐事业的追求,
作为一名自由歌手,她可以游走于包括音乐剧在内的各类音乐形态之间,尽管她演唱的歌曲多到了令人瞠目的状况,但这首跨界美声、通俗并融合进了宗教元素的歌曲绝对获得了乐界和音乐爱好者的青睐和一致好评,除了“告别时刻”被誉为跨界的天花板外,这首“当婴儿降生时”也被欧美乐界定为了跨界多元化融合的标杆,笔者以为:随着音乐市场的需求,这种不断借鉴融合的过程,对于新兴音乐的发展和艺术形式的呈现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
注1: 为莎拉
布莱曼演唱伴奏的为“维也纳交响乐团”。
注2:本篇选用的图片均下载自网络,谨致谢原作者。
2023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