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思之一: "话多的孩子英文好"
小伟今年三岁多了,
爸妈从小就念些英文故事给他听,他也爱听,可是到现在从他口中讲出来的英文,却没有多少. 小伟的家长需要担心吗?
"话多的孩子英文好", 可能很多人有这种刻版印象. 仔细想想, 这话的背后,隐射的意思是
"话不多的孩子,英文就不好." 如果您也有这种印象,请给自己一次省思的机会,
看看外语学习研究的新发现与幼儿语言发展专家
的见解.
外语学习的过程: silent period
沉默不语期
美国语言听说发展协会 American
Spe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 明确指出, 母语不是英文的孩子初学英文, 会经过一个阶段叫
silent period, 这时候,孩子的注意力放在努力听懂并理解一个新的语言上.
孩子的不语,在这个阶段,就好像大人刚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旅行,他们不都也是张大了眼睛,注意观察周遭的一切,
话不多吗? 越小的孩子, 不语静默的时间越长.
大一点的孩子静默不语的时间,可能从几个礼拜到数个月.
若是学前的孩子,这段沉默期可能长达一年或更久.不知情的家长,若太急噪硬逼孩子讲话,反而有害语言发展.
所谓"牙牙学语", 人类学语言,哪个不是从单音到单字,从单字到更多字,更多字到最后成句,结果还滔滔不绝,讲个不停,让人嫌烦.
话虽如此,可是不少台湾学英语的大人,自己学英文的经验里就从没走出单字族的阶段,
所以面对自己的孩子学英文,很担心孩子会沦落到自己的多年学英文的窘境,而心急小孩要赶快说句子,不能一直停在单字的阶段.
这个想法,无可厚非.
不合理的期望
但是家长要知道,美国语言听说发展协会幼儿语言发展专家观察到两岁孩子,他们句子的长度多在两个字左右如:
Daddy go. 四岁的孩子,平均句子的长度也在四个字左右.
从单字到两个字,再慢慢发展到四个字. 而这四个字组成的句子,还不见得是句句吻合完整语法的句子. 一般说来,
,孩子所能了解的,比他们用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多得多. 所以不要怕跟孩子说话...他们能懂,但还不会说.
同时,一般说来,女孩比男孩在语言沟通能力上发展得较快,有男孩的家长要有耐心.
每个孩子语言发展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专家建议,不要用别的孩子来衡量自己的孩子.
家长若对幼儿母语发展阶段有正确的认识,就不会对孩子的英文表现有不合理的期望. 试问,
明智的家长会要求在台湾学英文的小孩的学习成果表现要快过以英语为母语的小孩的学习速度吗?
许多家长自己学英文的窘境,是因为过去没有好的模仿对象,然后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消化语法,从两个字进步到更多字的阶段需要时间,如果勉强死记背诵,造成太多压力,最后当然无法流畅表达.
孩子语言发展,需要 model, 需要范例,看别人怎么说,慢慢自己就会说了. 如果在学语言的过程中,没有模仿的对象,
孩子语言的进步就有限. 所以家长若要问: 为甚么我的孩子话不多? 不如先问问,家长输入到孩子脑中的语言有多少?
在要孩子开口之前,家长灌溉了多少语音的数据? 希望孩子开口说英文,家长给了孩子多少听英文的机会?
要马儿跑,又不叫马儿吃草?
先撇开英语学习,一般幼儿母语发展过程中,可能家长有以下这类印象: 如果孩子说: 饭饭,
(可能饭字都没说准,变成了"换")表示:他要吃饭的意思,家长会示范: 小伟要吃饭了. 饭很好吃. 妈妈也要吃饭了.
虽然孩子都没有重复妈妈讲的话,甚至好一阵子,小伟还是说: 饭饭. 可是妈妈仍然继续示范正确的语言.
把这个情景放到英语的学习上,如果孩子说: juice, 可能他一开始说成了 doose,
家长就会担心,英语发音有错误,要不要赶快纠正? 还是不要他再说 doose 了? 一碰到英文,神经特别紧绷,简直乱了手脚,
其实没有必要.
为甚么不用对待母语的方式,一样示范: You want more juice. I like juice too. Here's
some juice. 孩子不需要重复家长讲的话.家长只要很自然地示范, 让孩子有听的机会,
孩子身边就有模仿的对象,进步就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