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去Stanford计算全奖博士!感谢世毕盟!

(2022-07-26 10:51:00)
分类: 成功案例
我去Stanford计算全奖博士!感谢世毕盟!

基本背景:

学校与专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少院  

申请方向:计算机视觉

GPA:4.06/4.3

T:108

G:333

offer:

Stanford CS PhD

CMU MSML

CMU MSCV

今天跟大家从我自己的经历出发介绍一下我申请的过程,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首先我介绍一下我的背景情况。

我是科大少院计算机方向大四的学生,前三年的绩点为4.06,学院中计算机方向排名第一,于大二和大三获得了国奖。

我的托福成绩为108,GRE成绩为333。我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计算机视觉。我从大二下学期联系了张兰老师加入校内的实验室,尝试进行一些科研工作,在大三暑假申请了斯坦福的UGVR项目,进行了脸部建模方面的研究。在大四开始我在北京的MSRA实习,做视觉和图片分割方向的研究,以一作身份投了一篇CVPR。

我在大二下学期跟世毕盟联系准备这方面的工作,在这个申请季我获得了Stanford的Phd以及CMU的MSML和MSCV的offer。

1. 硕博之间如何选择?CS PhD方向选择?

硕士和博士的选择主要还是从个人的兴趣和未来规划出发。在尝试做一些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自己是否希望未来想往教职的方向发展,或者自己是否喜欢做科研的感觉。如果希望未来能继续从事研究的工作,肯定博士是更好的选择。当然,计算机本身作为一个和industry结合很多的学科,其实无论硕士还是博士都可以在教职之外找到非常匹配的工作的机会,因此其实这两个选择未来都可以在工业界有很好的发展。如果没有办法很快决定,可能在申请时也可以同时申请两种学位,最后再根据具体的申请结果来考虑更多的因素最终选择,包括未来期望的工作,是否希望留美等等。对于硕士和博士的各种项目,世毕盟都有比较详尽的资料,也可以找到一些之前的学长学姐的申请案例,给大家很多参考。如果暂时没有决定,我们也可以在世毕盟的帮助下对两种学位同时准备申请,mentor也会从他们的经验出发给出很多的参考建议。

PhD的方向方面,就我自己的经历而言,各个学校的PhD申请都是非常激烈的,要想在PhD申请时跳出原先的领域申请另外一个方向需要面临非常大的竞争,在top学校的录取结果中也很少这样的例子。如果希望PhD进入某一个方向,可能需要在暑研的时候就往相关的方向靠拢。就各个方向而言,AI方面的竞争确实会更加激烈一些,可能部分冷门一些的方向的录取会相对简单,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从个人的兴趣出发。

2.   实习与科研如何抉择?

对于大陆的学生而言,就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大部分的同学都更加倾向与进行科研,或者是参与科研类的实习,典型就是在微软亚研院这样的机构实习,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于科大的学生,都可以留意在大三下学期MSRA在科大的实习招生,在大四申请之前还有足够的时间rush一篇paper,补足简历上的一些短板。就PhD而言,科研的经历和Paper是最重要的,而硕士可能也会接受实习方面的经历。无论申请哪一种,暑假期间都还是最好进行暑研的工作,暑研老板的推荐信可能才是对申请最关键的一部分,放弃科研进行不相关的实习可能得不偿失。对于暑研和实习项目的选择,以及如何跟暑研的教授进行套磁,世毕盟都有很多的参考资料。我的暑研UGVR项目相对比较官方,在准备暑研的时候基本按照申请需要的材料都先准备了一次,包括推荐信、简历、文书等等,世毕盟也在这里提供了很多帮助。

3. 做科研的注意事项?提高科研产出的tips?

对于做科研这部分,首先是校内的科研。世毕盟会提供一些校内科研的建议,也会督促大家尽早加入到这边的一些实验室中,这个经历对暑研和硕博的申请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就我个人的经历看,我的校内科研其实都没有走到写paper的阶段,很多时候是跟着学长一起做一些尝试。当然这样的经历对在科研上还没有经验的同学也很重要,听组会这些也有很多的帮助,在暑研的申请是也起到了作用。但是,如果希望在校内就有比较好的科研成果,可能需要了解一下哪个组本科生做科研出成果的事例比较多,可能说明对应的老师更愿意在本科生身上投入时间经历,让你做一些比较独立的project。总的来说,其实做科研还是非常花费时间的,在校内课程的同时,发一篇paper的工作量我觉得还是很繁重的。

相比较而言,在大三暑假和大四全职做科研时的效率就肯定高很多。对我做CV方向而言,这里的实验资源也比之前在校内可以接触到的要多很多,对推进paper是非常关键的。在这种全职状态下,其实一到两个月做出一篇paper是完全有可能的,整体的节奏也非常的快。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实验进展不会那么顺利,会做很多没有效果的尝试,但是科研其实就是通过各种尝试做出来的,很多时候经过大量的实验、调参,会出乎意料地拿到满意的效果。我刚刚在MSRA开始科研的时候对实验的设计总是比较保守,跑的数量比较少,但是要真正走到发paper是需要用足所有资源才能最快速度的做出产出。

4.   如何在多名科研老板和任课老师中决定推荐人的构成?

我的推荐人构成主要是四位,分别是校内的导师,暑研的导师,MSRA实习的导师以及一位课程老师,其中校内导师也联系了实验室大老板发了两封推荐信。这里最关键的肯定还是暑研的推荐信,在申请前需要先联系一下暑研的老师,确认那边可以提供多少封推荐信,并用在最关键的学校。暑研的老板可能会只愿意往比较好的学校送推荐信,这个时候需要用其他的老师的名额来给相对保底的学校送推荐信,我这里就让校内的大老板来送,尽量让推荐信有一些份额。

总的来说,尽量让每一个学校都有一个比较有声望的老板的科研推,一个普通的科研推和一个课程推。由于我自己其实只申请了八所学校,应该是选校比较少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太大的烦恼,对于一些自己比较期望的学校还在三封的要求之外额外交了一封推荐信,用足了这部分的名额。

5.   强推的获取因素与沟通要领

强推对于最终的录取应该非常关键,我自己回看也觉得暑研的老板的推荐应该对录Stanford的PhD有很大的帮助,包括在面试部分也省去了很多挑战。

我的运气其实比较好,暑研的老板非常愿意给学生强推,在之前各届带的学生都获得了很好的offer。这个其实是我在暑研后跟之前的一些学长认识了才了解到的。如果本身对这个有一些期望,也可以打听一下哪个老板比较喜欢发return offer之类的,可能是拿强推的最简单的方法。

在这个之外,世毕盟也有很多其他的经验贴,包括暑研需要怎么和老板沟通,以及最后要用什么样的方式要到强推。我自己的经验可能也是在暑研期间多跟老板联系,留下比较好的印象,同时也跟实验室的学长学姐多认识,因为推荐信最后很可能也是有学长学姐先起稿。能在暑研时就拿到return offer当然最好,但即使没有,也可以在申请选校时跟之前的老板联系,问一些选校的意见,然后比较顺其自然的要到推荐。我自己因为申请时正好也有论文的ddl,所以拖得比较迟,如果可以还是最好尽早开始这方面的联系。

我分享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一些,感谢世毕盟对我申请的帮助,也祝大家心想事成,都能顺利拿到心仪的offer。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