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申请
本科院校:宁波诺丁汉大学
本科专业:经济学
GPA: 3.58 (WES)
TOEFL:108 (R26+L30+S27+W25)
GRE: 321(155+166+3.5)
科研四段+实习两段+非正式发表刊物一篇
申请情况:
Admission: UChicago MSCAPP, CMU MSPPM+DA, UCL
MPP
关于时间安排
在上大学之前我就有去美国读研的打算,因此各个方面的准备都比较早。
在大一我就跟世毕盟签约,这么早签约也是想早早开始规划大学四年的生活,早规划早准备,
utilize我的大学四年。同时,大一的学业压力还没那么重,我就积极参加了各种而
样的活动,那时候试错成本还算比较低,可以多尝试自己喜欢的方向,多多了解才能尽量不留遗憾,学习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具体来说,我加入了经济学生联合会,这是经济学院的学生和前辈认识的好平台,也正是因为当时在部门里表现比较出色,学姐把我引荐给了经济学院的教授做RA,在大一就收获了我的第一份和经济&贸易相关的研究经历,只不过这时候的研究还很简单(只是统计数据,发发问卷之类的),接触不到很核心的内容,这很正常因为大一的知识基础还很薄弱,但是尽早开始的科研经历为我之后求职及申请其他科研带来了很好的基础。
除了经济相关的经历,大一我还凭着自己的兴趣(教育)成功申请到了一个国际暑校的TA职位,在大一暑假就前往韩国外国语大学担任了一个月的微观经济学及商业战略的助教,认识到了美国名校的教授并和他们一直保持着联系。韩国的实习结束后,我又只身前往泰国的联合国亚太总部,参加了UNDP
联合国亚太青年交流计划(APYE),在热带的阳光里度过了大学四年里最自由的两个星期。其中的一个星期我在泰国的村庄度过。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几段经历,都在默默影响着我未来的选择。
大二的时候是我大学四年失误最大的一年,本着“生活里不应该只有学习”的态度,我的GPA掉得非常难看(为此我非常后悔,也建议大家在上学的时候一定一定全心全意刷高分,考完试再去“体会生活”lol,因为在最后申请时GPA可以说是必须要过的门槛,如果只是因为GPA不够而和很多好项目失之交臂,那非常可惜)。谈到体会生活,大二上学期我开始了我的第一段申请相关的实习,帮助宁波一家进出口公司运营国际电商平台,同时作为这家公司的翻译前往香港参展,促成企业的订单。大二的暑假我也迎来了第二和第三段科研,其中一段和机器学习/数据分析/政策相关,打开了我未来朝着数据科学发展的新道路。
大三是对我申请至关重要的一年,一开学我就看到了学校一位非常优秀的教授Michele
Geraci(意大利前任经济发展部副部长,之前在宁诺商学院任教)的公开招聘信息,投递了简历,完成了笔试和面试,最终被选入成为Geraci教授的研究助理。在Michele
Geraci教授的严格执教下,这一年里我训练自己勉强能够称为数据分析员。由于Geraci教授的很多发表和言论都会直接对接媒体和政府部门,我们的研究工作需要非常严谨,半年之后原本和我一起进组的伙伴几乎全部选择了离职,当时的我坚信
“只要我能学到东西,不管压力多大我都一定要坚持下来”,也正是因为我的坚持,在后半年里我被升为了学校研究团队的leader,
最后也拿到了Geraci教授的推荐信(对我的申请非常重要)。
大三这一年,我为了弥补大二烂透了的GPA,
也努力让自己的GPA有了提升,兼顾了学业和研究工作的我最终还是病倒了…(大家在好好学习的同时一定要多多健身!注意身体!)不过好在结果是好的,大三的暑假养好病后我去了兴业证券子公司兴证投资股权融资部门实习,这段实习也丰富了我对资本市场和投资的了解,弥补了我除了经济和贸易外的知识空缺。这个暑假,我还被选为学校代表参与了中国联合国协会组织的国际公务员培训,进一步了解了国际组织和中国外交,接触了众多的外交大使和国际组织的工作人员后,我更加坚定了学习公共政策的决心。
大四上学期是疯狂考标化的时间,非常痛苦,压力很大。我大一有裸考过托福96分,所以一直都觉得只要再学一学就能做到小分26+(之前为了申请教育相关专业的小分要求),然而我大四直到12.20才考出108的成绩用于申请,这个时间实际上已经错过了很多第一第二轮的申请,非常赶,留给打磨文书的时间也不多,所以强烈建议大家一定在大四开始前考完标化,这样可以在“第几轮交申请”
这个问题上有选择权,文书也能更好地打磨。GRE我也考了三次,直到十月底才出了可以交的分数……但事实上我这么赶的标化准备时间都是我拖延症造成的…还是建议大家集中火力重点突破,不要像我拖到最后。
选校
我一直喜欢说一句话“曾经的我决定了现在和将来的我”,大学三年所经历的一切都或多或少影响着我的选择,比如我在参与了几次支援教育和助教工作,同时也参与了几次数据分析科研工作后,比较下来发现自己还是更喜欢量化分析,喜欢用数据说故事的感觉,几次联合国和政府间的活动也让我越发想要学习公共政策方向,这一切的综合结果使我放弃了大一决定的申请方向,决定还是冲一冲MPP+DS。选校方向我只有MPP+DS和Education
Policy两个方向近10个项目,但最后由于一些考虑(总觉得一些纯文科的专业即使录取了也不会想上,写文书也很繁琐hhh),实际上只交了5个申请,基本都是难度很高的STEM;这一点非常不赞成大家效仿,因为在等offer的过程会非常痛苦,建议大家先用略生涩的文书递交保底项目,起码能有学上了后等别的offer就不会压力太大。
选校的时候我深刻感受到GPA的重要性哈哈,即使自己有很好的科研和大牛的强推,处于劣势的GPA也让我跟一些更好的项目失之交臂,基本无法过别人的第一道门槛,还是有点遗憾的。当然,很少有人的申请是完全完美的,有点遗憾也很正常~
一些注意事项
(1)标化在大四之前考出
(2)大学三年的GPA都很重要,不要因为GPA跟一些名校失之交臂
(3)即使标化/文书没有完美,也可以先交一些保底校,这会大大减小等offer时的压力
(4)申请时比较重要的是大学三年的经历和你申请项目的“相关性”,并不是实习科研越多越好,在最后申请时,很多经历都会被删掉(因为不相关),所以如果能尽早确定一个申请的方向还是很好的,这样前三年的时间就可以围绕这个方向做事情,最后在申请时才能讲一个好故事。
About世毕盟(GGU)
世毕盟的老师们回复都很及时,我的Mentor也是我最终去向的MSCAPP的学姐,她清楚知道学校想要的是什么,能帮我很好地讲有逻辑的故事,很耐心,负责。Cue流程的培训师姐姐陪伴了我四年,期间每次我的问题都能做到事事有回应,很耐心,非常感谢。(最后还要感谢我的第一任mentor杜老师,虽然最后没有坚持在做教育的路上,但杜老师也是一个非常非常负责,回答问题也很细致,总之非常感谢各位老师付出的一切!)
祝大家都能去到最合适的地方,也相信一切都
有最好的安排。
GPA一度谷底,到芝大王牌offer,神仙颜值学姐的经验分享
背景与申请
本科院校:宁波诺丁汉大学
本科专业:经济学
GPA: 3.58 (WES)
TOEFL:108 (R26+L30+S27+W25)
GRE: 321(155+166+3.5)
科研四段+实习两段+非正式发表刊物一篇
申请情况:
Admission: UChicago MSCAPP, CMU MSPPM+DA, UCL MPP
关于时间安排
在上大学之前我就有去美国读研的打算,因此各个方面的准备都比较早。
在大一我就跟世毕盟签约,这么早签约也是想早早开始规划大学四年的生活,早规划早准备, utilize我的大学四年。同时,大一的学业压力还没那么重,我就积极参加了各种而
样的活动,那时候试错成本还算比较低,可以多尝试自己喜欢的方向,多多了解才能尽量不留遗憾,学习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具体来说,我加入了经济学生联合会,这是经济学院的学生和前辈认识的好平台,也正是因为当时在部门里表现比较出色,学姐把我引荐给了经济学院的教授做RA,在大一就收获了我的第一份和经济&贸易相关的研究经历,只不过这时候的研究还很简单(只是统计数据,发发问卷之类的),接触不到很核心的内容,这很正常因为大一的知识基础还很薄弱,但是尽早开始的科研经历为我之后求职及申请其他科研带来了很好的基础。
除了经济相关的经历,大一我还凭着自己的兴趣(教育)成功申请到了一个国际暑校的TA职位,在大一暑假就前往韩国外国语大学担任了一个月的微观经济学及商业战略的助教,认识到了美国名校的教授并和他们一直保持着联系。韩国的实习结束后,我又只身前往泰国的联合国亚太总部,参加了UNDP 联合国亚太青年交流计划(APYE),在热带的阳光里度过了大学四年里最自由的两个星期。其中的一个星期我在泰国的村庄度过。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几段经历,都在默默影响着我未来的选择。
大二的时候是我大学四年失误最大的一年,本着“生活里不应该只有学习”的态度,我的GPA掉得非常难看(为此我非常后悔,也建议大家在上学的时候一定一定全心全意刷高分,考完试再去“体会生活”lol,因为在最后申请时GPA可以说是必须要过的门槛,如果只是因为GPA不够而和很多好项目失之交臂,那非常可惜)。谈到体会生活,大二上学期我开始了我的第一段申请相关的实习,帮助宁波一家进出口公司运营国际电商平台,同时作为这家公司的翻译前往香港参展,促成企业的订单。大二的暑假我也迎来了第二和第三段科研,其中一段和机器学习/数据分析/政策相关,打开了我未来朝着数据科学发展的新道路。
大三是对我申请至关重要的一年,一开学我就看到了学校一位非常优秀的教授Michele Geraci(意大利前任经济发展部副部长,之前在宁诺商学院任教)的公开招聘信息,投递了简历,完成了笔试和面试,最终被选入成为Geraci教授的研究助理。在Michele Geraci教授的严格执教下,这一年里我训练自己勉强能够称为数据分析员。由于Geraci教授的很多发表和言论都会直接对接媒体和政府部门,我们的研究工作需要非常严谨,半年之后原本和我一起进组的伙伴几乎全部选择了离职,当时的我坚信 “只要我能学到东西,不管压力多大我都一定要坚持下来”,也正是因为我的坚持,在后半年里我被升为了学校研究团队的leader, 最后也拿到了Geraci教授的推荐信(对我的申请非常重要)。
大三这一年,我为了弥补大二烂透了的GPA, 也努力让自己的GPA有了提升,兼顾了学业和研究工作的我最终还是病倒了…(大家在好好学习的同时一定要多多健身!注意身体!)不过好在结果是好的,大三的暑假养好病后我去了兴业证券子公司兴证投资股权融资部门实习,这段实习也丰富了我对资本市场和投资的了解,弥补了我除了经济和贸易外的知识空缺。这个暑假,我还被选为学校代表参与了中国联合国协会组织的国际公务员培训,进一步了解了国际组织和中国外交,接触了众多的外交大使和国际组织的工作人员后,我更加坚定了学习公共政策的决心。
大四上学期是疯狂考标化的时间,非常痛苦,压力很大。我大一有裸考过托福96分,所以一直都觉得只要再学一学就能做到小分26+(之前为了申请教育相关专业的小分要求),然而我大四直到12.20才考出108的成绩用于申请,这个时间实际上已经错过了很多第一第二轮的申请,非常赶,留给打磨文书的时间也不多,所以强烈建议大家一定在大四开始前考完标化,这样可以在“第几轮交申请” 这个问题上有选择权,文书也能更好地打磨。GRE我也考了三次,直到十月底才出了可以交的分数……但事实上我这么赶的标化准备时间都是我拖延症造成的…还是建议大家集中火力重点突破,不要像我拖到最后。
选校
我一直喜欢说一句话“曾经的我决定了现在和将来的我”,大学三年所经历的一切都或多或少影响着我的选择,比如我在参与了几次支援教育和助教工作,同时也参与了几次数据分析科研工作后,比较下来发现自己还是更喜欢量化分析,喜欢用数据说故事的感觉,几次联合国和政府间的活动也让我越发想要学习公共政策方向,这一切的综合结果使我放弃了大一决定的申请方向,决定还是冲一冲MPP+DS。选校方向我只有MPP+DS和Education Policy两个方向近10个项目,但最后由于一些考虑(总觉得一些纯文科的专业即使录取了也不会想上,写文书也很繁琐hhh),实际上只交了5个申请,基本都是难度很高的STEM;这一点非常不赞成大家效仿,因为在等offer的过程会非常痛苦,建议大家先用略生涩的文书递交保底项目,起码能有学上了后等别的offer就不会压力太大。
选校的时候我深刻感受到GPA的重要性哈哈,即使自己有很好的科研和大牛的强推,处于劣势的GPA也让我跟一些更好的项目失之交臂,基本无法过别人的第一道门槛,还是有点遗憾的。当然,很少有人的申请是完全完美的,有点遗憾也很正常~
一些注意事项
(1)标化在大四之前考出
(2)大学三年的GPA都很重要,不要因为GPA跟一些名校失之交臂
(3)即使标化/文书没有完美,也可以先交一些保底校,这会大大减小等offer时的压力
(4)申请时比较重要的是大学三年的经历和你申请项目的“相关性”,并不是实习科研越多越好,在最后申请时,很多经历都会被删掉(因为不相关),所以如果能尽早确定一个申请的方向还是很好的,这样前三年的时间就可以围绕这个方向做事情,最后在申请时才能讲一个好故事。
About世毕盟(GGU)
世毕盟的老师们回复都很及时,我的Mentor也是我最终去向的MSCAPP的学姐,她清楚知道学校想要的是什么,能帮我很好地讲有逻辑的故事,很耐心,负责。Cue流程的培训师姐姐陪伴了我四年,期间每次我的问题都能做到事事有回应,很耐心,非常感谢。(最后还要感谢我的第一任mentor杜老师,虽然最后没有坚持在做教育的路上,但杜老师也是一个非常非常负责,回答问题也很细致,总之非常感谢各位老师付出的一切!)
祝大家都能去到最合适的地方,也相信一切都
有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