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颠倒的三天面试Stanford的八个教授

2022-06-05 14:41:46
标签: 世毕盟 世毕盟教育 世毕盟留学 ggu

个人背景:

专业:北大化学

GPA ranking: 1%

TOEFL: 111 (S23)

GRE: 154+170+3.5

GRE Sub Chemistry: 960, 99%

科研:大三进组,没有文章;Stanford UGVR远程暑研

申请结果:

PhD Offer: Stanford Biomedical Physics, MIT Chemistry, Caltech Chemistry, Northwestern Chemistry, Chicago Chemistry, Cornell Biomedical Engineering, EPFL Chemistry, Scripps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PhD Admission: Cambridge Chemistry.

申请时间线:

2020.3疫情线上听组会

2020.9进组做实验

2020.11申暑研,考了两次TOEFL均不过百

2021.2暑研offer

2021.4 GRE出分

2021.7-8斯坦福UGVR线上

2021.9.1 开始整理学校list、开始看教授

2021.9.3 考TOEFL

2021.9.10 定稿第一版CV,出TOEFL成绩

2021.9.15 开始套磁

2021.10 考GRE sub chemistry、准备推荐信、写PS初稿

2021.11 TOEFL、GRE送分

2021.11.22 本已定稿的PS重新大刀阔斧的改了另一版,两个版本分别提交了一半学校

2021.11.30 卡ddl日子交完网申

2021.12.17 收到第一个和第二个offer

2021.12.19-2022.1.15 陷入杳无音讯羡慕别人offer和面试的失眠期

2022.1.16 陆续收到MIT和Caltech的面试

2022.1月底 收到MIT和Caltech两所梦校的offer

2022.2.4 收到Stanford BMP面试邀请(在被chemistry拒绝了以后)

2022.2.15-17 昼夜颠倒的三天,三个通宵面试了Stanford BMP八个教授 + Caltech virtual visit

2022.2.23 收到Stanford的offer

申请拼图

方向:‌我的本科是化学专业,申请的项目都是Chemistry或者Chemical Biology。根据申请结果和一些committee的反馈来看,我并不那么Chemical Biology,这个领域的PI似乎对我的工作不感冒。在被两个chemistry项目拒绝了以后,我被两位之前联系过的导师捞到了另一个生物医学相关项目的pool,发现那里的faculty真是让我看了走不动道的合适。

科研经历:大三,经历了半年疫情网课重归学校,我匆匆忙忙进入实验室开始做实验。到申请的时候,我有了校内一年半的科研经历,没有文章产出。大三结束后的暑假,我入选了Stanford的UGVR官方暑研项目,跟一位大牛导师。因为疫情没法出国,我联系了本校一位PI,并在本校做了两个月暑研,同样没有完整的产出。‌在大四上申请之前我为自己抱佛脚争取来了两个国内水会的机会,都计划有oral + poster presentation,但是因为疫情延期了。尽管没有文章,我在这一年半中还是‌有自己的小课题和师兄的子课题,因此在申请季九月份,我回顾整理出来了一条清晰的科研思路和完整的科研故事,并画成了一个海报,在套磁的时候伴着CV一起发送给老师。这条思路也成为了我后来写PS时候的主线。

‌套磁:九月初,考完托福,我花了两三周时间把目标学校的faculty list翻了个底朝天,感兴趣的七十位左右PI都发了邮件,交流了研究兴趣问了招不招学生,回复率超过一半,最后和十位PI在申请前约了30 min左右的zoom,对自己准备面试非!常!有!用!‌在给PI讲自己的工作的时候一方面强迫自己提前把面试ppt准备出来,一方面从PI的表情中就能感受出来自己的初稿里哪些让人感兴趣,哪些让人不想听,之后再做调整,因此最终我面试用的PPT和讲稿都是打磨了数十遍的。其中‌两位非常match的PI甚至在我被拒掉了以后把我从另一个pool里捞了上来,非常感动+感谢!‌最终选校列表和保底校也是根据套磁PI的回复率和感兴趣程度定下来的,因此套磁对我的申请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还是坚信一点的是,申请中没有任何两个人是一样的,因此很多人说“套磁无用论”我也并不需要反驳,只是想说,如果看这些文字的你在考虑套不套磁,那我的回答是,套了或者有时间准备套就不要后悔,绝对有用;如果你没时间套或是在申请季还在赶文章或者英语等等,那请相信套磁无用论。总之,这种玄学的东西,做出的选择让自己信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推荐信:国内老板,年轻AP,一年半的科研是在这个组里做的,算是最直接最主要的advisor了,给了很强推;‌国内任课老师,Prof,不是同方向,教授了我三个小班课/荣誉课,在课上有很多presentation,考试分数也很高,强推;‌暑研Stanford老板,非同方向,美国院士大牛,没有直接指导,交流仅限于三次zoom和我认真写的工作汇报,平推;‌暑研国内老板,年轻AP,暑研的直接advisor,强推。事实证明,大牛的平推没什么用,远不如AP的强推有用。所以在考虑推荐信人选的时候,请不要迷恋老师的title。

选择世毕盟

大二下学期是疫情刚刚爆发在家中网课度过的一学期,有更多时间思考人生的我决定要出国读博。然而在那个时候无论是前往陌生的国度这件事还是读PhD这件事对我而言都十分陌生,因此我选择多咨询几个留学机构。我最先联系上的一个机构的coordinator,至今还能想起来她敬业的态度和给我留下的阴影。在和她的沟通中,我无不感觉到各种各样的“晚了”“抓紧”之类的词语。后来一次机会我从学长那里了解到了世毕盟,和鹏哥的第一次聊天中,鹏哥的鼓励和肯定,以及随口而出的英语、成绩、科研的“标线”让我觉得如果专业是一个机构最基本的要求的话,那温暖与换位思考就是我选择世毕盟的最大理由。

我有过两个申请小组,在刚选择世毕盟时我还想着进一个物化组,后来方向改变了以后也换了mentor,有了新的培训师。之前和现在的培训师都十分耐心和细心,在各种事务的协调上总是督促着我推着我做进度。两位mentor都是来自六大的PhD在读学生(现今都已经到了毕业的时间),在选校、写文书和模拟面试中都给了我非常多中肯的建议。在此一并感谢你们!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