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背景:
复旦数学系 总GPA 3.7+ 专业GPA 3.8
托福 100+(23)GRE 325+(170)
AD: MIT MFin (18 months) ; Columbia MFE ; UCB IEOR FinTech ;
Chicago Stat MS (25% 奖) ; NYU 金数
Rej: Princeton MFin ; CMU MSCF ; Cornell MFE
WL: UCB MFE
Withdraw: Columbia 金数 ;
去向:MIT MFin
会说点内心的建议,可能对于金工金数申请上不太全面但是我自己的见解。
关于留学
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想要出国留学?紧接着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是读一个金融工程的Master?诚然,本院的教授曾说希望我留在复旦读一个概率/统计/随机方向的博士,我的父母也鼓励我可以试着考虑一下再深造几年不用急着工作。说实话,读Master还是Phd,留在复旦、去往北京抑或是出国是我进大学后花很长时间思索的一个问题。我所得到的答案是,我一直对全新的事物抱有热忱与期待,想去往更高的平台体味不同文化下的教育氛围而不是安于现状,所以我选择了出国;我喜欢不那么“纯粹”的研究,Quant这个行业在我的亲身体验后,是一个能够将我所学应用于Problem
solving中,带有研究色彩同时又在时刻进行推动竞争与自我迭代的事物。这个方向的工作充满了研究感、竞争感、创造力,充满了各个领域的佼佼者,在国内金融市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使我选择了这个方向。我觉得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适合的未来,重要是不能允许自己给自己蒙上阴翳,而是要积极地自我思考与自我审视,作出不会让自己,至少是不会让现在的自己后悔的决定。
关于背景打造
诚然,如果是为了在金工申请上取得满意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打造是用处极大的,一个好看的绩点,高分的语言成绩,Bigname
&
relevant的实习经历能够使你至少获得一个满意的offer。金工金数方向需要的是数学、金融、计算机能力缺一不可的“学习达人”,而且需要有某一方向比较突出,例如机器学习、概率统计、投资敏感性抑或是写代码的能力。我个人的背景缺陷蛮多的,主要是因为我了解金工申请,也可以说是决定出国读这个方向的时间太晚了,导致选课不够全面、语言成绩不够高、实习不够Bigname等等。但原谅我在这里有一些略微的私心,我想对数院的学弟学妹们说的是,可以为了申请金工方向而去多修多学一些其他的课,例如宏经微经衍生品交易、Python/C++、大数据的机器学习课算法课等等,但切不可因为此不好好学实变、复变、泛函等等,因为认真学这些课你才真正能得到复旦数学系带给你的东西,包括扎实的分析技巧、坚韧力专注力、面对困难克服挑战和积极态度等,而且数院的同学一般都会混申一些DS/Stat项目,这时候比较高阶的数学课还蛮有优势的。其实这些对其他对金融工程和Quant感兴趣的同学也同样适用。背景打造永远是一个“加法”过程,而非选择性的替换甚至是“减法”。
说了这么多废话还是得放一些可实践的“干货”:
GPA的话当然是越高越好,但不代表没达到某一个值就一定录不了某个项目,这个例子其实很多所以平常好好学好好考就行!
语言成绩个人建议能早就早准备,105+325就OK,我托福并没到这个线,结果上似乎有影响?(我也不知道啦)语言我都是自学的,看个人自制力吧。
课程应该网上都有说,学校不开相关课程就学网课,多上点课总没坏处但前提是要认真且投入精力。我比较推荐的课程是时序分析、机器学习、深度学习、C++、随机分析这几门,很有用且很有趣。但其实要想学好上面的课,还是要有出色的数学功底&基本的代码功底,仅供选课参考吧。
实习个人会偏向于买方的Research岗,交易员可能本科生有点难(毕竟公司赚还是亏掌握在你手中),当然如果是高盛HK的summer那当然是选择卖方了哈哈。国内买方的话还是要擦亮眼睛,去不了Top私募的话可以从一些中小规模的做起,其实也能学到很多而且压力会没有那么大。一般两三段差不多了,我自己是有选择过,一段在深圳做传统分析方法获取交易信号的策略岗,一段在上海用一些ML/DL模型做高频,体验都很好。实习过程中的话比较重要的是沟通和主动吧,积极反馈自己工作中的困难与成果,主动学习新的知识,毕竟没有人愿意在自己很忙的时候带一个啥也不说的木头。我就是靠高频率的交流、反馈或者请教过程和带我的BOSS/Mentor建立了不错的关系,之后的推荐信/择校交流他们也都帮了我很多。
科研非必要但有用,一段切题的科研能否反映你的高学术素养,绝对加分。个人推荐ML/DL/NLP/Stochastic相关的应用型科研。
最后说一句,强烈建议本科期间出去交换,感知自己适不适合国外的生活,选一些自己喜欢的课,拿好的推荐信,旅游,好处可太多了!
关于申请
个人认为择校可以合理激进,我的原则——保底也要是拿到我会去读而不是选择Gap的,虽然说没有中什么大彩票(哭),但其实像Princeton
/UCB 都是给了我面试的机会,也算是比较“体面”,然后身边的朋友也不乏中“彩票”的(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在谦虚)。
相比于统计的DS,金工的面试可以说是非常多,基本分为Video
Essay/真人行为面/真人技术面三类。面试没什么好说的吧,世毕盟的面经/模拟面试加上自己的准备与练习,能够保证你完美展现出自己。当然像Princeton和MIT都有笔试环节,数学和Coding为主,难度都不大,感觉也不会太成为筛选学生的重要指标。
心态的话,紧张是正常的。我自诩是一个乐天派,但从去年12月提交第一份网申以来,每天六点醒来翻邮箱也成为了常态。但不能让这种紧张过度影响日常生活,因为申请是一个双向匹配的过程,没有被录取不代表不够好不够优秀,更多是对方觉得相对不适合。不如好好珍惜最后一年的本科时光(唉)
关于世毕盟
我这样总结世毕盟在我的申请中起到的作用:保驾护航的随行者;专业负责的百科全书;同甘共苦的旅途伙伴
非常感谢我的培训师刘老师和我的Mentor(复旦数院学姐,Baruch
MFE)。刘老师认真负责、贴心温柔,不论我问出什么样奇葩的问题(现在看来确实有点奇葩)她都能快速准确温和地给予专业的答复让我安心;我的Mentor给我的选课和实习上提供了很多干货,而且帮我Mock了技术面简直不要太有用!在此也要真挚感谢G学长、M学长给予我的帮助和指导,我会把这份热心传递下去尽力帮助仍有困惑和迷茫的学弟学妹们;感谢这个申请季认识的许多共同分焦虑提供信息的“战友”们;同样要感谢上海办公室的吴老师,一直给我鼓励与问候。
世毕盟在金工金数方面的申请独一档,所以想要申请这个方向的同学可以多加考虑;Mentor、培训师与自己是一个小团队,背后依靠着整个机构大家庭;面经与模拟面试正如前文所言,真的很有用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
最后我想说,申请不是一蹴而就,是水到渠成。坚定了决心与目标只要持之以恒地为其努力就足够。我们从来不是孤身一人,世界各个角落都有与我们一样的人为了自己的人生勇敢奋斗着。希望大家都能收获满意的结果。
去麻省理工,从上海市杨浦区出发!!!!!
基本背景:
复旦数学系 总GPA 3.7+ 专业GPA 3.8
托福 100+(23)GRE 325+(170)
AD: MIT MFin (18 months) ; Columbia MFE ; UCB IEOR FinTech ; Chicago Stat MS (25% 奖) ; NYU 金数
Rej: Princeton MFin ; CMU MSCF ; Cornell MFE
WL: UCB MFE
Withdraw: Columbia 金数 ;
去向:MIT MFin
会说点内心的建议,可能对于金工金数申请上不太全面但是我自己的见解。
关于留学
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想要出国留学?紧接着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是读一个金融工程的Master?诚然,本院的教授曾说希望我留在复旦读一个概率/统计/随机方向的博士,我的父母也鼓励我可以试着考虑一下再深造几年不用急着工作。说实话,读Master还是Phd,留在复旦、去往北京抑或是出国是我进大学后花很长时间思索的一个问题。我所得到的答案是,我一直对全新的事物抱有热忱与期待,想去往更高的平台体味不同文化下的教育氛围而不是安于现状,所以我选择了出国;我喜欢不那么“纯粹”的研究,Quant这个行业在我的亲身体验后,是一个能够将我所学应用于Problem solving中,带有研究色彩同时又在时刻进行推动竞争与自我迭代的事物。这个方向的工作充满了研究感、竞争感、创造力,充满了各个领域的佼佼者,在国内金融市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使我选择了这个方向。我觉得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适合的未来,重要是不能允许自己给自己蒙上阴翳,而是要积极地自我思考与自我审视,作出不会让自己,至少是不会让现在的自己后悔的决定。
关于背景打造
诚然,如果是为了在金工申请上取得满意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打造是用处极大的,一个好看的绩点,高分的语言成绩,Bigname & relevant的实习经历能够使你至少获得一个满意的offer。金工金数方向需要的是数学、金融、计算机能力缺一不可的“学习达人”,而且需要有某一方向比较突出,例如机器学习、概率统计、投资敏感性抑或是写代码的能力。我个人的背景缺陷蛮多的,主要是因为我了解金工申请,也可以说是决定出国读这个方向的时间太晚了,导致选课不够全面、语言成绩不够高、实习不够Bigname等等。但原谅我在这里有一些略微的私心,我想对数院的学弟学妹们说的是,可以为了申请金工方向而去多修多学一些其他的课,例如宏经微经衍生品交易、Python/C++、大数据的机器学习课算法课等等,但切不可因为此不好好学实变、复变、泛函等等,因为认真学这些课你才真正能得到复旦数学系带给你的东西,包括扎实的分析技巧、坚韧力专注力、面对困难克服挑战和积极态度等,而且数院的同学一般都会混申一些DS/Stat项目,这时候比较高阶的数学课还蛮有优势的。其实这些对其他对金融工程和Quant感兴趣的同学也同样适用。背景打造永远是一个“加法”过程,而非选择性的替换甚至是“减法”。
说了这么多废话还是得放一些可实践的“干货”:
GPA的话当然是越高越好,但不代表没达到某一个值就一定录不了某个项目,这个例子其实很多所以平常好好学好好考就行!
语言成绩个人建议能早就早准备,105+325就OK,我托福并没到这个线,结果上似乎有影响?(我也不知道啦)语言我都是自学的,看个人自制力吧。
课程应该网上都有说,学校不开相关课程就学网课,多上点课总没坏处但前提是要认真且投入精力。我比较推荐的课程是时序分析、机器学习、深度学习、C++、随机分析这几门,很有用且很有趣。但其实要想学好上面的课,还是要有出色的数学功底&基本的代码功底,仅供选课参考吧。
实习个人会偏向于买方的Research岗,交易员可能本科生有点难(毕竟公司赚还是亏掌握在你手中),当然如果是高盛HK的summer那当然是选择卖方了哈哈。国内买方的话还是要擦亮眼睛,去不了Top私募的话可以从一些中小规模的做起,其实也能学到很多而且压力会没有那么大。一般两三段差不多了,我自己是有选择过,一段在深圳做传统分析方法获取交易信号的策略岗,一段在上海用一些ML/DL模型做高频,体验都很好。实习过程中的话比较重要的是沟通和主动吧,积极反馈自己工作中的困难与成果,主动学习新的知识,毕竟没有人愿意在自己很忙的时候带一个啥也不说的木头。我就是靠高频率的交流、反馈或者请教过程和带我的BOSS/Mentor建立了不错的关系,之后的推荐信/择校交流他们也都帮了我很多。
科研非必要但有用,一段切题的科研能否反映你的高学术素养,绝对加分。个人推荐ML/DL/NLP/Stochastic相关的应用型科研。
最后说一句,强烈建议本科期间出去交换,感知自己适不适合国外的生活,选一些自己喜欢的课,拿好的推荐信,旅游,好处可太多了!
关于申请
个人认为择校可以合理激进,我的原则——保底也要是拿到我会去读而不是选择Gap的,虽然说没有中什么大彩票(哭),但其实像Princeton /UCB 都是给了我面试的机会,也算是比较“体面”,然后身边的朋友也不乏中“彩票”的(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在谦虚)。
相比于统计的DS,金工的面试可以说是非常多,基本分为Video Essay/真人行为面/真人技术面三类。面试没什么好说的吧,世毕盟的面经/模拟面试加上自己的准备与练习,能够保证你完美展现出自己。当然像Princeton和MIT都有笔试环节,数学和Coding为主,难度都不大,感觉也不会太成为筛选学生的重要指标。
心态的话,紧张是正常的。我自诩是一个乐天派,但从去年12月提交第一份网申以来,每天六点醒来翻邮箱也成为了常态。但不能让这种紧张过度影响日常生活,因为申请是一个双向匹配的过程,没有被录取不代表不够好不够优秀,更多是对方觉得相对不适合。不如好好珍惜最后一年的本科时光(唉)
关于世毕盟
我这样总结世毕盟在我的申请中起到的作用:保驾护航的随行者;专业负责的百科全书;同甘共苦的旅途伙伴
非常感谢我的培训师刘老师和我的Mentor(复旦数院学姐,Baruch MFE)。刘老师认真负责、贴心温柔,不论我问出什么样奇葩的问题(现在看来确实有点奇葩)她都能快速准确温和地给予专业的答复让我安心;我的Mentor给我的选课和实习上提供了很多干货,而且帮我Mock了技术面简直不要太有用!在此也要真挚感谢G学长、M学长给予我的帮助和指导,我会把这份热心传递下去尽力帮助仍有困惑和迷茫的学弟学妹们;感谢这个申请季认识的许多共同分焦虑提供信息的“战友”们;同样要感谢上海办公室的吴老师,一直给我鼓励与问候。
世毕盟在金工金数方面的申请独一档,所以想要申请这个方向的同学可以多加考虑;Mentor、培训师与自己是一个小团队,背后依靠着整个机构大家庭;面经与模拟面试正如前文所言,真的很有用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
最后我想说,申请不是一蹴而就,是水到渠成。坚定了决心与目标只要持之以恒地为其努力就足够。我们从来不是孤身一人,世界各个角落都有与我们一样的人为了自己的人生勇敢奋斗着。希望大家都能收获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