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古桥——长兴畎桥(百年林城畎桥)

标签:
畎桥林城畎桥长兴古桥湖州古桥长兴旅游 |
分类: 长兴古桥、旅游 |
长兴古桥——长兴畎桥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同治九年(1870)重建。为八墩七洞立柱式石板平桥,长34米,中孔净跨5.2米,宽2.1米。桥墩桥梁两端雕凿有水兽头面,栏板之间用莲花柱连接,栏板内雕以图案,桥墩并列砌置。此类桥梁在县内仅此一座。1986年县人民政府拨款修缮。(《长兴县志》卷二十三文化)
关于畎桥这个名字由来的传说。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相邻两村有卢、杨两个大户,一个名叫卢根生,家里有6亩地,一条狗;一个名叫杨扁嘴,家境殷实,是远近闻名的小康之家。不知是何原因,这两个年轻人每次一见面都要吵架,谁也不曾服气过谁。
由于当时的村东与村西交通不便,村人赶集要经过一条小河,村里有人提议建一座石板桥,这个提议让杨扁嘴灵机一动。杨扁嘴素来觉得卢根生家境不如自己,就取笑卢说:“你不是很喜欢做善事么,如今村里人要建桥,你若能盖一座桥,我就把石板一直铺到你的卢村。”年轻气盛的卢根生受不得激将,拍掌定下了这个约定。等醒神后,卢根生才意识到即使自己变卖所有田地,连桥的一半也未必修得起来。
穿过一片稻田,畎桥就在眼前。老人说,这座桥的背后还有一个很神奇的传说。当时,卢根生去农户家收租,走出门不到一盏茶的时间(约10至15分钟的样子),才发现身上没带账簿,又走回家去拿。走到半路却发现自家的大狗直立上半身,坐在一片稻草垛上,一动不动眼珠子却还灵动。卢根生奇怪地拎起狗的一只耳朵从稻草垛上移开,想不到狗屁股底下,竟有一堆白花花的大银元。
据了解,后来这座桥在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1986年县人民政府曾拨款修缮,1999年10月,县人民政府在桥旁立了一块石碑,上书“畎桥”,这才有了如今畎桥这个名称。
畎桥为七墩八洞立柱式石板平桥,1983年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长兴县志上记载:畎桥,长34米,中孔净跨5.2米,宽2.1米;正桥桥墩桥梁两端雕凿有水兽头面;栏板之间用莲花柱连接,栏板内里雕以莲花图案;桥墩并列砌置。
站在桥上,你能发现桥中间有一个螺旋状的圆形图案,桥两边的水兽头面已经模糊不清,仔细看,这些水兽似乎在交头接耳,有的又像是在倾听水声,千姿百态,维纱维肖。冬日的阳光透过桥边的树叶枝桠,稀稀疏疏地洒下来,落在这座寂寞古桥上,流水轻轻地拍打石头桥桩。饱经沧桑的古桥,褪去浮华唯留质朴。
孩提时,畎桥村的王德田徒步上学,这座古桥是他的必经之路。50多年后,古桥老了,王德田也老了。不同的是,曾经桥东村民富裕,桥西村民清贫。如今,桥西的石英村、北汤村也都过上了富裕的日子。
不管多少年过去,住在畎桥村的人,即使背着百十斤的背篓,也依然惯于在这座桥上行走。明媚的阳光下,关于古桥的故事经过一代代人的口耳相传,依然深深地印刻在村民心上,见证这百年征程的百年沧桑。
附:林城畎桥特产:淡水鱼、珍珠、青梅、茶叶、蚕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