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岭 浙北第一村 一岭跨两省(长兴父子岭 夹浦父子岭)
(2012-07-14 18:56:57)
标签:
长兴父子岭浙北第一村父子岭集团父子岭耐火夹浦父子岭杂谈 |
分类: 长兴古桥、旅游 |
父子岭 浙北第一村 一岭跨两省(长兴父子岭 夹浦父子岭) 转自长兴新闻网 |
||
“父子岭又名浮渚岭。位于鼎甲桥北5.5公里,海拔34米,分水线以北属江苏宜兴,杭宁公路越岭而过,旁立界碑。山上盛产杨梅。”长兴县地名委员会于1983年编撰的《长兴县地名志》如是介绍父子岭。 提到父子岭,首先让人称奇的是它独特的地理位置。该岭位于浙江省和江苏省交界处,岭东的104国道路口立着江苏和浙江两省的界牌,据说该界牌已经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了。父子岭岭北是江苏省宜兴市,岭南为浙江省长兴县,岭东挨浩瀚太湖,岭西依绵绵群山。由于西接群山、东临太湖的地理环境,父子岭自古以来就是杭州和南京南北往来的必经之地,途经父子岭的线路向来都是两城间最近的走法。现今,104国道、长深高速公路、新长铁路、杭宁高速铁路都途经此岭,父子岭的交通区位重要性不言而喻。 父子岭在军事上有重要地位,该岭滨湖负山,为交通隘口,南部敌楼湾是军事瞭望地。《长兴县志》记载:“春秋时吴王阖闾使弟夫概临太湖筑三城(吴城、彭城、邱城)三圻(斯圻、石圻、芦圻),斯圻地名至今犹存。”圻为吴王屯戌水军之地,与吴城联。斯圻即如今岭南的父子岭村一带。斯圻到明代已成为太湖泊舟的港湾,人烟稠密。而民国军阀战争时期,此处曾为江、浙军阀战场之一。1924年,浙江督军卢永祥与江苏督军齐燮元为争夺上海,在宜兴、长兴边境及长兴境内的泗安爆发了江浙战争,又称齐卢战争。是时,两军在宜兴、长兴交界处的父子岭有激烈战事。 至于该岭名称的来源可谓耐人寻味。据1983年的江苏省宜兴县地名委员会编撰的《宜兴县地名录》载:“该山有大小岭各一,传为父子岭,在洑东公社境内。”而“宜兴地名网”中父子岭地名的由来很有故事性:“在太湖西岸的丁蜀镇境内,有座大渤山,和浙江省交界。大渤山的东山名为‘父子岭’。传说很久之前,这东山嘴上有一巨石,形如老鹰伸入太湖,挡住行人去路,来往客商都提心吊胆,盘石而过。有一年春天,父子两个石匠从长兴到宜兴来,经过此地,看到大石挡道,就挥起榔头、钢杆将这块大石头向东山坡滚下去,凿出一条平坦的道路。不料突然间,十几块斗大的石头从山顶滚下来,两人躲避不及,被击中身亡。人们为了纪念石匠父子,便把这山岭命名为‘父子岭’”。但是据《长兴县地名志》记载:“该岭原名浮渚岭,因山岭向东延伸至太湖,远处望去,好似漂浮湖面的小洲,故名。后误写成父子岭。”清泉武校顾问徐庆祥也向记者介绍,父子岭很久以前叫“浮渚岭”,“浮渚”即浮于水面上的小岛。传说远古时该岭四周本是湖海水泽,而现今岭旁的太湖水面在当时却是陆地。由于岩层运动,原本的陆地下沉成为泽国,而小渚上升变成山岭。且传说曾有不少渔民出海时在岭附近的太湖水域内发现石子路,并纷纷猜测此处太湖水域本应是陆地,为古人所生活过,是陆地变太湖的证据。另外,据当地早已退休的张老师介绍,早先时该岭附近有个村叫作浮子村,后来该地区几个村合并为一个大村,大村因浮子村而命名为“浮子岭”,后来因发音相近而最终演变成了“父子岭”。父子岭名称来源的多种说法在分析后感觉每种都有合理性,耐人寻味。 父子岭滨湖负山,年平均气温16℃,无霜期265天,气候宜人。这里盛产的杨梅、槜李、茶叶历史悠久。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途经太湖,曾于父子岭避风。时值杨梅成熟的季节,乾隆品尝了斯圻酸甜可口且硕大无刺的杨梅后赞不绝口,从此斯圻杨梅声名远播。至今父子岭村常年产杨梅约70吨。 而以该岭命名的父子岭村在该岭南侧,在浙江省最北端,经济实力雄厚,号称“浙北第一村”。九十年代,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曾在此蹲点。父子岭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行政村,市、县文明村等众多荣誉称号。2007年,父子岭村股份制企业、个体经济和农业经济等工农业总产值达5亿元,销售收入达4.5亿元,实现税收320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1.8万元。2011年,父子岭村工农业总产值(包括驻村外企业)近7亿元人名币。父子岭村以其实力成为中国名村。 父子岭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厚重的历史、鲜美的斯圻杨梅和“浙北第一村”的形象融入了我的记忆…… |
来源:长兴新闻网 2012年07月10日 09:07:16 【进入论坛】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关闭】 |
||
“父子岭又名浮渚岭。位于鼎甲桥北5.5公里,海拔34米,分水线以北属江苏宜兴,杭宁公路越岭而过,旁立界碑。山上盛产杨梅。”长兴县地名委员会于1983年编撰的《长兴县地名志》如是介绍父子岭。 提到父子岭,首先让人称奇的是它独特的地理位置。该岭位于浙江省和江苏省交界处,岭东的104国道路口立着江苏和浙江两省的界牌,据说该界牌已经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了。父子岭岭北是江苏省宜兴市,岭南为浙江省长兴县,岭东挨浩瀚太湖,岭西依绵绵群山。由于西接群山、东临太湖的地理环境,父子岭自古以来就是杭州和南京南北往来的必经之地,途经父子岭的线路向来都是两城间最近的走法。现今,104国道、长深高速公路、新长铁路、杭宁高速铁路都途经此岭,父子岭的交通区位重要性不言而喻。 父子岭在军事上有重要地位,该岭滨湖负山,为交通隘口,南部敌楼湾是军事瞭望地。《长兴县志》记载:“春秋时吴王阖闾使弟夫概临太湖筑三城(吴城、彭城、邱城)三圻(斯圻、石圻、芦圻),斯圻地名至今犹存。”圻为吴王屯戌水军之地,与吴城联。斯圻即如今岭南的父子岭村一带。斯圻到明代已成为太湖泊舟的港湾,人烟稠密。而民国军阀战争时期,此处曾为江、浙军阀战场之一。1924年,浙江督军卢永祥与江苏督军齐燮元为争夺上海,在宜兴、长兴边境及长兴境内的泗安爆发了江浙战争,又称齐卢战争。是时,两军在宜兴、长兴交界处的父子岭有激烈战事。 至于该岭名称的来源可谓耐人寻味。据1983年的江苏省宜兴县地名委员会编撰的《宜兴县地名录》载:“该山有大小岭各一,传为父子岭,在洑东公社境内。”而“宜兴地名网”中父子岭地名的由来很有故事性:“在太湖西岸的丁蜀镇境内,有座大渤山,和浙江省交界。大渤山的东山名为‘父子岭’。传说很久之前,这东山嘴上有一巨石,形如老鹰伸入太湖,挡住行人去路,来往客商都提心吊胆,盘石而过。有一年春天,父子两个石匠从长兴到宜兴来,经过此地,看到大石挡道,就挥起榔头、钢杆将这块大石头向东山坡滚下去,凿出一条平坦的道路。不料突然间,十几块斗大的石头从山顶滚下来,两人躲避不及,被击中身亡。人们为了纪念石匠父子,便把这山岭命名为‘父子岭’”。但是据《长兴县地名志》记载:“该岭原名浮渚岭,因山岭向东延伸至太湖,远处望去,好似漂浮湖面的小洲,故名。后误写成父子岭。”清泉武校顾问徐庆祥也向记者介绍,父子岭很久以前叫“浮渚岭”,“浮渚”即浮于水面上的小岛。传说远古时该岭四周本是湖海水泽,而现今岭旁的太湖水面在当时却是陆地。由于岩层运动,原本的陆地下沉成为泽国,而小渚上升变成山岭。且传说曾有不少渔民出海时在岭附近的太湖水域内发现石子路,并纷纷猜测此处太湖水域本应是陆地,为古人所生活过,是陆地变太湖的证据。另外,据当地早已退休的张老师介绍,早先时该岭附近有个村叫作浮子村,后来该地区几个村合并为一个大村,大村因浮子村而命名为“浮子岭”,后来因发音相近而最终演变成了“父子岭”。父子岭名称来源的多种说法在分析后感觉每种都有合理性,耐人寻味。 父子岭滨湖负山,年平均气温16℃,无霜期265天,气候宜人。这里盛产的杨梅、槜李、茶叶历史悠久。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途经太湖,曾于父子岭避风。时值杨梅成熟的季节,乾隆品尝了斯圻酸甜可口且硕大无刺的杨梅后赞不绝口,从此斯圻杨梅声名远播。至今父子岭村常年产杨梅约70吨。 而以该岭命名的父子岭村在该岭南侧,在浙江省最北端,经济实力雄厚,号称“浙北第一村”。九十年代,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曾在此蹲点。父子岭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行政村,市、县文明村等众多荣誉称号。2007年,父子岭村股份制企业、个体经济和农业经济等工农业总产值达5亿元,销售收入达4.5亿元,实现税收320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1.8万元。2011年,父子岭村工农业总产值(包括驻村外企业)近7亿元人名币。父子岭村以其实力成为中国名村。 父子岭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厚重的历史、鲜美的斯圻杨梅和“浙北第一村”的形象融入了我的记忆…… |
来源:长兴新闻网 2012年07月10日 09:07:16 【进入论坛】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关闭】 |
||
“父子岭又名浮渚岭。位于鼎甲桥北5.5公里,海拔34米,分水线以北属江苏宜兴,杭宁公路越岭而过,旁立界碑。山上盛产杨梅。”长兴县地名委员会于1983年编撰的《长兴县地名志》如是介绍父子岭。 提到父子岭,首先让人称奇的是它独特的地理位置。该岭位于浙江省和江苏省交界处,岭东的104国道路口立着江苏和浙江两省的界牌,据说该界牌已经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了。父子岭岭北是江苏省宜兴市,岭南为浙江省长兴县,岭东挨浩瀚太湖,岭西依绵绵群山。由于西接群山、东临太湖的地理环境,父子岭自古以来就是杭州和南京南北往来的必经之地,途经父子岭的线路向来都是两城间最近的走法。现今,104国道、长深高速公路、新长铁路、杭宁高速铁路都途经此岭,父子岭的交通区位重要性不言而喻。 父子岭在军事上有重要地位,该岭滨湖负山,为交通隘口,南部敌楼湾是军事瞭望地。《长兴县志》记载:“春秋时吴王阖闾使弟夫概临太湖筑三城(吴城、彭城、邱城)三圻(斯圻、石圻、芦圻),斯圻地名至今犹存。”圻为吴王屯戌水军之地,与吴城联。斯圻即如今岭南的父子岭村一带。斯圻到明代已成为太湖泊舟的港湾,人烟稠密。而民国军阀战争时期,此处曾为江、浙军阀战场之一。1924年,浙江督军卢永祥与江苏督军齐燮元为争夺上海,在宜兴、长兴边境及长兴境内的泗安爆发了江浙战争,又称齐卢战争。是时,两军在宜兴、长兴交界处的父子岭有激烈战事。 至于该岭名称的来源可谓耐人寻味。据1983年的江苏省宜兴县地名委员会编撰的《宜兴县地名录》载:“该山有大小岭各一,传为父子岭,在洑东公社境内。”而“宜兴地名网”中父子岭地名的由来很有故事性:“在太湖西岸的丁蜀镇境内,有座大渤山,和浙江省交界。大渤山的东山名为‘父子岭’。传说很久之前,这东山嘴上有一巨石,形如老鹰伸入太湖,挡住行人去路,来往客商都提心吊胆,盘石而过。有一年春天,父子两个石匠从长兴到宜兴来,经过此地,看到大石挡道,就挥起榔头、钢杆将这块大石头向东山坡滚下去,凿出一条平坦的道路。不料突然间,十几块斗大的石头从山顶滚下来,两人躲避不及,被击中身亡。人们为了纪念石匠父子,便把这山岭命名为‘父子岭’”。但是据《长兴县地名志》记载:“该岭原名浮渚岭,因山岭向东延伸至太湖,远处望去,好似漂浮湖面的小洲,故名。后误写成父子岭。”清泉武校顾问徐庆祥也向记者介绍,父子岭很久以前叫“浮渚岭”,“浮渚”即浮于水面上的小岛。传说远古时该岭四周本是湖海水泽,而现今岭旁的太湖水面在当时却是陆地。由于岩层运动,原本的陆地下沉成为泽国,而小渚上升变成山岭。且传说曾有不少渔民出海时在岭附近的太湖水域内发现石子路,并纷纷猜测此处太湖水域本应是陆地,为古人所生活过,是陆地变太湖的证据。另外,据当地早已退休的张老师介绍,早先时该岭附近有个村叫作浮子村,后来该地区几个村合并为一个大村,大村因浮子村而命名为“浮子岭”,后来因发音相近而最终演变成了“父子岭”。父子岭名称来源的多种说法在分析后感觉每种都有合理性,耐人寻味。 父子岭滨湖负山,年平均气温16℃,无霜期265天,气候宜人。这里盛产的杨梅、槜李、茶叶历史悠久。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途经太湖,曾于父子岭避风。时值杨梅成熟的季节,乾隆品尝了斯圻酸甜可口且硕大无刺的杨梅后赞不绝口,从此斯圻杨梅声名远播。至今父子岭村常年产杨梅约70吨。 而以该岭命名的父子岭村在该岭南侧,在浙江省最北端,经济实力雄厚,号称“浙北第一村”。九十年代,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曾在此蹲点。父子岭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行政村,市、县文明村等众多荣誉称号。2007年,父子岭村股份制企业、个体经济和农业经济等工农业总产值达5亿元,销售收入达4.5亿元,实现税收320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1.8万元。2011年,父子岭村工农业总产值(包括驻村外企业)近7亿元人名币。父子岭村以其实力成为中国名村。 父子岭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厚重的历史、鲜美的斯圻杨梅和“浙北第一村”的形象融入了我的记忆…… |
来源:长兴新闻网 2012年07月10日 09:07:16 【进入论坛】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关闭】 |
||
“父子岭又名浮渚岭。位于鼎甲桥北5.5公里,海拔34米,分水线以北属江苏宜兴,杭宁公路越岭而过,旁立界碑。山上盛产杨梅。”长兴县地名委员会于1983年编撰的《长兴县地名志》如是介绍父子岭。 提到父子岭,首先让人称奇的是它独特的地理位置。该岭位于浙江省和江苏省交界处,岭东的104国道路口立着江苏和浙江两省的界牌,据说该界牌已经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了。父子岭岭北是江苏省宜兴市,岭南为浙江省长兴县,岭东挨浩瀚太湖,岭西依绵绵群山。由于西接群山、东临太湖的地理环境,父子岭自古以来就是杭州和南京南北往来的必经之地,途经父子岭的线路向来都是两城间最近的走法。现今,104国道、长深高速公路、新长铁路、杭宁高速铁路都途经此岭,父子岭的交通区位重要性不言而喻。 父子岭在军事上有重要地位,该岭滨湖负山,为交通隘口,南部敌楼湾是军事瞭望地。《长兴县志》记载:“春秋时吴王阖闾使弟夫概临太湖筑三城(吴城、彭城、邱城)三圻(斯圻、石圻、芦圻),斯圻地名至今犹存。”圻为吴王屯戌水军之地,与吴城联。斯圻即如今岭南的父子岭村一带。斯圻到明代已成为太湖泊舟的港湾,人烟稠密。而民国军阀战争时期,此处曾为江、浙军阀战场之一。1924年,浙江督军卢永祥与江苏督军齐燮元为争夺上海,在宜兴、长兴边境及长兴境内的泗安爆发了江浙战争,又称齐卢战争。是时,两军在宜兴、长兴交界处的父子岭有激烈战事。 至于该岭名称的来源可谓耐人寻味。据1983年的江苏省宜兴县地名委员会编撰的《宜兴县地名录》载:“该山有大小岭各一,传为父子岭,在洑东公社境内。”而“宜兴地名网”中父子岭地名的由来很有故事性:“在太湖西岸的丁蜀镇境内,有座大渤山,和浙江省交界。大渤山的东山名为‘父子岭’。传说很久之前,这东山嘴上有一巨石,形如老鹰伸入太湖,挡住行人去路,来往客商都提心吊胆,盘石而过。有一年春天,父子两个石匠从长兴到宜兴来,经过此地,看到大石挡道,就挥起榔头、钢杆将这块大石头向东山坡滚下去,凿出一条平坦的道路。不料突然间,十几块斗大的石头从山顶滚下来,两人躲避不及,被击中身亡。人们为了纪念石匠父子,便把这山岭命名为‘父子岭’”。但是据《长兴县地名志》记载:“该岭原名浮渚岭,因山岭向东延伸至太湖,远处望去,好似漂浮湖面的小洲,故名。后误写成父子岭。”清泉武校顾问徐庆祥也向记者介绍,父子岭很久以前叫“浮渚岭”,“浮渚”即浮于水面上的小岛。传说远古时该岭四周本是湖海水泽,而现今岭旁的太湖水面在当时却是陆地。由于岩层运动,原本的陆地下沉成为泽国,而小渚上升变成山岭。且传说曾有不少渔民出海时在岭附近的太湖水域内发现石子路,并纷纷猜测此处太湖水域本应是陆地,为古人所生活过,是陆地变太湖的证据。另外,据当地早已退休的张老师介绍,早先时该岭附近有个村叫作浮子村,后来该地区几个村合并为一个大村,大村因浮子村而命名为“浮子岭”,后来因发音相近而最终演变成了“父子岭”。父子岭名称来源的多种说法在分析后感觉每种都有合理性,耐人寻味。 父子岭滨湖负山,年平均气温16℃,无霜期265天,气候宜人。这里盛产的杨梅、槜李、茶叶历史悠久。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途经太湖,曾于父子岭避风。时值杨梅成熟的季节,乾隆品尝了斯圻酸甜可口且硕大无刺的杨梅后赞不绝口,从此斯圻杨梅声名远播。至今父子岭村常年产杨梅约70吨。 而以该岭命名的父子岭村在该岭南侧,在浙江省最北端,经济实力雄厚,号称“浙北第一村”。九十年代,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曾在此蹲点。父子岭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行政村,市、县文明村等众多荣誉称号。2007年,父子岭村股份制企业、个体经济和农业经济等工农业总产值达5亿元,销售收入达4.5亿元,实现税收320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1.8万元。2011年,父子岭村工农业总产值(包括驻村外企业)近7亿元人名币。父子岭村以其实力成为中国名村。 父子岭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厚重的历史、鲜美的斯圻杨梅和“浙北第一村”的形象融入了我的记忆…… |
父子岭 浙北第一村 一岭跨两省
转自:长兴新闻网
提到父子岭,首先让人称奇的是它独特的地理位置。该岭位于浙江省和江苏省交界处,岭东的104国道路口立着江苏和浙江两省的界牌,据说该界牌已经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了。父子岭岭北是江苏省宜兴市,岭南为浙江省长兴县,岭东挨浩瀚太湖,岭西依绵绵群山。由于西接群山、东临太湖的地理环境,父子岭自古以来就是杭州和南京南北往来的必经之地,途经父子岭的线路向来都是两城间最近的走法。现今,104国道、长深高速公路、新长铁路、杭宁高速铁路都途经此岭,父子岭的交通区位重要性不言而喻。
父子岭在军事上有重要地位,该岭滨湖负山,为交通隘口,南部敌楼湾是军事瞭望地。《长兴县志》记载:“春秋时吴王阖闾使弟夫概临太湖筑三城(吴城、彭城、邱城)三圻(斯圻、石圻、芦圻),斯圻地名至今犹存。”圻为吴王屯戌水军之地,与吴城联。斯圻即如今岭南的父子岭村一带。斯圻到明代已成为太湖泊舟的港湾,人烟稠密。而民国军阀战争时期,此处曾为江、浙军阀战场之一。1924年,浙江督军卢永祥与江苏督军齐燮元为争夺上海,在宜兴、长兴边境及长兴境内的泗安爆发了江浙战争,又称齐卢战争。是时,两军在宜兴、长兴交界处的父子岭有激烈战事。
至于该岭名称的来源可谓耐人寻味。据1983年的江苏省宜兴县地名委员会编撰的《宜兴县地名录》载:“该山有大小岭各一,传为父子岭,在洑东公社境内。”而“宜兴地名网”中父子岭地名的由来很有故事性:“在太湖西岸的丁蜀镇境内,有座大渤山,和浙江省交界。大渤山的东山名为‘父子岭’。传说很久之前,这东山嘴上有一巨石,形如老鹰伸入太湖,挡住行人去路,来往客商都提心吊胆,盘石而过。有一年春天,父子两个石匠从长兴到宜兴来,经过此地,看到大石挡道,就挥起榔头、钢杆将这块大石头向东山坡滚下去,凿出一条平坦的道路。不料突然间,十几块斗大的石头从山顶滚下来,两人躲避不及,被击中身亡。人们为了纪念石匠父子,便把这山岭命名为‘父子岭’”。但是据《长兴县地名志》记载:“该岭原名浮渚岭,因山岭向东延伸至太湖,远处望去,好似漂浮湖面的小洲,故名。后误写成父子岭。”清泉武校顾问徐庆祥也向记者介绍,父子岭很久以前叫“浮渚岭”,“浮渚”即浮于水面上的小岛。传说远古时该岭四周本是湖海水泽,而现今岭旁的太湖水面在当时却是陆地。由于岩层运动,原本的陆地下沉成为泽国,而小渚上升变成山岭。且传说曾有不少渔民出海时在岭附近的太湖水域内发现石子路,并纷纷猜测此处太湖水域本应是陆地,为古人所生活过,是陆地变太湖的证据。另外,据当地早已退休的张老师介绍,早先时该岭附近有个村叫作浮子村,后来该地区几个村合并为一个大村,大村因浮子村而命名为“浮子岭”,后来因发音相近而最终演变成了“父子岭”。父子岭名称来源的多种说法在分析后感觉每种都有合理性,耐人寻味。
父子岭滨湖负山,年平均气温16℃,无霜期265天,气候宜人。这里盛产的杨梅、槜李、茶叶历史悠久。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途经太湖,曾于父子岭避风。时值杨梅成熟的季节,乾隆品尝了斯圻酸甜可口且硕大无刺的杨梅后赞不绝口,从此斯圻杨梅声名远播。至今父子岭村常年产杨梅约70吨。
而以该岭命名的父子岭村在该岭南侧,在浙江省最北端,经济实力雄厚,号称“浙北第一村”。九十年代,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曾在此蹲点。父子岭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行政村,市、县文明村等众多荣誉称号。2007年,父子岭村股份制企业、个体经济和农业经济等工农业总产值达5亿元,销售收入达4.5亿元,实现税收320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1.8万元。2011年,父子岭村工农业总产值(包括驻村外企业)近7亿元人名币。父子岭村以其实力成为中国名村。
父子岭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厚重的历史、鲜美的斯圻杨梅和“浙北第一村”的形象融入了我的记忆……
父子岭 浙北第一村 一岭跨两省(长兴父子岭 夹浦父子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