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乡的河埠

(2012-01-16 23:51:19)
标签:

杂谈

分类: 湖州古桥、旅游
水乡的河埠
 

把江南水乡比作一帧帧或淋漓或淡泊的画,就像将妙龄的女子喻为一朵朵或妩媚或娇艳的花,虽俗套,但也实在是颇为贴切的。

就像音乐滋长于劳动,任何审美形象的诞生,首先根植于其实用的功能,水乡的河埠亦不例外。实用的功能往往带着俗世的琐碎和平庸,然而恰恰就是河埠这种俗世的平庸和琐碎,使江南水乡成为活着的立体长卷,而远非没有生命的平面画轴所能克隆。也正是河埠这种俗世的琐碎和平庸,鲜活在人间烟火里的江南水乡方洋溢出率性的真善美,而不仅仅只是镜头、荧屏、文字里充满矫情的噱头和炫饰。所谓大朴就是大美,至实便是至真,此亦谓也。

当然,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乃至不同经历的人,水乡河埠所承载的功能则一言难详了。对江南水乡的儿童、少年来说,河埠是戏耍的场所,也是历练胆略的摇篮,一埠河水,春涨夏凉,鱼翔浅底,橹犁细浪,打水漂、看航船、摸螺蛳、钓鱼虾,至今我仍想不出孩童时代还有哪里是比河埠更好玩的地方。

而对江南水乡的姑娘、媳妇而言,河埠既是她们开放美和情感的花园,更是她们人生重大转折的节点。虽然浣纱的西施已是历史,但走进江南水乡,你不难发现,一个最靓丽美艳的画面,依然是青石河埠间或三五成群或恬静独处正洗菜、涤衣的媳妇和姑娘。水波微澜,云鬓低垂,藕腿稍露,蜂腰轻摆,窃以为柔美似水的水乡女子,须仗了水的映衬和劳动的铺排方能张扬出美的极至,而河埠则将三者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水乡的姑娘,“人约黄昏后”的地点大都喜选择河埠,河埠边本来就多杨柳,拣一处僻静的河埠悄悄地和情郎相聚,即使没有如水的月色,也有清清的河水如月色一般荡漾。可惜这样的相聚总不会太长,姑娘转眼就要成为新嫁娘。于是,当婚嫁船的锣鼓与唢呐在河埠喧闹,她离开娘家土地踏的最后一脚是河埠,她踏上夫家土地的第一脚也是河埠,河埠也成为水乡姑娘结束旧生活、开始新生活的终点和起点。

在成年男人的眼里,河埠似乎有点生疏和不屑。在江南水乡,终日洗忙碌于河埠的男人,注定了是一个没有出息的男人。因此除了洗个澡、挑担水,或最多在夏天夜晚拎一把暗红的竹椅在河埠边的石坎上乘乘凉以外,大凡水乡的男人只有到了需花较大力气的时候才出现在河埠。如货物的装卸搬运,亲朋的迎来送行,前者需花较大的体力,后者需花较大的精力,都是男人的本分。尽管有点生疏和不屑,但水乡的男人一旦离开了水乡,河埠就成了一艘永远不沉的小舟,任思乡的心潮里涨了浮,浮了涨。我家隔壁的堂伯,1949年,在一个春雨霏霏的早上,登上家门口的小舟离开家乡。三十八年后,当双鬓花白的堂伯从海峡对岸回到故乡,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河埠上长跪不起。堂伯哽咽着说,三十八年里他永不能忘的,就是他离乡回望的最后一眼,看到的就是细雨里母亲呆呆地站在河埠上的身影。

河埠,才是江南水乡活生生的窗口和历史,江南水乡精气神的凝聚和呼吸。

《解放日报》2005年8月2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老家的河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