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次稿)

(2018-04-14 15:55:36)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次稿)

泉河头小学    许许多多

课时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追根求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问什么的重要性。

2、品悟写作方法:

1)用三个事例证明观点。(2)用具体的事实说明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

能从具体的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的题目就是要阐述的观点,作者通过三个事例进行了论证。那么这些科学家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靠的是什么呢?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二、比较阅读,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独立朗读第二自然段,并思考:句子中的“?”“!”各指的是什么?

1:“?”指的是发现问题,不断追问。

2:“!”指的是解决了问题,发现了真理。

2、作者不用文字而是用符号代替,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这里用符号而不是用文字,能形象的表述由“?”到“!”的“拉直”。

2:能让我们更加直观的认识“?”和“!”的区别和联系是“拉直”.

()精读三个事例。

1、明确所指。

默读第345自然段,说一说三个事例中的“?”分别是什么?“!指什么?由“?”拉直成“!”的过程是怎样的?

1:第一件事例中“?”指“这是为什么呢?”;“!”指的是“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过程是“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2:第二个事例中“?”指“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 “!”指的是“制成石蕊试纸”;过程是“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

3:第三件事例中“?”指“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指的是“根据眼珠转动的次数和时间,来测量人做梦的次数与梦的长短。”;过程是“百思不得其解、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

2、感悟“见微知著”的重要性。

1)三个事例中,科学家是如何发问题的?大家默读找到并勾画出来。

1:“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

2:……波义尔立即敏感的意识到……

3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

4:我发现,他们都是从生活中的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2)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见微知著。

3、品读“追根求源”的必要性。

1)默读课文345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他们发问的句子。

这是为什么呢?

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

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系呢?会是什么关系呢?

2)师:一连串的疑问其目的是为了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1:追根求源。

2:打破沙锅问到底。

3:锲而不舍。

4、比较详略,感悟写法。

1)大家思考:在三个事例中,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呢?

1:我认为是“?”部分。过程只是一带而过,“!”也只是简单交代一下。

2:我也这样认为,是“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不断追问”的那部分内容。

2)那你能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把这部分作为重点吗?

1:因为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而观点中的重点词语是“一百个问号”。

2:我也同意,尤其是第二个事例重点写反复提出的多个问题,这就是“一百个问号”。

3:我认为事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作者要说明的观点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断追问”,当然就要把这一部分重点来写。

3)那我们换一个观点“功夫不负有心人”,还是这些事例,你觉得哪一部分要写具体?

拉直的过程。

4)总结: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哪部分详写、略写要看你证明的观点。

三、回读课文,总结写法。

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为什么选取三个事例证明观点?

师生讨论,达成共识:三个或三个以上,就能代表一般的规律,一般的情况(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所以,要说明一个观点,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选取三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

2、知晓写法。

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就是通过列举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说明观点、说明道理。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典型有力的具体事例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作为典型事例的来源,可以来自生活,也可以来自书籍……在描述时,要紧扣所要说明的观点,做到描述严谨、重点突出。

3、学以致用,模仿练笔。

1)出示观点:团结就是力量。

2)师生交流:大家可以谈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请学生自由谈)明确事例的搜集可以来自于生活、书籍、网络、亲历……

3)课下选取三个事例,详略合理的证明观点,写在你的记录日记中。

 

板书设计: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见微知著   追根求源    锲而不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