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线佳作:有效进行初中英语语法教学

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载博文(理论在线) |
转发廊坊四中王晓莉老师佳作。
有效进行初中英语语法教学
廊坊市第四中学
本文首先强调了语法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对目前中学生有基本的阅读能力,但是不能说出和写出正确英语句子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有效教学语法的一些策略。
英语是目前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在中学,英语语法属于教学语法范畴,是实践语法,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外语教学单靠自然习得是盲目的,规范的语言规则会使学生容易理解复杂的语言结构。通过语境呈现、归纳和演绎,学生逐步学会用英语语言习惯思维,从而完成从单词到句子的理解和应用并最终能够成文。这是一个不断积淀的过程,学生从Learn from the teacher到Study with the teacher,是一个成长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语言规则对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很重要,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这门语言。要做到这点,就对教师提出了更专业的要求。如果说学生初中英语学习应达到sea level阶段,我们教师应该达到ocean level的水准,用精准的语言传授给那些渴望通过学会这门语言从而进一步了解外部世界的青少年们。
为了有效地进行语法教学,首先要清楚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难点,才能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对症下药。这就要先梳理一下学生初学英语时语法的主要难点了。
一.学生语法学习难点分析
英语语法包括了词法和句法。仅就词法而言,名词与动词是组成一个句子的基本成分(主语和谓语),其他词性起到代替,修饰和连接的作用。具体到每个词性都有其特点及用法。其中动词的应用至关重要。
动词在句中用作谓语动词,其不同时态的变化是初中教学的一大难点。谓语动词是一个句子的主干,无论主动还是被动的语态或语气, 谓语动词都与时间有关,常以时间状语决定谓语动词的时态。动词非谓语形式是学生对于动词做谓语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学习应用的,在句中可用作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宾补,通常用不定式,-ing 形式 或过去分词表达,这些虽不是初中的重点语法项目,但已经有所接触。无论是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和语气或是动词非谓语形式都由于与汉语语法差异很大,我国的学生都感到很难掌握。
名词与代词大多数情况下在句子中担当发出者与承受者。名词形式的变化(数与格)及其分类需在语篇中体会,代词的替代功能也不可忽略,利用率是很高的,代词虽然貌似容易,但因其与汉语不同,在性、数、格的用法上学生常会出错,关于代词的替代关系有三类:
1. 替代上文所提的人、物或事等。
①替代上文所提的单数的男性人物,如:
2. 在比较句中的使用,如:
The book on the desk is different from that under the desk.
The books on the desk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under the desk.
3表示与上文所提物品相似
I haven’t got the new book. I will buy one.
The chair is dirty. I want to sit on the one near the window.have two new books.
This ball is mine. The ones on the floor are theirs.
简单句通过连词连接,即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成为了复杂句。这样学生逐步提升至更高的层次。理解句法结构能帮助英语学习者清晰地掌握这门不同于汉语的西方标志性语言。对其语言结构规律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通过精读加上泛读大量真实的文本材料,由不完善到完善的“中继语言阶段”,语言素养方可逐步得到提升。
二.语法教学要优化,不可“淡化”
目前英语教学中对语法教学存在忽视的倾向,造成现在很大一批中青年教师提到语法结构就认为是“过时的”,盲目地追求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最需要打好语言基础的低年级不教习基本的规则。甚至有些教师自己对一些语法现象也缺乏研究,教学时学生的错句不能及时准确地得到纠正,例如:简单句的表述,复合句的恰当使用……。随着词汇量和阅读量的增加,学生吸收与输出的知识不成正比。教师的“匠人”精神是会感染并激励学生不断探索学习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是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培养起来的。想要学生成为thinker,教师首先应是一个优秀的director,helper和supporter。
“强化”与“淡化”语法教学均不是适合语言学习的正确做法,我们要“优化”语法教学,提高其实效性,使学生学用结合, 达到“知行合一”。 我从自己多年教学中摸索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
词汇学习是语法教学的引入,学生需要了解单词的词性,在句子中的位置以及其固定搭配。开放词类,即实词,承担传递信息的功用,而封闭词类起到结构作用。例如在讲到一些动词like,stop,forget,remember,try,need的时候,把在非谓语形式中难理解的搭配在单词讲解时加入,学生会很容易接受。①like+doing(泛指)
interest vt “使感兴趣”
人 be interested in
事.
事
interesting 事
把词汇放在特定的语境和语篇中运用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注重单词的实践应用。Denny read an interesting story book yesterday. It interests him so much. He is really interested in the story. He will tell the interesting story to his classmates and he believes that they must take interest in the book, just like him. 其它类似用法的词可以用相似的方法练习。Rodgers发现名词最容易学习,形容词次之,而动词和副词是最难学习的。学生除了能够正确辨认单词,还要学会灵活运用,为能够准确讲英语句子做准备。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课文语境教学语法
教师对英语的语言规则要清晰知晓,还要能够预知学生语法学习的难点,能够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教师要利用教材中课文的语境,在教学中不仅关注语言形式更要关注语言意义和运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地创设情境(互动性对话、看图写文、演讲比赛等),从meaningful practice到use for communication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特别注意语义、语境和语篇,让枯燥的学习变成具有吸引力的一项活动。
现以人教版七下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教学为例:本单元围绕介绍交通方式展开。
1. 我首先利用Section A中的词汇表,先讲解“到达”的三种表达法,让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问答;然后利用学生已知的句子结构一起分析如何表达交通方式:
How do you/does he get to school?
I/He get/gets to school by
bus/train/subway.=I/He take/takes the bus/train/subway to
school.
I/He get/gets to school by bike.=I/He ride/rides a bike to school.
I/He get/gets to school by car.=I/He drive/drives a car to school.
I/He get/gets to school on foot.=I/He walk/walks to school.
补充:go to school by boat =take a boat to school
go to America by air/plane=fly to America
错句分析:I by bus to go to school.(不符合英语句法结构, by不是动词,不能用作谓语)
在这里,可帮助学生复习动词不定式做状语表目的或结果的用法。例句:
①He studies hard to get good grades.(To get good grades, he studies hard.)
②He is too young to go to school.(He is not old enough to go to school.)
完成1a---1c练习听力后,让学生make a free dialogue like this,以免机械性地背诵。
2.学生初步练习熟练后,利用词汇表的far
和之前学过的long
讲解How
long和How
far进行问答以及it代替不定式或表路程。How
long就一段时间和河流长度进行提问---How long does
it take you to get to school?
3.2e部分“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部分不再需要细致讲解,简单提示学生即可以进行角色表演,3c部分为进行Section B 部分做准备。Section B 的1a--1e部分通过对话和听力为学生提供了提升的素材,按课本要求完成之后,组织学生写一篇调查报告:假如Mary 和Bob是你的朋友,谈论你和你的朋友不同的到校方式,哪种方式更环保,对身心发展更有利。
4.2a--2d通过语篇阅读了解不同的交通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中涉及到的语法点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答,学生的互动作用不可忽略。一些可以总结在一起的语法点必须要学生在笔记本上记录,看似零散的概括是为学生最终的整体理解做铺垫。本篇文章中的语法点还有it代替to do做真正主语等。基本语言理顺后结合2c部分总体把握文章思路,文章背诵是必要的,没有准确英文句子的积累是谈不上语感的。
5.3a--3b部分通过填空练习和问答练习让学生对前面提到的交通方式复习加深。写一封电子邮件,表述自己上学的方式,花费时间,路程远近,评论这种方式的优缺点。这篇小作文与前面的调查报告有重复的部分,但重复可以让学生纠正或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6.“Self Check”部分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使用。
When to Say Thank You
It’s polite to say “Thank you”when others help us or saying something kind to us. Saying “thank you”not only makes us more grateful, but also helps us to be a better person.
At home, we should say “Thank you”to
our parents. They are the persons who gave us life, and we should
always be grateful to them all the time. When they come home after
a busy day,or when they prepare breakfast for us, we should give
them a big hug and say,
At school, we should say “Thank you”to our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For example, when the teacher helps you solve a difficult problem, or your classmate helps you pick up a pen, we are supposed to say “thank you”. Even a smile from them,we should also be grateful in return.
In the street, if you ask a stranger for help, he helps you actively. Saying “Thank you” at this time will make him happy and show that you are a polite person.
There are many times to say “Thank you”in our lives, but I think the best time is now. Let’s say “Thank you”together.
(三)阶段性总结和复习
学生学习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现一些语法知识不易巩固,有些还会混淆, 如动词时态,死板的记忆规则不可取,利用不同的方式练习使用才会真正掌握。不断地总结很有必要,现以时态教学为例,时态在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法教学中最不可忽视。
一般过去时
过去进行时
过去完成时
过去将来时
其中只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这六种时态是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但是在教师的引领下,拥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对于过去完成时和过去将来时这两个时态也会很快融会贯通甚至恰当运用。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可以设计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以一般过去时为例,时态总结如下:
一般过去时
1.构成
(1)系动词be (was /were) + 表语
疑问
1)主语(I/单数名词/he, she, it/不可数名词/复合不定代词/this,that) +was…
2)主语(复数名词/A and B
肯定
否定
疑问
(3)There be (was /were) + n.(主语) + 地点 + 过去时间.
(4)情态动词could /might /must +动词原形
(在一般疑问句中有时可表委婉语气 )
2. 时间状语
(1) 副词yesterday或短语 last Sunday, yesterday evening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等。
(2)时间状语从句(after, before ,when, until ,as soon as , (not)…until)/
条件状语从句(if, unless)
暗含过去:1.A:Hi.
总结之后,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需要 一些必要的记忆,如不规则动词的变化等。利用每日课前练习,主要是引导学生讲解,分析出习题答案.简单的选择或填空题需要两步或三步可以解决:第一步看时间状语; 第二步看谓语动词是不是be动词,防止出现类似于 Was he play soccer yesterday? (正确Did he play soccer yesterday?); 如果谓语动词是be,就会考虑第三步, was/were 的主语。有些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These foreigners have been to Tibet before.
这涉及到一般过去时与---现在完成时态相混淆的问题,可以提示给学生一般过去时强调过去事实(when是具体时间),而现在完成时强调过去动作对现在的影响。写作是综合运用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例如以My trip/My holiday命题作文, 介绍过去经历除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过去时的句式,还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排斥母语的干扰是不现实的,教师根据英汉语言习惯的对比,理清教学思路,确定教学重点,使语言知识系统化。这是侧重于显性语法教学教师的思路。但是,脱离实际应用是没有意义的,创造真实的情境,选择合适的材料让学生积极思考,进行有效的口头、笔头练习,从而提高语言的准确性。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合适的教学策略及严谨的态度是很必要的。学习语言规则是对所学语言的一种尊重,在保证语言准确的同时多读、勤写会使学习过程越来越轻松。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