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和学伴:叶碧波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叛逆的人,父母苦心婆心的告诉我要读好书,不然你一辈子扛着锄头当农民。每次我心里总是嘀咕,当农民有什么不好啊,我就喜欢当农民;父母每次打电话说,你好结婚了,你该结婚了,我拿着电话,离的远远的,什么也不想听,一听到老妈的声音,就感觉到厌烦,耳朵自动的关闭。我总觉得他们在干涉我的生活,控制这我的自由,我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所以我叛逆。我跟朋友说,我的青春期错位了,都快撞上更年期了。
古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自己这么委屈,那应该学会更好的对待朋友了吧,其实不然,相反我不自觉的遗传了父母的思维方式。
跟一个朋友一起看了一本书,希望她写点书评。我已经学得很狡猾,把要求伪装成期待,我时不时的给这位朋友发消息说:“xx朋友,今天天气很好,我路过打酱油,期待你的书评。”
朋友的书评一直没出来,这样的消息我就隔三差五的发过去,我还差点被自己感动,你看我多坚持啊。
直到有一天,这位朋友受不了了,但是她还是很客气的回我消息,我继续很客气的穷追不舍,终于这位朋友告诉了我她的心声:“原本我也是想写的,可是在你的期待,让原本很享受的分享变成了一种责任,给我压力很大,我的内心也有小小的叛逆了”。听她说完,说实话,我有点淡淡的难受,那种感觉就像是你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很伟大的事,但是别人的感受却刚刚相反。
学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心理学,最大的收获就是,随时的觉察,随时的调整自己的心情。我想为什么我会感觉到一丝丝的不开心,为什么这位朋友会有这样的反应。我想,我不开心是因为我的朋友没有顺着我的意思写一篇读后感。而朋友的小叛逆则是我把我的想法,没有经过她的同意,强加到了她的世界,引起了她的不适。我猛然发现,
我在复制我跟我父母的关系。
我一下子晃过神来,赶紧跟朋友说:“很感谢你的坦诚,你就像一面镜子,帮我照出了自己需要成长的地方。虽然我很期待你能写书评,但是你的想法和感受才是最重要的。”于是我一下子就释然了,不再强求对方,于是没有了刚才的不悦,反而收获了成长的快乐。
感谢遭遇的“小叛逆”,用这种特别的方式,帮助我获得成长,也不断的提醒着我,即便是出于好心,也要关注对方的想法,尊重他的意愿,用对方认可的方式跟他交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