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868篇 解读王世襄先生眼中的明代铁力木翘头长供桌

(2016-11-08 14:25:45)
标签:

明式家具

铁力

王世襄

谭向东

美哉斯器 世共宝之

--------解读王世襄先生眼中的明代铁力木翘头长供桌

 

标题所引,乃王世襄先生为明代铁力木翘头供桌,所题的铭文结语,足见王老对此的珍视。关于该桌的身世,以及王老与之结缘的过程和评述,王老在其文章中有详细描述,在此不做赘述。那么王世襄先生为何对此大案慧眼有加,并特意将其加入到再版的《明式家具研究》中呢?

第868篇 <wbr>解读王世襄先生眼中的明代铁力木翘头长供桌

就供桌本身而言,其壮阔雄奇的造型,必定是引起王老重视的首要因素。独板厚材所制的超长桌面两端,与抹头一木连做的翘头高耸入云。如此奇高的翘头,在通常所见的此类硬木桌案中极为罕见。盖因年代过于久远之故,此类高翘头供桌实难保存至今,但我们仍能从出土文物中找到这样的例证。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的明代早期(公元1389年)鲁荒王朱檀墓出土文物中,就有这样一件高翘头供桌(插图一)。在明代绘画当中,例如明代画家杜堇的《古贤诗意图》(插图二),崇祯年间刻本《瑞世良英》版画(插图三),均能看到高翘头造型。说明这样的高翘头,在明代家具中经常出现。由此可见该供桌的高翘头造型,比通常所见更显古意。

第868篇 <wbr>解读王世襄先生眼中的明代铁力木翘头长供桌

插图一 山东省博物馆藏朱檀墓供桌局部

第868篇 <wbr>解读王世襄先生眼中的明代铁力木翘头长供桌

 

插图二《古贤诗意图》明_杜堇_纸本墨色_28厘米_1079.5厘米_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第868篇 <wbr>解读王世襄先生眼中的明代铁力木翘头长供桌

插图三 《瑞世良英》版画插页 崇祯刻本


第868篇 <wbr>解读王世襄先生眼中的明代铁力木翘头长供桌

供桌的雄奇之处,还体现在壮硕有力的四足。酋转粗壮的三弯腿足(插图四,供桌局部),上端出榫直抵桌面,肩部膨出极具张力,中段回转处歧出卷云花牙,而后大幅内收,至底外翻出健硕的马蹄,踏于承足之上。这般刚健硕大的弯腿,必须要直径盈尺的大料锼挖而成。如此才足以承受千钧之力,同时确保有足够的空间,以实现三弯腿的美观曲线。前文提到的朱檀墓出土供桌(插图五),腿足呈大弧度的弯转,略微夸张的曲线蔸转自如而富有弹性,强烈的表达了古人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之意。

第868篇 <wbr>解读王世襄先生眼中的明代铁力木翘头长供桌

插图五 山东省博物馆藏朱檀墓供桌

插图三中的供桌腿足,亦是如出一辙。故宫旧藏一件明中早期剔红雅集图条桌(插图六,刊载于《故宫藏明清家具全集》卷9第一八二号),鼓腿膨牙,三弯腿内收外翻跨度极大,奇险无比却不失力道,是难得的明代中早期宫廷家具的代表作品。上述实例说明在明代桌案类家具上,尤其是供桌一类,经常采用这种粗硕健壮的三弯腿造型。本文的供桌,正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第868篇 <wbr>解读王世襄先生眼中的明代铁力木翘头长供桌

插图六 故宫藏明中早期剔红条桌

 

如果仅仅是用材壮硕、造型伟岸,恐怕不足以令王世襄先生讶为重器。众所周知,铁力木韧性虽强,但质地坚硬,且木纹顺直粗长,切口极易形成断茬,并不适合雕刻。无论如何打磨,都无法达到紫檀黄花梨一样的光滑柔顺。因此两广地区早期的铁力木家具,多数不事雕琢,唯以雄浑古拙的造型,形成大气淳朴的独特风格。王世襄先生在著述《明式家具珍赏》时,亦曾选取部分铁力木家具,诸如高束腰五足香几四出头官帽椅铁力床身紫檀围子罗汉床等,均光素无纹。而该供桌却在粗糙的木质上,施以快利之刀法,雕琢出精细动感的螭龙捧寿,曼妙舒展的卷草祥云。同时将供桌的两面设计为不同的图案,主次分明。华美流畅的纹饰虽风格各异,却明韵十足,让人们领略到铁力木家具粗犷豪放之中,细腻的文儒之风,使得该供桌锦上添花、臻于完美。这恐怕是令王世襄先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第868篇 <wbr>解读王世襄先生眼中的明代铁力木翘头长供桌

第868篇 <wbr>解读王世襄先生眼中的明代铁力木翘头长供桌

由是观之,这样气势磅礴而精雕细琢的“大案”,由明至今,历经数百年却完好无损,其难能可贵之程度。因此不难理解王世襄先生“反复观看,发现与历年所见大案有不同之处”,“是一件值得保护研究的重器”,并欣然为此写下十二句铭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