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江七都洪恩桥——神兽守护的明代古拱桥

(2012-08-06 14:33:54)
标签:

江苏省保古桥

明代的石桥

七都镇

吴江古桥

洪恩桥

杂谈

古桥

分类: 吴江古桥

吴江七都洪恩桥——神兽守护的明代古拱桥

 

http://s12/middle/7b1d4393n7a41ece8b21b&690

从东北方向拍摄的洪恩桥

 

http://s10/middle/7b1d4393nc6934267af29&690

洪恩桥桥耳端面的怪形兽是水族中的神兽,称“八夏”

 

 

洪恩桥俗名环桥,位于苏州吴江市七都镇镇区东北约1公里的望湖村(原曾为染店浜村和光明村,今已并入望湖村),跨张港(一说染店浜)。

http://s5/middle/7b1d4393nc693415485f4&690

从东南方向拍摄的洪恩桥

 

 

汽车从230省道由北向南近七都镇区一公里时右转至洪恩路到底,距洪恩桥仅20米。

http://s5/middle/7b1d4393nc693415f6114&690

从西南方向拍摄的洪恩桥

 

洪恩桥东西走向,单孔拱桥,拱券采用分节并列式,桥面呈“双弧形”,东西台阶各12级,桥总长13.3米,堍宽2.5米,顶宽2.24米,矢高3.05米,跨度为5.6米,矢跨比大于二分之一,堪属陡拱,有利于船只通行。

http://s9/middle/7b1d4393nc69341e917d8&690

洪恩桥全貌

 

 

洪恩桥两侧桥额上均用阴刻线条勾勒的楷书“洪恩”二字,字迹清晰,几百年来一直沿用着洪恩这桥名。

http://s13/middle/7b1d4393nc69342511eac&690

“洪  恩”二字清晰可辨

 

 

据桥拱券题刻所载,洪恩桥建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距今已有542年的历史。由当地皇甫等姓25户人家捐银72两建造。

http://s10/middle/7b1d4393nc69342544689&690

拱券石上的题刻,其碑座具有典型的明代雕塑风格

 

 

洪恩桥近期作过整修,基本保持明桥原貌,除桥面石级局部改为花岗石外,其余均是明代青石构筑。

http://s6/middle/7b1d4393nc693419e3395&690

修复后的洪恩桥保持了明桥风格

 

 

东西拱券内各有题刻一块,两碑刻上的浮雕明显有别。东券碑刻浮雕上方是跳跃的鲤鱼和荷叶,下方是明代典型的元宝座基;西券碑刻浮雕上方为卷曲的荷叶,下方是盛开的多瓣莲花座,莲花座下有莲蓬和花蕾组成的盘长(中国结)。这在吴江拱券碑刻浮雕中也仅此一例。

http://s5/middle/7b1d4393n7a41ed030dd4&690

拱券内的题刻,其碑座为多瓣莲花座,莲花座下有莲蓬和花蕾组成的盘长(中国结)

 

 

洪恩桥是吴江现存明代桥梁中年代最早、造型最美、保存最好、最具代表性一座古桥。

洪恩桥小巧玲珑,轻如飞燕,具有四大特点:

一为拱券采用典型的明代分节并列砌置法,纵向券石之间榫卯错缝相接,中间不加“龙筋石”;

二是雕刻十分精美,系石两端的吸水兽雕刻,形象怪异,雕琢细致,绝无仅有;

三为因地制宜利用天然地基,将底盘石和桥墩脚直接筑在地基上;

四是桥面具有双弧形。不但是桥面横向的弧形,桥面顶部纵向也是弧形,这种双弧形的桥面也极为少见。

洪恩桥的分节并列砌置法:所谓分节并列,即是拱券上下券石用榫卯错缝连接,券石横向则用铁扁担或腰铁连接以增强券石之间的整体性。这种砌置方式见于明代以前的石拱桥梁。明代后期及清代,特别是民国年间,桥的拱券就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即是拱券上下券石之间加有“龙筋石”,这与以前的分节并列法,既增加了拱圈的美观性,又增强了拱圈横向整体性,更加强了拱圈的牢固度,是造桥技术的一大进步。 

http://s13/middle/7b1d4393nc6934211cb6c&690

             明代典型的分节并列砌置法,中间不加“龙筋石”

 

http://s16/middle/7b1d4393nc693412cb72f&690

             从正东拍摄洪恩桥

 

 

洪恩桥的精美雕刻:洪恩桥是典型的对称建筑,包括两坡台阶、系石,特别是系石两耳的端面雕刻,为一种极少见的怪异“吸水兽”,其模样为:宽鼻、突眼、阔嘴外张,额旁生角,腮边有爪,面目甚是狰狞可畏。类似这种怪兽的桥耳在江阴的宋代古桥紫金桥中也有过,但紫金桥是一座梁桥,是江南水乡现存古桥中已极其少见。

http://s9/middle/7b1d4393n7a41ed067aa8&690

称为“八夏”的吸水兽雕刻,“八夏”是龙的第六个龙子,专管水族

 

根据吴国良的《吴江古桥》之“七十二港上的三绝桥”载:明代杨慎《升庵外集》卷九五中云:“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六曰八夏,性好水,故立于桥。。。。。。”。据此,洪恩桥上雕刻的是龙的第六子八夏了(八和夏左侧都伽一“虫”字,五笔打不出)。自古以来,龙是我国民间崇拜的水族的神物。因此,洪恩桥上雕刻八夏,让其俯首向下,正视河心,寓意着欲使流水恬静安宁,不让河中妖孽兴风作浪,表达了当时人们辟邪禳灾、安居乐业的愿望。

http://s8/middle/7b1d4393nc69342040577&690

称为“八夏”的吸水兽雕刻,“八夏”是龙的第六个龙子,专管水族

 

细看这雕刻,颇为精致,上部阴刻眼圈,两侧刻着双耳,阔嘴以弧线勾划,弧线下以小三角表示牙齿,额上刻曲线须毛,腮边则刻有两爪。此为洪恩桥增添了构造奇特的艺术之美,这也是洪恩桥进省保的主要条件之一。

http://s9/middle/7b1d4393nc693422ae878&690

称为“八夏”的吸水兽雕刻,“八夏”是龙的第六个龙子,专管水族

 

 

洪恩桥的基石直接筑在地基上一说,本人当然不会直接去考证,但根据吴国良《吴江古桥》之“七十二港上的三绝桥”载,它没有采用常见的木桩基,而将底盘石和桥墩脚直接筑在地基上,地基之上纵横相间铺设一层长条青石,然后再砌筑桥台。这种做法在现存古桥也不是多见,一般只在硬基地,如山间溪河上,湖港河道上使用,这要具备特殊的土质才可行。据说吴江的七都、庙港一带的泥土俗称小粉土,呈颗粒状,十分细腻板结,雨后也不泥泞沾鞋。

http://s7/middle/7b1d4393nc69341d9e6c6&690

从东侧偏北拍摄的洪恩桥

 

 

洪恩桥的双弧形桥面。从侧面看,桥面呈弧形,从正面看,桥面也呈弧形,这种双弧形的桥面,极其少见。

http://s11/middle/7b1d4393n7a41ecf9434a&690

从侧面看,桥面呈弧形

 

http://s2/middle/7b1d4393n7a41ecfac191&690

从正面看,桥面也呈弧形

 

 

2011年12月,洪恩桥与广福桥均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号714III-24。但现场尚未立省保牌,分别以吴江县人民政府和吴江市人民政府先后立的文物保护牌。

http://s16/middle/7b1d4393nc69341491a1f&690

东西两坡的台阶均为12级

 

http://s12/middle/7b1d4393nc693413e7cab&690

根据桥沿石的榫孔推断,洪恩桥曾设置过护栏

 

 

洪恩桥文保碑上的资料

碑一(单面):

吴江县文物保护单位

洪恩桥

时    代:明成化六年(1470年)

公布机关:吴江县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1986。7。1

 

 

碑二:

正面:

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洪恩桥

吴江市人民政府

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公布

吴江市人民政府立

背面:

洪恩桥,位于七都镇染店浜村,建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一九九零年十一月至一九九一年一月由江苏省文化厅拨款重修,化资二点五万元。单孔拱形,东西走向,总长13.31米,中宽2.24米,堍宽2.5米,顶宽2.24米,矢高3.05米,跨度为5.6米,拱券采用分并列砌置法,系石端面镌刻吸水兽——传说龙子之一的“八夏”,具有特定的压腾意义和艺术装饰作用。一九八六年列为吴江县文物保护单位。重点保护范围:四向距桥各十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