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开手机发文,里面不是空的,而是我写的《浪漫四》,还有好不容易上传的那些照片。我怕我一上新文,旧文不见了,所以,昨天的《胖圈》采取的是曲线救国,用手机的电脑版面发文,但无法上传图片。我发文的一贯风格是文笔不行图来凑,以此补拙,不上图片只说话我憋屈。好吧,今天赌一把,把里面的文和图都删了,上新。但愿旧文还在。
今天想谈谈孩子,很久没有像以前那样讲讲孩子了。
今天一早出门前又和童话生气了,原因还是穿衣。此前两人一直相安无事,是彼此都有所克制。童话尽力保守,我尽力开放。
童话今天穿了件灰白两色细纹格长袖连体衣,剪裁合体,是童话在韩国新买的。童话穿好出来,我眼前一亮,觉得不错,衣服长度依然是到大腿,我接受了。
可当童话一弯腰穿鞋,我认为短了,容易走光。童话听了我的话,在外面绑了件外衣。临出门我一回头,看到童话新衣的领口,我难以接受,这领口开得太低了。
我说童话你这样穿我无法与你一起出门要不这样吧反正我腿疼你自己出去逛昨天你已经自己逛了一圈再逛一天没啥问题。
我以为我这样说是一名开通的好妈妈,可童话她瞪着我,大眼睛里盈满了泪水。
她说妈妈你这样做好吗?
有什么不好的我不喜欢你穿成这样你可以这样穿但我不想和你一起走你自己去逛街吧。
妈妈你就是不喜欢我从一开始就是这样要是英雄喜悦你就不会这样对待他们。
这与喜欢不喜欢没有关系这只是穿衣方式的问题。
我一直认为我对三个孩子是不偏不倚的。三个孩子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缺点。优点摆在眼前,缺点也像一根木刺竖在上下眼皮间挥之不去。
童话聪明,独立,能干,但我行我素,自我。英雄喜悦也聪明,独立,但行事风格相对保守,用孩子爹的说法就是老实。英雄更体贴,为父母着想。喜悦是家里的老小,幼稚点,有些倔头倔脑。
三个孩子都是传统说法中的好孩子,从小学习好,上了好大学,没怎么让我操心。童话按照自己的意愿工作了且工作中继续学习以期达到更高的目标。英雄如愿去了韩国教英语,在这当中他应该会想好下一步该如何做。喜悦今年年底大学毕业,何去何从他会在年底有个结果。
童话是女孩子,我和她肯定交流的多。英雄喜悦是男孩子,惜字如金,我们自然交流的少,平时我都是用眼睛看。我前面说了,英雄喜悦相对保守,到现在连女朋友都没有谈过,我巴不得他们更开放些,对于穿衣打扮,我不可能说他们。
我只是对童话的着装不满,何来不喜欢?
接下来的争执中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问题,我和童话爹一直欣赏童话的聪明能干却责备童话太自我,不关心他人。但太自我不是童话的缺点,而是她的性格。童话关心他人的表现方式与我不同。我可能会用言语,用做某件事来体现我的关心。而童话可能是想得更远,她做什么才会达到关心的实际目的。我要的关心更具体,言语或是小举动都可能满足我的需要。而童话根本没有这样想,或是想不到这个。
一句话,童话不可能是小棉袄,童话的心思更男性化,更粗线条。
喜欢与爱是有区别的。童话对于我们的责备一直很委屈,认为我责备她是不喜欢她,而更喜欢两个弟弟,但知道我爱她。
明白了这些,我和童话讲和。童话换了身衣服,我接受童话的表达方式,又一起出门了。
只是,童话又穿了这么保守的衣服,对于拍照,很不上心的样子,我就胡乱拍了几张。
-------------------分界线-----------------
刚才正好读到村上春树《终究悲哀的外国语》,里面有一段关于美国日本哪个好的一段话,有点意思:
无论在美国还是在日本,生活形态都大同小异。美国是有令人不快的不是东西的家伙,是有让人恼火的事情。肉眼看不见的种族歧视当然有,语言沟通不好而造成误解或心焦意躁的时候也有。有自命不凡目空一切的家伙,有刚愎自用的顽固脑袋,有一门心思以整人为能事的男女。同这样的人打交道,难免有一定程度的不快。可是细想之下,同样的事情在日本也曾以大体相同的比率、频度发生过,用日语不能顺利沟通以致生气恼火的时候也不止一次。日本也有不少——如大家所知——不是东西的家伙。若一视同仁地详细调查一百名美国人和日本人,不是东西的家伙自命不凡的家伙说别人坏话的家伙所占的比例,我猜想两组相差无几。热情友好的人和幽默风趣的人的比例恐怕也不相上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