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上班的时候是想好了开头的,自我感觉不错。顺着这思路,又多想了些,以为可以开写了。
没想到等现在坐在电脑前,开头,想法全不见了,怎么回忆都不出片言只语,又想把照片贴上来,只好随便写写。老年痴呆的先兆。
我一向不是个认真学习的学生,最多就是考试前临时抱抱佛脚。佛也是势利的,TA的脚经常不让我抱,弄得我灰头土脸不成样子。
关于我不好好学习这个问题在我成年后很困扰我,百思不得其解。今天下雨,一个响雷后我突然灵光乍现,我不好好学习的根结在我妈。我小时候就多次听我妈对人说过:‘这孩子很聪明,就是不用功。’
父母为孩子的某些不好的做法行为结果找借口,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就会顺阶下,也拿父母的这说法为自己的不努力不负责不用心开脱。
我把我妈这话当赞扬了,便自以为聪明,想当然地以为这世界会有捷径可走,临时抱佛脚,佛也会显灵。结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哪里是聪明,完全的愚笨。
所谓天才,真的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那些说全凭天赋取得成功的故事,根本就是骗人的。
对于我的孩子们,他们是否漂亮是否聪明我不十分介意,努力不努力才是我关注的焦点。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达·芬奇至少画了10000小时,才有了《蒙娜丽莎》;莫扎特至少练习了10000小时,才写出了第九号协奏曲;比尔·盖茨设计了7年的程序,才有了微软。
达尔文说:“我一直认为除了傻子,人在智力上差别不大,不同的只是热情和努力。”
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就的,从来就不是天分,也不是运气,而是严格的自律和高强度的付出。
下面的这些画都是某人十几年前断断续续画的,那时的他在绘画上刚刚起步。
某人实在刻苦,只要有可能,抓起画笔就画,看到有兴趣的光影,看到合适的风景,看到动态静态的人物就画。绘画的过程中,某人仔细研究画面的虚实远近,色彩关系,人物的骨骼结构。而我们经常成为他的研究对象。
某人从来不用照片,就对着实物、风景、我们画速写。
某人经常会求着我们说,“别动,别动,就保持那个姿势,五分钟就行。”别说孩子们坐不了五分钟,就连我,只要超过三分钟就打起了瞌睡,气得某人画着画着就扔下画笔。
从那时到现在,他画的画,加上画在纸上的速写,数量该过万了吧。
现在的某人,已经从传统画上跳出来,我就是求他为我画张肖像,他也不会画了。
时过境迁。
1.童话
2。英雄一两个月大
3.英雄小时候睡觉爱撅着屁股。玩着玩着就这样睡着了。
4.胖妈再胖也可能成为画中人物
5.画丑了。前后可能没有用到五分钟,速写里有一点某人喜欢的元素,就留下了。
6.放学了的童话和英雄在看儿童节目
7.大妈我也有学习的时候,瞧那桌上摊着的书本。
那时带三个孩子上学,虽然只是个专科,那也是连滚带爬才混出来。
8.这张是粉笔画。那年我们去悉尼。
9.英雄是老二,经常被忽略,眼神中会有一种忿忿不平。
10.还是英雄
11.多少年来,我就是这样围着锅台转。转也转不瘦,心宽体才胖。哈。
12.画这张印象很深,某人边画边夸,‘你很漂亮。’
那时的我胖得面目全非,一脸面团。他的夸赞我只当让我坐下的条件,并不真信。
画出来后,所有的人都说不像。画中人更像个老外,不像我。
漂亮只在某人的心里,并不在大家的眼里。
13.我的公公,是个非常善良可亲爱孩子的人。一个月前去世。
某人要画父亲,父亲就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像座雕像。
画完成了也是神似形似。
喜悦的画也有,可我一时半会儿找不到,下次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