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套儿

标签:
杂谈 |
场景一
下了班回家,总有这样那样的事儿。虽然时时看看有无新的评论, 但基本采取不回复的方式。若碰到真有急问的,尽可能回复。
这不,前天境画水月评论说,‘不能纸条巢巢,特别请先生过来看看我这幅《白桦林的秋天》,还是过艳了吧?嘿嘿’。
境画水月的文字功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常好!
可她爱上了画画,痴迷,执着,一张接一张,进步着。
不知道什么时候关注了境画水月,读着她的文,看着她的画,有时候忍不住点评两句,作为一名资深画家_________的___不会画画的___老婆。
那画画和你有嘛关系啊?那位说了。
嘿嘿,我作,还不行吗?
评论的同时,还会拉家里那个画画的看看,他也会说几句。我赶紧甘当传声筒,隔空喊话。这时候,我脚着我也显得有了文化,腰杆挺得老直。
境画水月这边很谦虚,先生长先生短地称呼。我还是当了传声筒,逐一传回。
话说,我把境画水月的问题传给家里那个画画的,并打开了《白桦林的秋天》,明艳的色彩扑面而来,金色的树,蓝蓝的天,还有蓝色的水,好一个白桦林的秋天。
家里那个画画的说了几句,譬如前后的层次,主题与环境,等等,我一副茫茫然的状态:
“哎呀,这么多,我讲不清楚,你不能画几笔演示一下吗?”
正巧家里那个画画的情绪很好,说了声:
“等会儿我画画看,不过你别说出去。”
我鸡叨米一样地点头,转身就发给境画水月一纸条:
“你师傅说他会按照你的构图画一张,这样远胜于语言表述。”
后来我想了想,好象家里那个画画的,只是irene和sara的师傅,大家乱说着玩的。
哎~~~,这个资深画家_________的___不会画画的___老婆,糊涂也是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场景二
第二天上着班,一个电话进来,没有显示号码。
一般来说,不显示号码的,十有八九是家里那个画画的打来的。
“我把画刮掉了。”
“你画完了?”
“不是,我把画刮掉了。我突然发现,我不能这样画。画着画着我就走进传统的状态了,去描述细节,刻划关系。。。我不要这样。”
家里那个画画的最近正沉浸在当代艺术中,再具体的,我这个作老婆的也说不清楚。
“你刮掉了呀,可是我已经告诉境画水月你为她画一张了。”
“我不是给你说了你不要告诉她吗?”怒。
“可是,可是,我还是告诉了呀。”
那边挂了电话。我这小心脏,跳得“咚咚”的。
回到家,我看到了那张画。
“我又画回来了,但就到此为止。我不能再往细画了。”
场景二

左图为起稿,右图为终稿(也不能说是终稿,我估计马上就会刮掉的)
前一篇:当我们聊天时,我们谈些什么
后一篇:当我们聊天时,我们谈些什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