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网络,年历节庆什么的都不用记。打开网,它们铺天盖地地就来了,周而复始。
春桃夏荷秋菊冬梅,看了一年又一年;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过了一节又一节。一连好多年,人困马乏的,再好的文字再美的风景都想躲着走,审美疲劳了。
昨天和朋友电话感叹,当初我们两人在网络认识的时候她儿子还在忙着考高中,如今儿子都大三了。
网络的流程似乎这样的,先在虚拟网络上以文会友,后在真实生活里又以友会人。文读了,人见了,彼此还不失望,继续地做朋友,甚至是知心朋友,这便是网络的终极魅力。
网海沉沉浮浮,人人乐此不疲。
然而,网络再怎么有魅力,它毕竟不是生活。生活再怎么平淡,小日子还是要过的。
四月初孩子们照例放了秋假,两星期。
我突然地不用早起了,很有点不适应。一到五点半左右,脑袋里的那个钟就开始报时,叮叮当当的,搞得我辗转反侧,一个梦接一个梦的乱做。等熬到十点钟,我磨叽地去上班,磨叽地等下班。然后在回家的路上,仰看半月高悬,平视红日坠落,体会日月同辉昼夜交替和时间的悄然流逝。
这就是日子。
我一直头疼大儿子的工作问题。这不是他挣不挣钱的问题,而是他该适应社会锻炼能力的问题。
大儿子马上就要十六岁了,年初他发出的一些求职信都如泥牛入海,我逼工也解决不了。
这两天我正说趁着放假,他应该再把那些求职信发一遍,看看有没有回转的可能。
这时,机会来了。
机会就是假期他可以去一家工厂打工,搬货运货什么的,工作不会很重,工资还挺高,一小时十几元。
星期天我就千叮咛万嘱咐地让大儿子给工厂打电话,确定工作时间。
他打了,答复是星期二就可以上班,从早七点到下午四点。
星期二孩他爹有事不能送,那就星期三吧。
我掐指这么一算,七点到四点,九个小时。去掉一个小时吃饭时间,实打实的八个小时,儿子他行吗?
下午四点十五分,大儿子到家。
我问:"怎么样?累吗?忙吗?"
他回答:"一直在忙着,还行。"
明天再去上班。
---------------------------------------难看好看的分界线---------------------------------------
早晨穿了一件桔红色的棉布衫,乳白色的棉线滚边,长至大腿,下配一条白色七分裤。大多数时候,我的衣服非黑既灰,很少有亮色。桔红是例外。
买的时候自我感觉良好,今天着照镜子也认为不错。
秀给老公看,老公吓一跳:难看死了。
有吗?我不相信。
嗯。
我又去照镜子:还好啊。
老公看我坚持,又看时间,说:猛看不行,细看凑合,赶快走吧。
进了办公室,破天荒的,得到了女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我说:我都开始怀疑自己了,老公说很难看。
女同事们说:那是他OUT了,没有流行的感觉。
男人女人对同一事物的认知,有时侯还真有些不一样。
-------------------------------------------------
龙胜大寨
差不多的年纪,不一样的生活。一个为生活奔波,一个在享受生活。
穿蓝衣的老太太说,她有个女儿,十八了,能不能介绍一个大老板结婚去国外过好生活?
答:找了大老板,可人家天天结婚怎么办?
老太太说,不要紧啦,只要能过好生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