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本人的寄托号太久不用,已经不能发帖了,这里借校友的账号来发帖分享一下我在CEMFI近两年的一些感触,以帮助后来的朋友们更多了解CEMFI,吸引更多对经济金融学术感兴趣的同学来CEMFI学习。
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背景。两年前我从中财CEMA毕业,本科时绝大多数课程都是英文教材,修了不少数学课,同时上过中高级左右的经济学课程,对technical一点的model有一些exposure,但经济学直觉培养的比较一般,毕业时排名2/90。然后来到CEMFI,前两学期修的必修,就是宏观微观计量,第三学期选修主要修的金融相关的课程,暑假里给CEMFI的教授做了RA,去年年底申请的时候成绩跟一位外国同学差不多,比他稍好一点,排名写的1/23。主要申的金融PhD,因为很喜欢CEMFI的Rafael Repullo和Javier Suarez,打算申请不到就留在CEMFI读PhD,只申了几个US比较top的项目,很幸运的拿到了Stanford GSB的offer,也打算去GSB读金融了。
CEMFI的项目总体来说非常tough,一年三个学期,一学期三门课,一学期上十周课,上完课一般就考试了。课程的容量非常之大,真的是能让人学到非常非常多的东西。CEMFI自己的老师讲课都极为认真负责,课程都很精彩。像本人在本科对于金融既不了解,也无兴趣,上了Javier Suarez的Corporate Finance,非常之喜欢,兴趣就渐渐偏到金融上来了。并且因为班里只有二十几个人,课堂上教授跟学生的互动都非常好。在课下也能够很方便的找到教授们与他们讨论问题,无论是课程上的,还是其他方面的,他们都很愿意与你交流。总的来说,二十多人的cohort数量,紧密的师生关系,是当年吸引我来CEMFI的主要原因,也是我目前仍然认为的CEMFI与其他硕士项目相比的distinctive feature。
CEMFI今年硕士学生申请PhD的情况不太理想,不管是外国同学还是中国同学都是这样,我个人认为这主要应该是跟美国本土申请者的数量增加了相关,我觉得对于decision margin在CEMFI与其他一些欧洲项目之间的同学,应该不需要过分担心。虽然我对其他欧洲学校都不了解,但我认为欧洲整体申请美国的情况都应该是半斤八两。对于有志于学术的同学,个人认为应该更从长远的角度,多从学习本领的角度出发,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学校,最好不要过多的担心未来能否成功的跳到美国去,因为一来这个事情很难预料,二来来到外边你就会发现这些欧洲教授的知识也不是你学个几年就能全部掌握的。CEMFI教授主要做的领域,同学们可以去看校友答疑里面CEMFI元老学长写的极长极细致的帖子。
我写字干巴巴的,辛苦大家看了。希望能有更多更优秀的申请者申请CEMFI,加入CEMFI温暖的小家庭。
wxranne-寄托天下
代发于2013年3月
后一篇:申请经济学博士那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