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话梵高

标签:
欧洲荷兰游记梵高生平后印象派画家 |
分类: 欧洲印象 |

梵高(Vincent Van Gogh,或译梵谷)是荷兰后印象派的代表画家。他的作品如“星夜”、“鸢尾花”“向日葵”等都是闻名全球的传世之作。
梵高出生于1853年的荷兰小城纽南(Newnan),英才早逝,享年37岁。来到纽南,回想起画家短暂而悲伤的一生,心中别有感触。
梵高的父亲是一位牧师,在当时具有较高的社经地位,这可以从他们的故居窥见一斑。梵高的母亲是一个业余画家,素描、水彩多有涉猎。可以说,梵高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
父亲当年牧会的教堂,坐落在绿意盎然的树林里,现已改名为梵高教堂。入口处有一副画家所绘当时的教堂,相互对照。景物依旧,人事全非。
梵高在纽南投身绘画时,与邻居的女儿相爱,并论及婚嫁。
对方年长十岁,他们的婚姻遭到双方家人的反对,无疾而终。在经历女方自杀未遂以及梵高父亲心脏病逝的变故后,梵高伤心的离开故乡,来到艺术之都巴黎。
梵高早期创作偏重灰暗色系。到了巴黎,受到印象派与新印象派鲜艳色彩画风的影响,创造出个人独特的画风。
梵高是个平民派画家。他的人像作品描绘的不是皇室贵族,而是一般的老百姓。自画像系列里,画家忧郁、深沉、狂野复杂的眼神,流露深不可测的内心世界。
梵高生前并未成名,据说只卖出一幅画,生活潦倒,多赖弟弟的资助。又长年受精神疾病折磨,雪上加霜。他曾与画家好友高更发生争执,愤而割去自己的左耳。1890年在散步时以手枪自杀,因伤口感染而终,结束了悲伧的三十七年人生岁月。


漫步画廊,静静浏览大师的作品。画中,光影跳跃,时而阴郁幽暗,时而热情明亮。苍劲有力的笔触,有的平静沉稳,有的躁动狂野,似乎反映着梵高内心深处的纠缠与挣扎。
画家已安息。天才激情的作品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