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无限

标签:
企业转型创新改革开放信心即时 |
改革开放创造了众所瞩目的经济奇迹之后,中国的经济结构、企业经营现在面临了转型、升级的挑战。创新,成为迎接这个挑战的必要条件。如何教育出创意型的人才,建立创新思维,完成企业转型,已成为社会的热点关注。
创新来自落实创意。那么,什么是创意呢?
创意(creativity)是各种发明的驱动力。也是人类智慧独具的特色。学者专家归纳出创意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创意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沟通、所形成的具有原创性的点子。换言之,创意是酝酿过的思想亮点。它不是天马行空,旁人不知所云的胡思乱想,更不是哗众取宠。
2.
有创意的人多半具有好奇心,能够容忍模糊不确定性的状态。一板一眼、黑白分明的思维方式,以及要求服从权威的教育方式常常会遏止人们的创造力。
3. 激励是推动创意性工作的重要推手。激励可能是内发的,例如从事个人极感兴趣的工作,从中得到乐趣与满足。激励也可能是来自外部的,例如金钱奖励、名誉、使命感等等。
4. 创意的过程需要信心的支撑。创意不是一蹴即就的,它必须付诸行动、分享交流、修整调试、直到取得成功。成功的创新从发想经过孵化、突破、改进、执行这几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足够的信心就无法成事。
由于先天及后天的因素,并非人人都可以成为成功的发明家。但我们可以通过几个自我要求,在学业上,工作上做一个较有创意,较有竞争力的人。
首先,不要自我怀疑。如果一开始就对自己的想法没有信心,生怕说出来被人取笑或被拒绝,那么再好的点子也都要胎死腹中了。
其次要避免嘈杂的环境与心情。牛顿发现地心引力源起于他在树下休息打盹,被一粒苹果给打中,从而引发出来的提问与思考。如果整天被噪音,视频,电玩通讯所围绕,我们就无法捕捉灵光一现,更无法静下心来做有效的后续思考。慢活、安静的环境有助于思考与反省。控制好上网看电视的时间,给自己安静、不受干扰的时间与空间是极为重要的。
再者,要摒除愤世嫉俗的心态。一个人如果满脑子的负面思想,对任何建议都傲慢的抱持抗拒的态度,那是激发不出什么有创意的点子的。柔和谦卑,即时与人分享,脑力激荡才是王道。
同样重要的是摆脱传统的束缚,不要墨守成规。我们常常会落入萧规曹随的行为模式,认为这样省事也比较不会出事。殊不知不经大脑思考、不问”为什么“的态度正是创新精神的杀手。
除了上面提及的个人自我要求之外,学校、企业、社会也应共同努力,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创新人才挥洒的大环境。但愿我们能看到更多勤劳向上,吸取新知,好奇多问,静心构思,谦虚交流,即时行动的创意人才与企业创新。他们将带领中国迈向下一波的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