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阳新县富川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项目

(2017-11-15 19:49:50)

阳新县富川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项目

名师工作室引领下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一)提出问题的背景及动机

阳新县是湖北省的一个集山区、库区、革命老区于一体的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湖北精准扶贫主战场之一。前些年由于优秀教师的大量流失,教师的专业平均水平比较低,加上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足,从而导致优质教育资源贫乏,教育比较落后。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黄石近年来通过实施“名师工程”来培养一批名校长和名教师,取得了一定成效。阳新借助黄石“名师工程”建设东风,打造了一批名师队伍,希望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快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专业要加快发展、提升,除了自身努力外,还需要有适当的好环境、好的导师指引。名师工作室是专门创造名师与教师一起活动的平台,它能有效发挥名师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从而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快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阳新县富川中学是2017年教育城建成启用而新成立的公办初级中学,由于教育城离老城区较远,教师队伍主要吸纳到的是城区及乡镇的青年教师。目前,现有的127名教师中,其中,八零后教师66人,六十年代教师13人,高级职称教师仅18人。针对教师队伍普遍年轻的现状,要实现将富川中学打造成为全市基础教育标杆学校的目标,怎么促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怎样引导青年骨干教师进一步发展?怎么通过骨干教师的成长带动促进学校整体教师素质的提升?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学校现有的一名市级名师,本人征得学校校长同意拟向市教育局申请创建以本人命名的教师专业成长工作室,并以此工作室为平台提出“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课题此课题的提出,得到了部分市、县特级教师、黄石名校长名教师、学术骨干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

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的提出直接来源于“在山区贫困地区如何有效发挥名师对当地教师专业发展的示范、引领”、“如何建设好山区贫困县的名师工作室”和“如何充分利用名师工作室这一平台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等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所以,项目的研究对山区贫困地区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强师工程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开展此课题研究,旨在深化“能带新、老带新”“认徒拜师”“青篮工程”等教师专业化成长机制,对“名师工作室”开展的工作(包括“送教下乡”、骨干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打磨课,以及与县市内联盟学校、兄弟学校开展“同课异构”、讲座等)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以期找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新策略、新途径、新方法,形成新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体系,供全省乃至全国教育工作者借鉴和参考。

(三)课题的研究现状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成长研究是当今世界教育所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在中知网上检索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章就有四千多条。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对教师专业发展十分重视,也形成了较为有效的发展策略。我国教育界自20世纪末至今对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十分关注。专家学者们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探索出了新时期教师专业化的取向和途径,如教学反思、课例研究、叙事研究、校本研修、理论引领等。这些都能为本项目提供宝贵的参考、启示和借鉴。

虽然国内外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很多,但大多还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标准多样,而且缺少实际调查和实证研究。个人们认为,有效的教师专业成长应以教科研来推动。美国学者波斯纳有个说法: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里的“反思”指的就是教科研。这种反思根植于自己的学校或班级,根植于自己的课堂或自己的问题,第一次的反思必然伴随着“学”与“研”,这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性劳动。我校课题组将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工作室成员为本位,提供宽松的教科研环境,充分激发工作室成员的内在动力,帮助教师结合学科特点,把身边的问题提炼成课题,让教科研一体化,通过教学改革,教学反思促进骨干教师成长。

二、课题研究目标

1. 利用名师工作室这个新平台,有效提升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的专业水平。

2. 结合我校教师队伍实际,对工作室学员的专业成长进行观察和跟踪,策划和干预,然后进行分析总结,探索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培养培训机制。

3 探索教师工作室的建设,为加快促进山区贫困地区教师的专业发展开辟新的有效途径,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思路

本课题主要研究“名师工作室环境下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师工作室文化及工作制度的建设、名师工作室活动内容与方式、入室教师考核方式的研究、工作室承接的课题对主持人所在学校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等。

在名师的示范、引领下,首先以入室学员为试点,开展“认徒拜师”“青蓝工程”等活动,在名师与普通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进行研究。其次以“送教下乡”等形式开展活动,带领骨干教师等与乡镇教师进行“同课异构”、研讨课等形式,诊断、指导课堂教学,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在互动交流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积极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领一线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科研水平、打造高效课堂。再次,把比较成熟的做法和经验延伸到全校各学段各学科,然后“复制”到全县初中各学校,检验研究成果的正确性、适用性和有效性。

四、 课题的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对工作室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现状,提出对策,改进和总结教师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推进研究过程。

2.文献资料法:查阅资料,借助各种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题研究。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教师各方面发展的研究和跟踪调查,对课题研究中的典型个例进行个案研究,总结典型经验,指导带动一般。

4.经验总结法:运用科学方法提炼总结个人与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并在不断的验证与完善中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

五、课题的研究计划

本课题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时间约为两年半。具体过程及主要措施如下:

1、前期准备阶段(2017年12月—2018年3月)

①确立课题,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②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及职责;

③建立健全理论学习与交流制度;

④制订完成课题方案及课题开题论证报告。

2、研究实施阶段(2018年4月—2019年12月)

 (1)第一阶段(2018.4——2018.5):

查阅相关文献和理论资料,对课题的内涵进行进一步的界定,了解科研现状,为全面进行有效的策略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2)第二阶段(2018.9——2019.6)

 对多年来教育科研中已有的经验进行总结与梳理,各子课题分工进行相关的研究,最终形成阶段研究成果,适时进行中期汇报。

3)第三阶段(2019.9——2019.12)

结合专家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研究计划,进行推进式与补救式相结合的研究,同时十分重视资料积累,为结题做好原始材料的准备,准备课题结题的相关成果材料。

3、结题鉴定阶段(2020年1月—2020年6月)

提炼研究内容,撰写研究报告;邀请专家进行课题终期鉴定。

六、课题研究成员

指导老师:张绪梁(阳新县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

主持人:秦晓光(教师成长工作室主持人、黄石名师)

参与研究教师:余 姣、胡晓辉、乐琼琳、方 娟、陈 敏、闻 琪、孙双河、马韬、柯 萌、陈春明、秦道亚(富川中学的骨干教师和相关学校教师)

七、需要的保障条件

1、经费保障。市局、学校每年拔付实施名师工程的专项经费。用于课题组成员开展教学研究、送教下乡,参加高层次学术交流、培训活动等。

2、资源保障。学校为工作室提供单独的办公场所及办公电脑、打印机等必备用品。并建立相应保障制度,确保计划的顺利、有效实施。

八、预期成果

1.课题方案

2.研究报告

3.研究论文

4.教师成长案例和个案。

5.工作室方案及制度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