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立“秦晓光(教师成长)工作室”的几点设想
(2017-11-15 19:41:29)关于成立“秦晓光(教师成长)工作室”的几点设想
一、成立背景: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发展的前提。阳新县富川中学是随阳新教育城的建成启用而新成立的公办初级中学,规划开设102个班,容纳5100学生就读。2017年9月进驻教育城,已开齐三个年级34个教学班,现有1800余名学生。由于教育城离老城区较远,教师队伍主要吸纳到的是城区及乡镇的青年教师。目前,我校共有127名专职教师。其中,八零后教师66人,六十年代教师13人,高级职称教师仅18人。针对教师队伍普遍年轻的现状,要将富川中学打造成为全市义务教育的标杆学校,怎么促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怎样引导青年骨干教师进一步发展?怎么让有潜质有思想的教师更快地迈向名师名家之列?怎么通过骨干教师的成长带动促进学校整体教师素质的提升?鉴于上述一系列问题,我们设想通过发挥黄石名师的引领作用,成立“秦晓光教师成长工作室”,招募部分有思想、有潜质、敢于实践、敢于冒险、敢于吃苦、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优秀教师组成工作团队,致力于我校名师培养工程。
二、工作性质:
以名师为主导,以学习为主线,以研究为主体,以相互合作为纽带,以课题研究为着力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教育研究能力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的研修共同体。
三、发展愿景:
教师成长工作室是培养骨干教师和名师的阵地,是名师成长的摇篮。是有思想、有潜质、热爱教育事业、敢于实践、致力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优秀教师聚集地。未来几年的市名师、省名师乃至国家级名师来自于我们的“教师成长工作室”。
四、工作室组建:
工作室团队由导师(教研室及学校主要领导担任)、主持人(黄石名师秦晓光)和学员组成,学员为名师培养对象。成立工作室要求致力于学校的长远发展,以奉献精神与强烈的学校发展责任感为基础,为青年教师的发展、骨干教师的成长铺路奠基,做名师的奠基人与启蒙者。
五、成员招募程序:
1、个人自愿申报
2、主持人审核确定
六、成员招募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为人朴实,作风正派。
2、具有奉献精神、合作精神,工作作风踏实,积极性主动性强。
3、具有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基础和比较扎实的专业功底,先后承担过校级以上的公开课、示范课等,教育教学论文在市级以上交流并发表。
4、职称一级教师以上,年龄在4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七、工作程序开展的设想:
1、成立工作室管理机构,确定工作室职责。
2、在个人申报、学校同意、主持人审核的基础上,确定8-10名学员,即名师培养对象。其中,吸纳跨校、跨区域学员3名。
3、人员确定后,根据培养对象的个人特点,在个人的剖析,主持人的指导帮助下,确立每位成员的发展方向与目标,为其量身打造一套专业成长方案。
4、根据成长方案制定培养的形式、内容、途径、方法。
八、初拟具体措施:
“实践+理论+反思+机遇=名师”
实践即苦练内功打基础,通过备课、上课、说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理论即通过不断地读书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1)对名师培养对象进行分组,A组集中实践+反思,以课堂磨课为主,B组集中读书学习+反思,进行理论提升;
(2)第一周期的第一个阶段,领导小组集体集中对A组进行连续一个月(每周不少于三节)的听评课活动,与此同时,B组学员在一个月内对规定的书目进行阅读学习。
(3)开始第二阶段的活动。A组和B组活动内容交换,A组进行理论提升,B组进行磨课实践。
(4)一个周期结束后,工作室搭建平台,利用一天时间,组织A、B两组分别进行成果汇报与展示。
(5)展示结束后,开展民意调查,不断调整成长方案,修正问题。
(6)第二周期,外派A、B两组全体成员轮流外出到名校与名师跟班学习。同时,搭建练兵舞台,开展“观摩课”“与名师同行”“学术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全面提升成员的影响力。
九、工作室主持人职责要求:
1、以大局为重,以学校发展为重,把对学校教师队伍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甘为孺子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做教育的点灯人。
2、主持工作室工作,制定工作室管理细则;制定学校名师工程发展规划;制定工作室学年工作计划,提交工作总结;建立工作室成长档案,与培养对象签订培养责任书,监督并指导成员整个发展过程。
3、当好教学示范者与指导者。组织并参与成员的听课、评课活动,研究学科教学,指导成员总结教育教学方法、经验、模式;钻研教育教学理论,组织工作室成员的理论学习及研讨。
4、坚持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全面了解本学科最前沿的信息与发展动态;深入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新方法,指导本学科的教学研究和科研课题,在工作周期内主持完成至少一项市级以上课题研究,撰写优质的教育科研文章或著书立说。
5、积极参加工作室的建设,无条件承担指导任务,对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形成的成果积极进行宣传和推广。
十、成员职责要求:
1、成员是工作室的学习者、研究者,是骨干、名师培养对象,是工作室建设与管理者。
2、树立良好的师德,倡导无私奉献。善于向名师学习,无条件参加工作室活动,与其他成员合作交流,共同成长。
3、具有强烈的业务提升意识,意志力坚强,有毅力,有恒心,敢于挑战,敢于创新,敢于实践,严格遵照工作室要求,克服一切外在困难,勇挑重担,苦练内功,积极投身于专业学习与成长。
4、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坚定发展信心。
5、善抓机遇,举办个人教学观摩、研修活动展示、读书论坛等活动,不断扩大影响力。
6、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室布置的任务。记录成长过程,及时形成学习成果材料并汇报展示。
十一、制度保障:
1、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为成员发展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保障。
2、制定经费标准,提供经费保障。经费主要用于指导小组工作津贴和学员读书学习所用购书经费以及参加高端学习培训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