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小插曲】
(2013-05-23 10:37:59)
标签:
教育上进心纪律连急带突发事件 |
分类: 【随心杂记·教学随笔】 |
班级小插曲
文·何召军
随着一声“报告”,生物科代表走了进来,脸上的还有明显的未擦干的泪珠,却强打欢笑,来到我跟前,小声商量我:“老师, 你能不能去教室一下?”看来有问题。
待我问清原因后得知:这节是生物课,老师没有去,作为课代表的她只好承担起老师的责任,检查同学们的同步练习时,布置作业。可是在检查同步练习时,发现近一半的同学没做完,于是作为课代表的她顿觉没面子,模仿科任老师的做法难道?命令没做完的同学全站在教室的后边。被罚的同学,看见自己方人多势众,就不满于科代表,在下面议论纷纷。科代表更是生气,对违反纪律的同学要扣分,下面的同学更不干了,责问科代表是谁给的权力。最后搞得科代表连班级纪律都没有维持好,连急带气,只好来找我求援。
不管科代表怎样,先维持班级纪律要紧,我随来到教室。一看,哈,好家伙,后墙都站不开人了,长长的一排,同学们见我进来了,有的面带愧色,有的似乎还在埋怨中,有的则显得很平淡;里边学习一般的、学习成绩好的都有,平时挺努力的同学也在其中。科代表代表科任老师,首先要维护其权威,于是我对学生们说:科代表就是代表的老师,老师没来,就由她全权负责,虽然让你们受罚,但过错首先在你们没有完成同步作业,有认为不对的可以找老师反映。当着同学们的面,不能数落科代表了。毕竟还是很负责的,只是方法欠妥。
控制好班级纪律,就把科代表叫了出来,毕竟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她也有。最起码的,法不责众,把近一半的同学都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最后只能让自己难堪,对于再一次的管理也可能埋下了隐患,学生心里有可能不服。我首先肯定了科代表的负责任精神,同时也指出了管理中的问题,希望在管理过程中多一点理智、少一些冲动,多一点思考、少一些盲目,在出台处罚措施时,考虑一下接受能力,尽量做到公平,也可以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一下。
科代表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只想到了眼前,没考虑太多,以致出现了不可收拾的局面。
谈完话后,我一直在考虑,怎样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怎样更能发挥他们的作用,怎样才能让他们的工作更具操作性、更有说服力,怎样使他们的热情保持始终,怎样使其在老师缺位时代替老师,怎样更使自己的管理更具艺术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学生的发展成长,离不开学生的指导,特别是班干部同学,需要老师扶着走、领着走,而后放手走,需要在实践中加强锻炼,需要一定事件的打磨,需要在处理应对突发事件中摔打。更需要班干部自身的成长,只有发自内心的自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吸取教训、汲取经验,敢于担当,自己才会慢慢成熟,学会管理、学会应对,学会独立。
苏霍姆林斯基再次告诫我们: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