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无用”的教育】

(2013-04-12 16:36:04)
标签:

健康快乐

什么是

教育过程

天性

逻辑

分类: 【沐浴书香·且读且思】

论“无用”的教育

——读《教育是没有用的》

文·何召军

http://s1/mw690/7aa3bc53tda5b40e2d400&690

     感谢水晶心苑圈内朋友笑靥推荐成功!

林格写的这部书,初看标题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感觉,有依靠标题吸引人的眼球,博得别人的关注的嫌疑。近年来,特别是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雷人的言论时有出现,无非是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好让自己名声大噪。但仔细阅读本书,却发现句句在情、在理,无不体现出作者对教育的关注、对学生成长的深思,无不体现出作者的拳拳之情、殷殷之意,无不体现出作者对某些教育现象的忧思、对教育本真的期待。

全书共四章分别是:第一章教育之困、第二章回归教育的纯真、第三章全面依靠孩子、第四章教育的目标是焕发人性光辉。所论述的内容皆是呼吁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希望从幼儿园到高中孩子的教师和家长,一同来品味教育、反思教育、探索教育,一起创造属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幸福,发挥教育的最大能量,在教育的征途中越走越好、越走越远,为被教育者的成长、发展谋得更广阔的空间。本书并不是不去施教了,但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也的确存在无用的教育、甚至负效的教育,而这些都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说教是无用的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总喜欢以过来人的身份评论几句,从成人的角度来审视问题,把学生当作还不成熟的、幼稚的孩子,对学生的做法指手画脚,总觉得这样对学生的成长有好处,可以避免学生少走弯路。其实,当孩子意识到他在接受教育的时候,教育的意义已经失去了。因此,真正的教育在于“于无声处响惊雷”,讲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孩子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无为而无所不为,不教而教,无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我们老师可能最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学生一旦不用功学,我们就可能气不打一处来,非强迫学生学习不可。学习是人的高级本能,是不需要教的,我们越是讲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可能逆反心理越重,越是跟我们的要求背道而驰,我们越发觉得自己的说教是尴尬的、是无用的。

我们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一旦建立了保护孩子主动性的信念后,我们表现出来的素养就是“无为”,因为只有真正做到无为,才能切实保护孩子的主动性。在孩子的成长面前,最好不要刻意去做什么,才是教育的大智慧。正如作家冰心说的“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一样,要顺乎自然、尊循学生的天性。

教育不是万能的

我们老师对学生的干预往往太多、不放心学生这、不放心学生那,处处以自己为中心,总以为学生需要帮助,不愿、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事情,更有甚者不仅用双手在护佑孩子,甚至恨不得多生出几只手,多长出几双眼,死死盯住孩子,让孩子能顺利走向我们设想的未来,按照我们设定的行程走,完成我们既定的目标。其结果是过度的教育导致事与愿违。

人的主动发展,其内心世界的关键是态度,只有其本身真正的内醒了,真正的自觉了,有了自己内在的动力,主动的发展自己了,才会找寻怎么去做。外在强加的力量是起不到决定作用的,只能算是外因,还得通过内因才起作用。

我们也不必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惋惜,培养其积极的心态才是根本,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其言语智能、逻辑智能不高,还有其他的智能在发展。若干年后,大老板、企业家很多就是原来成绩不怎么样的,我们能说他们不是人才。教育不是万能的,并不是任何人可以通过教育就会发生彻底的变化的。

卢梭曾在他的名著《爱弥儿》中自问:“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他自己回答说:“最好的教育就是什么也不去做。”

让我们遵循教育的规律,摒弃不必要的教育,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