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由不得者反求诸己——师生篇】
(2013-03-31 20:52:51)
标签:
天下兴趣注意力功夫难度教育 |
分类: 【浮世闲谈·有感而发】 |
行由不得者反求诸己——师生篇
文·何召军
与学生处,总听到对同学的埋怨、甚至指责;与同事处,也会听到对别人的不满、甚至牢骚;与家长处,也会听到对孩子的不满,甚至愤慨;与同学处,也会听到对工作的不称心、甚至厌倦。嘴是别人的,管不着,不能乱议论。今天看到孟子这句话“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感觉亚圣先知先觉,其孔孟之道乃为人处事之最高境界,鞭辟入里,乃人之修身养性之所为。如此一想,心中之结便荡然无存,宽容大度便不时涌现,良好心态便依然如故。
作为老师,总想把学生教好,尽到自己的责任。于是乎,占有时间,提前进教室、晚下课几分钟;对不会的同学开小灶,对学不好的同学处罚,罚站、罚抄、罚记;对不认真的同学批评,甚或挖苦;对需要巩固的内容,课上能进行的,却放在了课下,校内能完成的,却放在了周末。而这一切,皆源于对学生好,皆源于责任,皆源于要提高成绩。
其结果是恶性循环,学生疲于应付,自然会对这一科失去兴趣,对该科老师失去敬重。学生没有考好,老师更是不悦,费了好多的功夫,其结果不尽人意,埋怨学生都是吃干饭的。却不能心平气和地进行自我反思,只是做到了“行有不得”,还欠缺的是“反求诸己”,这一根本的问题。试想,每一科老师都这样要求,时间能否保证、学生的健康能否保证、学生的质量能否保证,让你身处此境将会如何,注意力是否持久、兴趣是否被激发、对老师是否会感激?
魏书生曾说过:“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
作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是主导,是课堂、课程的调控者,教师闻道先于学生,术业有专攻,占有学生不可比拟的资源。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替学生想一想,做到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使“己所欲”也应慎施于人、甚至勿施于人。
这就需要提高课堂效率,打造低碳阳光的课堂,尽量避免负效、无效、低效的课堂。细而言之,要研究教材,把握重难点、设计教学流程、预设教学环节、合理安排活动形式,广泛占有资料、研读教参、不断学习借鉴他山之石;了解学情,投学生之所好,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选择学生干兴趣的话题,适当降低要求的难度,吸引学生对自己的课堂感兴趣,愿学才可能乐学,多鼓励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正确处理好教与学,学生得到成长的同时,老师也会得到发展。
老师与学生的换位思考是对学生的切身关注,是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的了解,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就多一分爱心。因此,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不可缺少换位思考。理解至上,与生为善。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不是学生的学生难教,是我们没有做到“反求诸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