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润迅互联网转型失败,展望电信运营商转型
(2011-09-16 19:00:29)
润迅,很多80后或许没有听过这个品牌。润迅是十多年前中国寻呼业的翘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曾经风光一时。润迅何以在今天的年轻人中寂寂无名了呢?是因为润迅在需要转型的时期,没有实施正确的战略,或者是没有执行好正确战略,而造成企业的失败吗?
作为润迅曾经的员工,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尽管我对当时润迅的全局决策不了解,只能从自己的视角做一些分析,但还是愿意把这些思考分享出来,作为对那段时光的怀念。
其实,润迅是一个优秀的通讯运营企业,其衰落的最大原因是因为中国的电信运营垄断体制,其转型也是在此大政策下的无奈之举——垄断体制我们放下不谈,也无法谈,因为它无可改变。
回望寻呼业生死攸关的世纪之交,润迅做了两个大的战略决策,一个决策是大举吞并各地寻呼台,向全国扩张,另一个决策是向互联网转型。
现在回望润导的第一个战略决策,寻呼业扩张无疑是失败的决策。这个决策完全误判了通信业发展的趋势,对移动通信革命性的进步视而不见,错误认为寻呼行业还可以在手机逐渐普及的情况下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不做资本收缩,反而采取大规模资本投入的方式进行寻呼业扩张。最终,这个失败的战略决策以“一呼天下应”的壮美广告为天下所知。
这个失败的案例告诉我们决策方向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革命性技术进步带来的商业变革,逆潮流而动,即便公司有强大的执行力,也只能是南辕北辙,难以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
润迅的第二个战略,是转型战略,向互联网转型。这个转型方向无疑是正确的,润迅当年也做得风声水起:从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赢海威挖来管理团队;开展百特商厦、百特门、百特上网卡、自由通(cmmail邮箱)、IDC等,业务范围从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到互联网接入、主机托管,涉足领域甚广业务,并且这些业务除了上网卡被淘汰外,其它业务都还是互联网业的主流业务;与新浪、搜狐等几家企业共建“百特商盟”(当时润迅比新浪、搜狐实力强很多);。。。。。等等,在当年应接不暇的互联网吸引眼球的市场活动中,常常能看到润迅的身影。润迅在众多互联网业务方向上广为撒网,如果能做好一个,也能成就一番互联网事业。尤其是能够做好百特商厦,或许就能成就一个电子商务巨头。当今如日中天的淘宝,只是在百特商厦成立后四年才创建。
为什么一个正确的战略发展方向,最终执行却走向了失败?笔者分析有以下的原因:
-
管理架构。润迅以管理寻呼这种单一电讯业务的模式来管理互联网业务。这种稳定运营的模式完全难以适应复杂多变、模式没有最终确定的互联网业务转型的需要。
-
转型决心不够。回头看过去,如果当年知道寻呼业务未来会萎缩到零,那就应该把公司的架构和人力资源全部重新调整,让最有能力和最大多数的人从事转型业务,而传统基础业务,则应以尽可能少的资源维持即可。
-
过于关注业务,没有认识到用户多方面的价值,没有很好地经营用户群体,造成业务消失一个,用户流失一批,尤其是寻呼用户。如果当时将这些有支付关系的用户转为百特商厦的电子商务用户,并努力改善用户体验,发展更多用户,或许在今天的电子商务巨头行列中,会有中国电子商务最早起步者润迅的身影。
回望润迅转型失败之路,今天急迫面临转型为互联网服务商的电信运营商,应该汲取哪些经验呢?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 产业发展方向必须要认识清楚,认错方向走错路,就没有机会重来了。
- 管理模式上不能以管理基础业务的模式运作。
- 一定要把最大的资本力量和人力资源力量放到业务转型上,将要萎缩的业务维持即可。
-
要利用好自己既有的资源开展互联网业务。电信运营商的资源是庞大的用户群体,尤其是这些用户群体和运营商之间有支付关系,运营商了解其地理信息、话务情况、信用情况、家庭住址等等信息,并且对用户的信息到达率非常高,这是开展SNS服务以及在SNS社区中投放电子商务产品的良好条件。
-
要重新架构运营商和用户之间的关系。要经营好用户群体,就要在现有ID上粘住用户,这样就能够持续了解这个用户的偏好、信用等信息,并对其进行商业产品的投放(商业产品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虚拟的,比如说搜索结果)。如果用户如现在的手机用户一样随便离网,那是很难做好增值服务的。转型为互联网公司,就要转变和用户间以单一电信业务为纽带,就要改变以话费为衡量这种关系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因为这个用户给运营商带来的价值可能是多方面的,甚至是只要他是运营商的用户(未必是电信业务用户,也可以是音乐社区用户),就能为运营商产生价值,认识到这一点,就能够认识到调整这个关系的必要性。这些方面运营商可以借鉴其它公司的模式,比如淘宝和大部分用户之间的关系,是以信用为纽带的,和卖家的关系,是以增值服务为其带来价值为纽带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手机用户实名制,对运营商的用户群体经营是非常有益的。
寻呼业务消失的时候,用户消失了,企业也消失了。
未来运营商所做的一切,就是要实现一点:不能在基础电信业务萎缩的时候,用户群体也萎缩了、消失了,而是要与此相反,吸引和保持用户群体,形成SNS社区,产生巨大商业价值,如果成功的话,这个商业价值,或许比电信市场的规模还要大。
在中国市场上,电信运营商是最有资源做SNS,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电子商务的。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