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ios

操作系统

分类: 产品

有些开发者想实现iOS操作系统下,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某个页面后,浏览器自动去执行某个任务,比如某些openinstall的iOS开发者就希望在用户访问落地页后直接开始安装App。


其实这个任务在iOS操作系统之下是不可能实现的(虽说在安卓的机制下很容易实现),因为iOS的原则就是人工操作权限至上,必须是操作者的主观愿意并主动操作情况下,浏览器(包括所有App)方可去执行某个动作,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为了尊重操作者的意愿,贯彻“以人为本”的iOS原则,同时也是出于系统安全的考虑。

不仅浏览器,iOS的所有App都必须遵循这个用户操作至上的原则(除非在少量特殊业务模式下如voip push)。

在APNS的机制中,这种原则体现得尤其明显——iOS绝不允许任何一个PUSH拉起App,而是将推送展示于iOS桌面之上,由这台设备上iOS系统的“无上主宰”,用户,来决定是否响应PUSH请求和拉起App——这是iOS操作系统与安卓系统的重大区别之一,这个机制不仅尊重了操作者愿意,同时也避免了PUSH拉起App造成的电池能量浪费,更重要的是这个机制杜绝了在非人工许可下的应用操作,能够很大程度上确保操作系统的安全性,使得App“悄悄运行和监控、统计用户

分类: 业界时评
任何主观的说辞在证据面前都苍白。


分类: 业界时评








http://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2877.html

说实话得罪人啊,当年得罪了人,呵呵
分类: 产品
当年微博以其轻巧、灵活、互动性强等特点,迅速建立了其市场影响力,但有时互动性强,也是一把双刃剑,就好比QQ显示在线状态与微信不显示在线状态一样,微信就给了交互者多一点空间,相比强交互,会让用户减轻一些压迫感,交流更轻松——这同样是博客与微博相比的重要差异性——博客保持沟通距离,可以让用户认真思考,更关注自己观点本身,而不是关注互动的技术与能力。

在微博展示了其强大威力,并将继续展示其互动优势、传播能力的同时,新浪博客也将展示其别样的优势与价值——是时候重新认识新浪博客的功能差异优势了!


标签:

杂谈

分类: 业界时评

说在前面:其实国内手机厂商生态体系建设一直是个短板,我只是从PUSH这个业务的角度分析一下国内手机厂商生态建设落后的原因,并指出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如果一个手机厂商不重视,那么,其将永远无法成为一流的手机厂商。



Push服务即推送服务。在某些智能手机厂商看来,PUSH服务只是一个小服务,是一个“信息”服务,甚至是吃用户豆腐的赚小钱业务——向用户推送商业广告以换取收入。有时候PUSH服务灰头土脸,被人人喊打,原因也是他们做了广告推送这种灰色生意(可悲的是,这在国内是普遍现象)。

谷歌和苹果,作为国际手机巨头,他们是如何看待手机PUSH业务的呢?他们的手机PUSH开展的如何呢?

谷歌的PUSH服务是GCM,苹果的PUSH服务是APNS,这两大PUSH服务的推送量,目前已远远高于全球任何一家电信服务商的短信发送量。但有趣的是,谷歌和苹果,从来不用PUSH服务向用户推送任何广告——全球几十亿用户,在某些手机厂商眼中,那可是几十亿块广告展示牌啊!但为何谷歌苹果不做这一块业务
标签:

it

移动互联网

     年前有专家预测说移动互联网获得用户的成本将大大增加“获取成本远大于PC产品的成本”,“移动互联网进入“拼爹”时代,新用户获取成本将翻倍飙 升,没背景没资源的草根创业基本没机会”,这让众多看好移动互联网机会的创业公司和从业者感到畏惧。难道移动互联网的秩序还是PC固定互联网时代的秩序 吗?

  当时笔者就对“移动互联网用户获取成本远大于PC产品的成本”提出了异议,但没有展开说出自己的论据。现在把笔者的依据罗列一下,希望能够鼓励到正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奋斗的PM们!

  一、移动终端会比PC多很多倍,这是显而易见的,目前尤其处在智能移动终端用户量的快速增长期;

  二、移动终端开机时间长,给企业发展新用户提供了更多时间窗口,也为用户使用服务提供了更多时间窗口(比如在界面上向用户展示广告的机会大大增加了);

  三、位置信息以及移动终端私隐性等特点带来固定互联网不具备的众多新业务类型;

  四、移动终端作为人类服务易得性很强的工具,会让固定互联网上的一些原有业务使用频率大大增加,产生质变, 比如VOIP和IM服务,成为移动VOIP和移动IM之后,用户使用频率将大增,这方

标签:

虚拟电信运营

移动im

微信

米聊

分类: 业界时评
移动IM成就未来的网络基本条件具备了,终端条件初步具备了,移动IM的产品功能也基本具备、甚至可以说是强大了,为什么其还没有达到虚拟电信运营的程度呢?互联网虚拟电信运营将一定程度上取代基础电信业务,是包括电信运营商都看到的未来。但是,移动IM要堪此大任,还要做到哪些呢?


标签:

瓦力

移动互联网

资费通

瓦力短信

流量监测仪

分类: 产品
    某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四款产品:资费通、XX短信、流量监测仪和营业厅,都不能称之为完整意义上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最多只能说它们是基于移动运营商服务的增值服务。

    如果你不同意我的说法,你只须想想Itouch这样只以WIFI联网的移动互联设备用不上某公司的四款产品,就知道它们不能算是完整意义上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了(否则就要说Itouch不是真正的移动互联设备了)——运营商的基础业务都有可能被移动互联网产品替代了,你还依附于其基础业务做增值业务,能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吗?
 
    说实话,某公司的产品本身做得挺棒的,能做出这样的产品,其技术实力和管理体系想必也不错。

    但是,产品的战略决定产品的发展空间,产品方向有偏差的话,无论多好的产品经理,设计出无论多么精妙的产品功能,其市场空间也是有限的。

    我在此无意冒犯同业的朋友,只是提出自己观点供大家交流。观点未必正确,抛砖引玉,或能促进大家共同进步。



标签:

微信

电信

运营商

sns

移动

分类: 业界时评


    电信运营商们看到了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挑战,采取了行动,以开放的产品思路,做出了功能不错的产品,何以还他们在应对微信、米聊方面“集体失策”呢?

大型电信运营企业在应对移动互联网通信工具时“集体失策”,这样的论断,或许对运营商

标签:

润迅

移动运营商

手机

sns

互联网

   润迅,很多80后或许没有听过这个品牌。润迅是十多年前中国寻呼业的翘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曾经风光一时。润迅何以在今天的年轻人中寂寂无名了呢?是因为润迅在需要转型的时期,没有实施正确的战略,或者是没有执行好正确战略,而造成企业的失败吗?

   作为润迅曾经的员工,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尽管我对当时润迅的全局决策不了解,只能从自己的视角做一些分析,但还是愿意把这些思考分享出来,作为对那段时光的怀念。

   其实,润迅是一个优秀的通讯运营企业,其衰落的最大原因是因为中国的电信运营垄断体制,其转型也是在此大政策下的无奈之举——垄断体制我们放下不谈,也无法谈,因为它无可改变。

   回望寻呼业生死攸关的世纪之交,润迅做了两个大的战略决策,一个决策是大举吞并各地寻呼台,向全国扩张,另一个决策是向互联网转型。

   现在回望润导的第一个战略决策,寻呼业扩张无疑是失败的决策。这个决策完全误判了通信业发展的趋势,对移动通信革命性的进步视而不见,错误认为寻呼行业还可以在手机逐渐普及的情况下找到生存和发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