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到晋祠

(2025-09-24 16:45:36)
标签:

旅游

文化

再到晋祠


晋祠博物馆乃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晋祠公园内,距离市中心25千米,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库房面积1000平方米,隶属太原市文物局,是一座集文物保护、学术研究、陈列展览、安全保卫、景区建设、重要接待及社会教育于一体的地方综合类博物馆。此次是我第二次参观游览晋祠了。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走进晋祠,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红柱蓝顶的亭子,匾额上写着“乐天亭”三个大字。亭子静静地立在绿树之间,几位游人坐在其中歇脚,也有人倚着栏杆远眺。天空阴沉,微风拂过,带来些许凉意,却也让人更觉宁静。我缓步走近,仿佛能听见历史在耳边低语,讲述着这片土地的过往。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继续前行,便来到了一座石桥前。桥身雕刻精美,桥下是缓缓流淌的溪水。远处,一座金色屋顶的建筑在树影间若隐若现,仿佛一位沉静的老者,守望着这片园林。游客撑着伞缓步而行,雨丝轻洒,为这片古意盎然的景致增添了几分朦胧与诗意。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晋祠胜境”四个金色大字在蓝天下熠熠生辉,悬挂于一座精美牌匾之上。牌匾两侧雕有繁复图案,上方是层层叠叠的木结构与绿色琉璃瓦,古韵十足。站在牌楼前,我望着那两只威严的石狮,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千年前的晋地风华。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穿过牌楼,眼前是一座古朴的牌坊,牌坊两侧雕工精细,柱子上的纹路仿佛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游客在坊下穿行,脚步轻缓,仿佛不愿打扰这片宁静。身后是苍翠的树木,头顶是斑驳的天空,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自然。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晋祠的确堪称蔚为壮观啊!据介绍,早在1952年便成立了山西晋祠古迹保养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 1979年全面整修。1990 年山西晋祠古迹保养所更名晋祠博物馆。

再到晋祠


要知道,截至2019年末,晋祠博物馆藏品有741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060件/套,举办展览12个,教育活动152次,参观人数150万人次。有宋、元、明、清时期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等各式建筑100余座,宋元以来雕塑100余尊,铸造艺术品30余尊,历代碑刻400余通,诗文匾联200余幅,古树名木96株,其中,上千年古树30株。啊哈,太太了不起啦!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唐园”二字悬于牌坊之上,对联两侧字迹遒劲,仿佛能感受到盛唐气象的余韵。几位游人驻足在前,或拍照,或低声交谈。背景中的树木与建筑错落有致,仿佛一幅未干的水墨画,让人流连忘返。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唐风晋韵”四个字在红柱蓝瓦之间显得格外庄重。阁楼飞檐翘角,结构繁复却不失雅致。石块堆叠成基,更添几分古意。游客在阁前驻足,仰望这座承载着历史的建筑,仿佛能听见风穿过檐角时发出的低吟。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说起历史沿革,那才叫一个悠久呢!西周时期,周成王姬诵封胞弟姬虞于唐,称唐叔虞。其封地在今山西翼城,后来叔虞宗族的一支迁至晋阳,在悬瓮山麓晋水发源处建祠宇,称唐叔虞祠。虞的儿子燮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晋。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及至到了魏晋时期,532年尔朱荣部将高欢在晋阳建大承相府,称晋阳为别都。534年-550年,祖鸿勋应高欢聘到晋阳游晋祠,著《晋祠记》。569年改晋祠为大崇皇寺。历史跌宕呀!

再到晋祠


“唐宗遗风”四个字悬于门楣之上,红墙青瓦间尽显大唐遗韵。游客在门前穿行,或驻足拍照,或低声交谈。背景中的树木郁郁葱葱,为这片古建筑群增添了几分生机与宁静。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隋唐时期,晋祠的典故更是不寻常!586年在晋祠创建舍利生生塔。622年唐鄂国公尉迟敬德感到一生杀戳太重,幡然悔悟,将晋祠别墅献给佛门,高祖李渊赐额“十方奉圣禅寺”。646年,李世民在晋阳宴请并州父老及从宫,赦并州管内辟以下囚徒。又游晋祠,撰并书《晋祠之铭并序》。742年-755年,李白游晋祠并赋诗作《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再到晋祠


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火烧晋阳城。之后,又修葺晋祠,并立“太平兴国碑”以志。979年-984年,重建唐叔虞祠(今圣母殿)。直至1040年,重修舍利生生塔。1077年封圣母为昭济圣母,称昭济圣母祠。守臣请加号“显灵昭济圣母”,庙额“惠远”,故晋祠又名惠远祠。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枕流亭”静静立于石阶之上,周围绿意盎然,几位游人或坐或立,享受着片刻的闲适。亭后是层层叠叠的树木与隐约可见的建筑,仿佛一幅静谧的山水画,让人忘却尘世喧嚣。

再到晋祠


一块石碑静静立于林间,碑上刻满文字,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尘封的历史。碑顶雕刻精美,底座花纹繁复,庄重而典雅。再往前走,是一座古建筑的入口,门楣上写着“献殿”二字,门柱两侧雕刻精细,游客在门前驻足,仿佛在聆听历史的回响。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池塘中央立着一座石雕,水波荡漾,倒映着周围的绿树与建筑。几位游人缓步于池边,或低声交谈,或静静凝望。远处是假山与石阶,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和谐。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一座亭子依水而建,周围绿树成荫,远处山峦起伏,湖面平静如镜。几位游人坐在亭中,或低声细语,或远眺山色,仿佛时间也在此刻放慢了脚步。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湖边的亭子红柱蓝瓦,在松树的掩映下格外醒目。湖面倒映着亭影,微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几位游人缓步于亭边,或拍照留念,或静静欣赏这片宁静的景致。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一条水渠蜿蜒向前,两侧树木整齐排列,远处可见一座古建筑静静伫立。游客缓步于水渠旁,或低声交谈,或远眺山峦,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自然。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一座古建筑飞檐翘角,门楣雕刻精美,彩绘斑斓。两侧是圆形窗户,门前红栏红阶,庄重而典雅。再往前走,是一座庙宇,内部供奉着神像,两侧站立雕像,背景墙上雕刻繁复,显得庄严肃穆。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庙宇前立着几尊雕像,红栏之后是古色古香的建筑。一块写着“西游打卡处”的牌匾悬挂于前,旁边的小牌子上绘有人物图案。整体氛围古朴典雅,仿佛能听见钟声回荡在空中。

再到晋祠


晋祠博物馆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库房面积1000平方米,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规划布局。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

再到晋祠


北部是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

再到晋祠


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在目。

再到晋祠


庭院中立着两尊青铜雕像,一尊站立,一尊持剑,前方是一座小亭,亭周红栏环绕,背景是茂密的树木与游客的身影。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而庄重。

再到晋祠


此时我们来到了献殿,献殿是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献殿高9.75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后当心间敞门,四周宽厚的槛墙上安直棂栅栏,单檐歇山顶,出檐深远。殿顶布青瓦,黄绿色琉璃剪边。雕花琉璃脊饰为明代修葺时添置,脊刹盒子内仍可见明万历年间重修题记。献殿的梁架设置,既省料,又坚固,只在四椽栿上放一层平梁,上立驼峰、蜀柱,平梁两端用驼峰架在四椽栿上。梁思成先生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评价道:“献殿的梁架,只是简单的四椽栿上放一层干梁,梁身简单轻巧,不弱不费,故能经久不坏。”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庭院绿树成荫,中央是一座凉亭,游客在亭边漫步或休息。远处是一座红墙建筑,几位游人正在拍照,整个庭院显得古意盎然,宁静而温馨。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一座古建筑飞檐翘角,青瓦覆盖屋顶,柱子上雕刻着龙形图案。游客在前拍照或参观,背景中可见更多游人缓缓前行,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与和谐。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古建筑飞檐翘角,雕刻精美,柱子上龙形图案栩栩如生。游客在前拍照,背景中绿树成荫,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古朴的氛围。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圣母殿是晋祠建筑群的主体,是奉祀唐叔虞的母亲邑姜的殿堂,也是祠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它位于祠内中轴线西端,背靠悬瓮山,前临“鱼沼飞梁”桥,南北两侧“难老”“善利”二泉呼应,坐西朝东,冠于全祠。圣母殿在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中价值最高,其价值主要体现于大殿的建筑形制、规格和构造方法,堪称北宋建筑的典范。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古建筑屋顶飞檐翘角,结构繁复,雕刻精美。游客在前聚集,或拍照,或交谈,文化气息浓厚,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低语。

再到晋祠


一块木牌匾上刻着“显灵昭济圣母”六个大字,悬挂于木质结构之中,古意盎然。再往前,是排列整齐的石碑,背景为红墙,庄重肃穆。亭中顶部红梁雕刻精美,悬挂着“晋阳一节泉”的蓝色牌匾,整体古朴典雅。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古建筑内部梁柱雕刻精美,一块写着“灵爽武忠”的牌匾悬挂于上,两侧柱子雕刻精细,背景中隐约可见雕像,整体氛围古朴而庄重。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一座石雕武士立于建筑之中,手持长棍,身穿盔甲,旁边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刻有文字。游客在前参观,红栏围起,更显庄重。

再到晋祠


圣母殿前檐廊柱上饰有八条蜿蜒欲动的木雕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雕盘龙柱。其中,六条雕龙制于宋元祐二年(1087年),两条为宋崇宁元年(1102年)増加,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栩栩如生。圣母殿正面台基两侧还有两条无角的石雕螭首。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石阶上几人缓步而行,背景是古建筑与绿树,天空阴沉,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再往前,是“太白亭”,亭柱上挂有对联,几人正在亭中休息,绿树成荫,氛围古朴而静谧。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再到晋祠


现在我们看到的深深古井便是“晋阳第一泉”——难老泉。只见一座凉亭立于绿意盎然的公园中,红柱绿瓦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一名男子坐在长椅上静静休息。再往前,是一座水池,中央小桥横跨,栏杆整齐,水面倒映着树木与建筑,远处可见古建筑静静伫立,天空阴沉,整体氛围宁静而祥和。

再到晋祠


“晋阳第一泉”四个字悬挂于木结构之上,几位游客在门前参观,建筑内部装饰古朴。再往前,是一座石桥,桥上游客缓步而行,背景是树木与古建筑,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与和谐。

再到晋祠


1990年,山西晋祠古迹保养所更名晋祠博物馆。2017年11月,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2024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并获评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再到晋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