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舍故居札记
标签:
杂谈 |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抗战期间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为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参加抗日宣传做出了积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老舍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务。
老舍故居所处的丰富胡同,清乾隆时称为“风筝胡同”,宣统时称为“丰盛胡同”。这座小院的规格和布局表明了其最初的主人应该是一户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的中产小康家族。
老舍故居院内原来的居室现已成为展室,有序且清晰明快、图文并茂地向前来参观的游人们介绍老舍的生平、生活轨迹、文学创作的历程与所取得的社会影响。这是第一展室内的第一部分:正红旗下,讲述了老舍“童年习冻饿”的一系列令人唏嘘的往事。
老舍1923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其间创作了小说《赵子曰》《二马》等。


瞧,这是1959年时老舍一家六口人在“丹柿小院”拍摄的全家福。老舍与夫人胡絜青都显得多么年轻精神啊!

1930年老舍回到祖国,历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教授,并先后创作了小说《月牙》《骆驼祥子》等名作,《骆驼祥子》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作品之一,并奠定了老舍先生“京味文学大师”的地位。



加载中…